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璟
中海油深圳電力有限公司,廣東 深圳 518054
電力工業是國家的經濟命脈,其安全性顯得尤為重要,建設安全生產法治秩序是保障電力安全生產的核心。《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決定》提出到2020年安全生產指標達到或接近中等發達國家水平。這個奮斗目標的關鍵在于建設安全生產法治秩序。在國內安全生產的監管和考核等方面,電力行業都相對較好。
1.電力安全生產是指電力企業維護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保證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對電力的正常需求,防止和杜絕人身傷害、財產損失和電網大面積停電等重大安全事故的發生。電力企業的安全生產需要通過建設安全生產法治秩序來實現。
2.法治是與“人治”或稱“德治”相對立的治國方略。“人治”指的是主要依靠道德高尚的圣人通過道德或感化來治理國家,也指明君或少數寡頭的統治[1]。而法治(rule by law)是一種社會調控方式,意指依法辦事的原則,良好的法律秩序和代表某種具有價值規定的社會生活方式。法治與人治的分界線是:當法律與當權者個人意志發生沖突時,是法律高于個人意志,還是個人意志凌駕于法律之上。或者說,是“人依法”還是“法依人”[2]。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建立安全生產法治秩序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決定》提出建設安全生產法治秩序是依法治國理念在安全生產這種社會活動方式中的具體運用。
3.電力安全生產法治秩序,首先指的是要有良好的法律來規范電力安全生產。法治是“良法”之治,“法治應包含兩種含義:已成立的法律得到普遍服從,而大家所服從的法律又應該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3]。
1.德國是典型的大陸法國家,受此影響,德國在電力安全生產方面注重法律體系的完備和法律法規的嚴格執行。為確保“良法之治”,德國把安全生產法律制度大致分為三個層次:第一是國家法律,國家有專門的有關標準、勞動安全法、環保法和其它有關規章制度;第二是各行各業自己制定的具體安全規程,電力行業也不例外,如工傷保險機構制定的安全技術規則等;第三是企業自己制定的運行規程、安全規程、標準等等。電力公司竭力制定盡可能完善、具體的安全規章制度供基層部門執行。在人員方面,德國的各電力企業均設有專門的安全管理機構和人員,專職安全工程師負責日常的安全工作,直接向總裁負責;在安全宣傳與救護方面,德國電力企業很少有安全標語、口號,而代之粘貼宣傳的是安全指南,如火災應急措施、人身事故急救辦法、現場逃身通道標志,以及生產現場配備擔架、急救箱等救護設備的示意圖;在人身安全方面,德國注重建立職業安全保險制度,加大對受害人的賠償。
在電力安全事故的法律責任追究上,德國重視調查分析事故原因和制定防范對策,對責任人則從輕處罰。不處罰或減輕處罰使事故對當事人負面影響小,當事人就愿意講出事故真相,這有利于企業研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預防類似事故的再次發生;反之,如果加重處罰,當事人就不會講出真相,以后反而更容易發生類似事故。
2.美國法治文化以契約文明為基礎,在電力安全生產法律制度方面同德國比較接近,但美國更加注重個人行為對安全生產的影響。美國電力企業通常制定一種“安全誓言”,要求每一個員工在“安全誓言”這張“契約”上簽字,保證自己永遠將安全放在第一位。同時,美國電力行業非常重視對員工安全意識、知識和技能的培訓,試圖通過建立個人安全目標來實現公司的整體安全目標。
當前我國企業安全生產狀況堪憂,而電力行業的安全生產狀況相對較好。據國家有關部門統計資料顯示,進入21世紀以來煤炭、交通、石化等行業重大事故發生率較高,煤礦瓦斯爆炸事故經常發生,中石油川東鉆探公司12.3井噴特大事故等等,給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造成了巨大損失,而“電力、電信、軍工等行業運行平穩,沒有發生重大安全事故”[4]。與發達國家相比,近十年來,我國在電網結構和技術裝備相對薄弱的情況下,沒有發生大的電力生產安全事故,沒有發生重大停電、電網瓦解事故。相反,1996年美國、新西蘭等發達國家相繼發生重大停電事故;2003年8月14日,美國、加拿大又發生重大停電事故。
1.我國《電力法》第三條規定:“電力事業應適應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適當超前發展。”電力安全生產法治秩序建設正是為了適應經濟與社會發展新形式的需要。這項法律規定使電力安全生產法治秩序的超前建設具備完全的合法性。
2.如前所述,我國電力安全生產已經建立了較完善的安全生產監管體系并具有較高的管理水平,并且早已實現第二個目標——建設初步規范完善的安全生產法治秩序。從“良法之治”角度來看,受大陸法傳統的影響,同德國一樣,我國電力行業的安全法律種類齊全,體系較完備,大體上也分為三個層次。
我國電力安全生產法治秩序建設是一項浩大而復雜的工程,總體而言,它包括:良法之治;法律的普遍遵守;法治文化建設三個方面。良法之治中的“良法”是一個相對的概念,“良法”的形成需要在法律實踐中不斷地改進而日趨完善,不能一蹴而就。
我國電力安全生產法治秩序建設應以職工安全、法治文化和法律制度的嚴格遵守與執行為重心展開,將電力安全生產中的各種關系均納入法律制度及法律程序的軌道,接受法律的治理。基于這一觀點,對我國電力安全生產法治秩序的超前建設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職工安全與電力安全生產有著密切的聯系,員工的安全就是企業的安全,員工安全有了保障,企業的生產安全才能得以實現。要促使員工從“要我安全”轉變到“我要安全”的態度中來,由被動接受安全,轉化為員工主動要求落實安全。
2.積極采用職業安全健康管理認證體系。電力行業的質量與技術標準化認證工作在國內處于較好狀況。除技術標準化外我國《電力行業標準化管理辦法》第三條第六款對職工安全也提出了標準化管理要求:“電力行業標準化工作包括電力生產的勞動保護、安全。”我們應積極在電力安全生產中申請OHSAS和SA8000國際認證,進一步加強對職工職業與健康安全的保護,同國際慣例接軌。
1.在多元的企業文化建設中,突出安全生產法治文化。企業文化是廣義的文化概念,其形式多種多樣,但市場經濟的法治屬性,決定了企業文化理應以法治文化為核心。法治文化的建設過程漫長而艱巨,首先是從人人遵守法律的習慣開始,大家認同并形成法的
統治和法律至上的共同觀念,再假以時日,這種習慣便上升成了文化。職業培訓中突出法制教育,培養復合性法律人才。
總之,建設電力安全生產法治秩序是法治社會與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電力行業應當結合法律法規,結合十九大全面依法治國戰略,在國內超前全面建設安全生產法治秩序,為電力安全生產,為中華民族“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