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瑞燕
河北大學政法學院,河北 保定 071000
在我國刑罰體系中沒收財產屬于重刑,是一種將犯罪人的全部或者部分個人財產收歸國庫的刑罰措施。它的這一屬性體現在我國刑法的定罪量刑中所涉及的罪名范圍及適用配置,被認為是相對于罰金刑來說系更為嚴厲的附加刑之一。然而,沒收財產刑的適用遭遇了很多困境,尤其是面臨著淪為變相罰金刑與執行落空的尷尬,距離其作為重刑而存在的立法初衷無法實現,刑罰的價值實現也是大打折扣。
學術界由此對沒收財產刑展開了研究和討論,存廢兩種立場激烈碰撞,形成了兩大主張,其一主張對沒收財產刑進行改革和完善,認為沒收財產刑具有存在的刑罰價值,是刑罰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種重刑刑罰,針對實踐中出現的執行困境提出一些完善建議,比如明確執行主體,完善沒收財產的配套執行制度,建立對犯罪人的責任財產控制制度,等等;[1]另一主張則是要求廢除沒收財產刑,從理論和實踐等層面分析論證了廢除沒收財產刑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該觀點基于我國刑法理論的進步和發展,認為沒收財產刑有違當下和未來的刑法原則及刑罰理念,再結合實踐當中出現的執行困境和問題,不難發現其適用率和刑罰效益很難得到保證,在執行中面臨著淪為變相的罰金刑的尷尬境地,在具體適用和執行中,沒收財產刑未必重于罰金刑,故而主張廢除沒收財產刑,從根本上解決沒收財產刑與刑法基本原則、刑罰理念相違背的矛盾。[2]綜上不難得出,現在關于沒收財產刑的存廢爭論的焦點在于對沒收財產刑執行困難及其刑罰價值難以實現的根本原因認識分歧,也即對于沒收財產這一刑罰是否適應社會發展要求的認識站在了根本性對立的兩個立場上。
筆者認為沒收財產刑不符合現今的刑法原則和刑罰理念,應當予以廢除,但我們同時還要兼顧刑罰體系的完整性,對于廢除沒收財產刑之后的刑罰替代措施必須予以足夠重視。
在我國,在執行中沒收財產刑很是被動甚至是陷于尷尬落空的境遇,表現最突出的就是判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的,執結率非常低,執行落空現象已十分嚴重,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和反思。此外,通過對該刑罰措施的判決與執行的司法實踐的調查分析,沒收財產和沒收違法所得及供犯罪所用財物出現混用的現象,在無法證明財產違法性的情形下直接以沒收財產的方式予以沒收,這種做法混淆了我國刑法上的作為刑罰的沒收財產和作為非刑罰措施的特別沒收,這樣,沒收財產刑的存在可以說產生了一定的阻礙刑事沒收發展完善的消極作用。其實,作為財產刑的罰金刑并非一定比沒收財產刑輕,罰金刑完全可以發揮出相同嚴厲程度的重刑效能,完成懲治嚴重犯罪的輔助使命。下面從可能性和必要性兩個方面對廢除沒收財產刑加以分析和論證,以期有力呼應和支持該主張。
1.沒收財產刑的重刑效能無法實現
一直以來,沒收財產刑的適用情形多是在判處生命刑或者長期自由刑的同時,作為懲治嚴重犯罪的輔助措施來附加適用,重刑是前提。換句話說,附加適用沒收財產對于評價某些嚴重犯罪而言,僅僅對罪犯判處死刑和長期自由刑同時附加罰金是不能滿足對罪犯的否定性評價的要求的,此時發揮沒收財產性的重刑機能可謂是十分必要。但深究一下就會發現,無論從現今時代的刑法原則和刑罰理念角度出發,還是從司法實踐中法院的慣常做法,沒收財產刑的重刑功能的發揮都是大打折扣的,甚至淪為了變相的罰金刑。
若要發揮沒收財產刑重刑作用,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可執行且執行徹底是必要條件。但不能罔顧的是,不考慮犯罪人及其家屬的利益的缺憾必然會作為執行徹底的代價而出現。人權和法制在不斷進步健全,它必然要求我們重視保護家屬的權益兼債權人的權利,“沒收財產以前犯罪分子所負的正當債務,需要以沒收的財產償還的,經債權人請求,應當償還”。較之以往抄家、沒收的傳統,沒收財產刑現在受到很多限制,不可不謂是已發生質的變化,其重刑效應已今非昔比甚至是不復存在了。經調查數據顯示,在司法實踐中,我國法院對沒收財產刑的適用率很低,比適用率更低的是沒收財產刑的執結率,沒收財產刑的刑罰功能的發揮步入了困境,其在刑罰體系中的重刑機能更加無法實現。
在司法實踐中,沒收財產刑陷入了多針對金錢而非實物財產以致淪為變相的罰金的刑執行困境,在司法裁判中一直是以罰金刑的面孔出現的,導致其重刑機能無法得以實現。關于罰金刑是否具備重刑效能的疑問,我們不難解答,其實沒收財產刑并非當然就比罰金刑重,舉個例子,犯罪分子全部財產僅5萬元,而根據其犯罪輕重判處罰金8萬元,這時罰金刑的適用不僅能保證可執行性,而且要重于沒收財產刑。在我國,罰金刑所剝奪得只能是犯罪人的金錢,沒收財產刑既可沒收犯罪分子的金錢,又可沒收屬于犯罪分子的其他動產或不動產,這一點正是其比罰金刑嚴厲的表現。然而,法院的判決書通常做法是判決沒收個人財產多少元,僅僅沒收金錢,這樣其實是變相的罰金,存在價值存疑,重刑機能不能實現。
2.沒收財產刑與罰金刑的可替代性
同為附加刑,沒收財產刑和罰金刑具有懲罰形式方面的共同點,即都剝奪犯罪人一定的財產。關于存廢之爭,筆者認為,在已有罰金規定的情況下,罰金刑的刑罰功能可以包含沒收財產,并且具有諸多優勢,沒收財產刑實無存在的必要。
隨著人權至上、刑法謙抑性和刑罰輕緩化的刑罰理念的普遍確立,我們發現罰金刑在刑罰體系中的地位在不斷提升,相關理論也在不斷發展完善,具體制度也更加合乎社會經濟發展和進步的刑罰理念的要求。與此同時,沒收財產刑的地位受到了質疑,有學者主張其嚴厲性特點不符合現代刑罰理念,適用率太低且實用效果差。數據顯示,沒收財產刑實際適用的罪名僅占可以適用的罪名的不到20%,實際適用的過程中又具有“被動性”,在罰金和沒收財產刑選科制的情況下,選擇罰金刑的案件占比超過98%。因此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從刑罰效果的角度出發,罰金可以取代沒收財產刑。
通過比較,我們可以總結出罰金刑的一些優勢:(1)執行上的靈活性優勢。分期繳納制度、隨時追繳制度和減免制度的設計,使得罰金刑具有更優的可實現性和人性化特點,更加符合刑罰個別化的精神。(2)罰金刑適用范圍囊括單位。對單位犯罪唯一適用的是罰金刑,沒收財產則只適用于自然人。(3)罰金數額具有更高的確定性和配合執行性。將繳納罰金作為減刑、假釋的參考條件之一,或者對表現突出的犯罪人在無法減免主刑時,考慮減免罰金刑,可以增強罪犯改造的積極性,沒收財產刑則無法實現此功能。
當然罰金刑也存在缺點,也存在執行難的問題,比如由于財富不平等會導致適用不公平。面對這些不足,我們可以對罰金刑的數額進行更為科學的考量,對罰金刑的執行制度進行更周詳的設計,比如說建立完善罰金刑延期繳納、暫緩繳納制度、增設罰金易科制度、增設罰金的緩刑制度等。
1.私權觀念發展的要求
隨著私權觀念的日益發展,人們對于財產權的重視和崇尚的需求日益提高,棄用沒收財產刑的呼聲日盛,廢除沒收財產刑的時機已經成熟。罰金在能發揮相同執行效果的前提下,還能體現出“罰”的本質和剝奪的合理性依據,因而罰金對犯罪人財產的剝奪的接受都相對更高。
2.刑法原則和刑罰理念的要求
適用輕刑罰或不適用刑罰就能有效保護公民基本人權時,則無需適用重刑或適用刑罰,這是基于刑法的謙抑性原則對刑罰設置的要求。罰金刑可完成沒收財產刑的全部功能具體表現為罰金刑如果能夠完成沒收財產刑的全部功能,我們就沒有適用后者的必要;罰金刑可以根據所犯罪行之輕重來決定判處相應程度的罰金,有效避免沒收財產刑的刑罰過量的弊端,且在必要時,罰金刑亦可發揮出與沒收財產同樣甚至更甚的懲罰力度。
沒收財產刑作為財產刑進行適用,在判處沒收全部財產的兩個犯罪性質相同的案件中,表面上做到了罪責刑相適應原則的要求,在定罪和量刑方面實現了平等,但如果兩個犯罪人的個人財產懸殊,就會因財富的多寡和有無,導致出現量刑實質上有違平等原則的現象,財產較多的犯罪人就要接受更為嚴重的懲罰,沒有財產可供執行的犯罪人就會因沒收財產刑的當場性和及時性而不承擔該財產刑,該判決會因此而無法執行。而且沒收財產刑在沒收部分和全部時,由于財產的復雜性、牽連性和共有性,在沒收犯罪人的個人財產時,不可避免會傷害到共有人的財產利益,這樣就違反了刑法罪刑法定原則和責任自負的刑罰理念。
3.沒收財產刑的刑罰效益欠佳
刑罰的效益不等同于刑罰的效果,刑罰的效益強調刑罰投入與產出之間的比例,既包含有效也包括有益,而刑罰的效果是一種實然狀態,結果符合要求就有效果。效果是效益的必要非充分條件,即沒有效果就沒有效益,但沒有效益并不一定就沒有效果。
沒收財產刑通過對罪犯的懲罰,產生威懾效應,實現懲罰和預防犯罪的目標。這一目標的實現需要投人大量的刑罰資源,具體到偵查、起訴、審判以及執行各個階段,均是如此。刑罰資源是有限和稀缺的,追求刑罰目的就要受到限制,只追求效果罔顧效益的做法必然會浪費資源,無法實現刑罰效益的最大化。相對于罰金刑,沒收財產刑在適用過程中就存在刑法效益較為弱勢的表現,比如說比較難以確定,需要更多的刑罰成本投入到對犯罪人的財產調查,而且從析產、分割到拍賣,還需要一系列的具體執行的高投入。從實踐中沒收財產刑的低執行率看,在沒收財產刑能為罰金刑所取代的情況下判處罰金刑的選擇,必然就成為了實務部門的優選。
學界對廢除沒收財產刑的基本態度分為兩種,一種認為沒收財產刑在理論層面不符合當今時代的刑法原則和刑法理念的要求,在司法實踐中出現執行落空的尷尬局面,其重刑效應和刑法功能無從實現,淪為了變相的罰金刑,喪失了存在的必要性,應當廢除;另一種態度則是認為沒收財產刑雖存在缺陷,但仍與罰金刑相區別,應當在改革和完善的基礎上保留沒收財產刑,以保證刑罰體系的完整性。本文經論證,認為應當廢除沒收財產刑,且在綜合比較目前刑法中的兩種財產刑的特質和優缺點之后,不難得出這樣一個結論——罰金刑作為附加刑、財產刑,完全可以完成懲治嚴重犯罪的輔助刑罰功能,發揮重刑效能。故而廢除沒收財產刑之后,為兼顧刑罰體系的完整性和科學性,自然是應當建立和完善罰金刑的立法和適用套系,提高其可執行性,來作為廢除沒收財產刑之后的替代措施,使得刑罰體系更加科學完整。
我國刑法分則共有80多個法條規定有沒收財產,涉及82個具體罪名,但在實際適用和執行中,沒收財產刑的刑罰效益卻在適用率和執結率低的困境中無法實現,其重刑效能就更加無法得到發揮,沒收財產刑陷入了淪為變相的罰金刑的境地,在選科的情形下,罰金刑更受青睞,而且比沒收財產刑具有更多優勢。所以,首先我們需要在現在的刑罰體系中給出沒收財產刑,從立法上否定掉沒收財產,再根據懲治和預防犯罪的需求,以罰金刑予以替代,將罰金刑提升為主刑,設置選科、并科和單科的適用方式,進而對罰金刑進行檔級設計和銜接,這樣才能更加優化組合,實現刑罰資源合理應用。當然還要具體罪名具體設計罰金刑的形式和數額,從而保證罪刑法定,罪責刑相適應,做到科學合理地刑罰設計,具有很高的可執行性,最大程度實現其刑罰價值。
目前我國刑法規定的罰金刑有無限額罰金制,比例罰金制和幅度罰金制三種,其中我國刑法分則中有近2/3的條文采用了無限額罰金制。為了更好提升罰金刑適用率和執行率,我們還應當在現有單獨罰金制的配置基礎上,在同一個罪名中,同時設置這幾種罰金制,以便法官在適用時可根據犯罪行為的嚴重程度采用更相適應的罰金額度,從而達到威懾效果的最佳水平,以比例罰金制和幅度罰金制的刑罰配置限制無限額罰金制的適用,以防偏離罪刑法定的軌道。在經濟犯罪和暴力犯罪的刑罰設計中,要根據犯罪性質差異,規范自由刑與罰金刑的不同刑罰資源的組合配置,自由刑提檔時要注意罰金刑的相應提檔,還要規范罰金之間的連續銜接配置,從而在廢除沒收財產刑之后,實現各種刑罰資源的科學合理配置,形成一個和諧有序的新刑罰體系,依舊完整,更加科學。
提高罰金刑的可執行性,我們應該在考量罰金刑的數額方面采取更加科學的標準,立足于我國經濟水平不均衡的現狀,在堅持罪行輕重的主要指針導向下,設計更為公平的罰金數額,具體情形具體判罰,以有利于真正實現刑罰矯正功能,提升刑罰效益。我們還應當堅持科學合理的刑罰理念,完善罰金刑的執行制度,加強執行監督,規定罰金刑延期繳納、暫緩繳納制度、增設罰金易科制度、增設罰金的緩刑制度等制度設計,從而提高罰金刑的實際適用率和執結率,使得罰金刑的刑罰價值能充分合理地得到發揮。
沒收財產刑在刑罰體系中的重刑地位已不復存在,刑罰效益較低,在已有罰金刑的情況下,實無存在之必要。當然罰金刑并非沒有缺點,尚需充分的發展完善工作去完成。廢除沒收財產刑后的刑罰體系在完善罰金刑的基礎上,可充分實現刑罰功能和刑罰目的,刑罰體系的完整性并不會因此受到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