田 華
唐山市體育中心游泳館,河北 唐山 063000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常常忽略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積極作用。首先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的階級或群體為實現其根本的政治目的和經濟利益而對人們有意識、有計劃地施加意識形態影響的社會實踐活動。隨著經濟社會以及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國的教育進一步加強了對科學文化知識技能的關注,而對于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領導的思想政治的教育,相對來說還需要加強關注力度,并且據我國的實際來看,也需要以此來加強我國國民對于我國思想政治的了解,樹立積極正確的思想信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道德觀。因此本文將對中國傳統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積極作用展開討論。
眾所周知,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中國傳統文化也不例外,它的產生與發展以中國傳統的小農經濟為基礎,以宗法家庭為背景以及儒家倫理道德為核心,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中華文明延續至今是有它存在的重要原因的,因此我們在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時候,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態度,應該是“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將其得到之處充分合理地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
中國傳統文化可以蘊含著豐富寶貴的科學文化精神。首先,中國傳統文化注重內部凝聚力,注重內部的和諧,這一思想能夠將人與人之間,人與群體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相互結合起來,而在當今,我們依然可以從我們的政治文化生活當中感受到這份凝聚力,如黨的十六大提出將“社會更加和諧”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之一,并且在黨的號召之下,我國的社會經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這與我國的內部和諧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其次,中國傳統文化蘊含著兼容之學,他并非封閉自守,從當初對于佛文化的兼容態度就可以看出來,而從當今社會來看,如宗教信仰問題,我國保持著兼容的姿態,堅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最后,中國傳統文化是經世致用之學,它從研究天人之際出發,最終落實到修身、治國、平天下,這也是儒家文化的突出之處,在這樣的文化背后所表達出的追求,是要讓其價值在現實社會當中得到實現。因此,我國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時候,合理融入中國傳統文化的有用之處,如上述的儒家文化中對于修身、治國、平天下的追求,從而能夠更好地實現思想者政治教育的目的,能夠進一步提升我國國民的思想政治素養,為我國的經濟政治文化生活質量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礎。
當前教育市場化改革對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以及在崇尚個人自由思想的社會環境之下,如何處理好國家認同和個人自由的關系,就顯得尤為重要,應該要在強調個人自由的同時,要有強烈的國家認同感,不可否認這也有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因此筆者認為需要大力宣傳中國傳統文化的積極作用,建立一種必要與可能的民族精神教育價值取向:基于個人自由的國家認同。
在中國傳統文化形成過程中難免帶有時代烙印,具有時代的局限性。面對日新月異的新變化,當前思想政治教育面對新的情況必將面臨新的調整。全球信息化、一體化和市場經濟等變化了的形勢,使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對傳統文化進行深刻反思,積極應對因新舊沖突形成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建立在對中國傳統文化批判繼承的基礎之上,適應時代潮流,確立歷史意識、開放意識和批判意識,因時而變,因勢而變,加強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在工作方法上進行創新,從理論到實踐上努力實現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轉變,發揮中國傳統文化的積極作用,認識社會,正確處理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之間的關系,正確認識自我,處理好人際關系,將培養思想政治素質高、人格健全的人放在首位,關注培養出來具備獨立人格,懂得生存的意義,能夠對社會負責并為社會服務。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旨是育人,也就是需要根據當前時代的需要培養其所需要的合格公民,這個“合格”有兩個標準,第一是:一個合格的公民需要具備健康的身心,第二是:一個合格的公民能夠積極參與到社會的建設之中。不同的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與方式各有不同,例如在改革開放之前,我國的社會生活呈現出以政治價值為主導標準的特點,表現為對集體的無條件服從和對集體利益的無私奉獻。因此,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還應該根據當今時代的特色來開展。思想政治工作需要由人來完成,可以說它是人的工作,第一我們可以理解為:由人來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體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兩者應該相互溝通中相互影響,最后達到共同成長;第二可以理解為:是做人的工作,對象是人,且是主體性和目的性的人;第三可以理解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內容是要解開人的精神世界之心結。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就要搞清楚什么是人,此外,思想指導需要具體一些,不能太抽象,同時在這一過程中,也需要人們大力發揚中國傳統文化的積極作用,樹立崇高的信仰,以求得身心和諧和精神上持久的安寧與幸福,從而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實處,沿著正確的方向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