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朋朋
太原鐵路公安局臨汾公安處刑事技術支隊,山西 臨汾 041000
痕跡檢驗是對特定時空內的痕跡運動情況機及其事物變化規律以及復雜聯系的認識,進而揭示事物的本質。刑事技術的發展在我國受到高度重視,目前,我國的痕跡檢驗技術多繼承古代痕跡檢驗技術并大量參考和學習前蘇聯的的犯罪對策技術體系,并在計算機、數碼相機、數字電視、掃描儀等先進設備的普及應用下逐漸經歷數字化化變革,對新形勢下打擊犯罪提供技術支持。目前痕跡檢驗技術逐漸在手印、足跡、車輛痕跡、工具痕跡、槍彈痕跡、牙齒痕跡、整體分離痕跡、鑰匙開鎖和破壞鎖痕跡、紡織品遺留痕跡等各方面得到發展和應用。
犯罪案件現場的一切痕跡如手印、足跡、工具以及環境痕跡都對案件偵破提供線索。當期痕跡檢驗技術應用的范圍不斷拓展。采用適宜的程序和方法對痕跡進行檢驗和提取,可以提升檢驗質量,推動案件告破。
手印痕跡是犯罪現場最常見的痕跡,由于手印掌紋和指紋具有較強的獨特性,借助一定的化學手法和物理手法可以顯現、提取并借助圖像處理技術,迅速比對檢驗結果,幫助刑偵人員迅速、準確鎖定犯罪嫌疑人。指紋鑒定是借助汗漬與一氰基丙烯乙脂之間的相互作用,借助502膠顯現法對其產生的固體聚合物對其產生的白色指紋印進行比對進而找出造痕人的科學技術[1]。由于每個人的指紋信息不同,通過完整指紋數據庫的建立,可以犯罪現場提取的指紋找到對應的犯罪嫌疑人,并通過指紋驗證技術對犯罪嫌疑人的的情況進行偵查。在案件移交法院審判的過程中,若犯罪嫌疑人對犯罪事實不認,則送檢的指紋可以作為直接犯罪證據,避免犯罪證據不足使嫌疑人逃脫法律制裁。
但隨著犯罪知識的普及以及罪犯反偵查能力的提升,案發時若罪犯帶有手套等遮擋手部的工具,則難以在犯罪現場提取手印痕跡。
足印痕和手印痕同樣是犯罪現場最常見的痕跡,因此,足印痕跡檢驗技術被廣泛應用于刑事偵查工作。足印痕跡是犯罪嫌疑人在現場走動時留下的痕跡。不同于手印痕跡,足印痕不容易偽裝而且出現率和提取率很高。只要出現在犯罪現場無論時間長短可以提取腳印痕跡。現場提取足印后,可以根據犯罪嫌疑人的行走特點、痕跡形態以及運動情況對作案過程進行大致判斷,推斷出犯罪嫌疑人的明顯特征,如性別、身高、體重、體態等指向性信息[2]。
如某案件中通過采集現場足印大小和痕跡深淺等鎖定嫌疑人為男性頗足,便可進一步縮小案件調查范圍,應用足印痕跡檢驗技術可以獲得更多嫌疑人信息,針對足印不容易偽裝的特點,獲取推動案情有利方向發展的信息。刑事偵查人員工作中應該對足印采集進行詳細記錄,便于后續工作順利進行。
多數犯罪案件中都會留下工具痕跡,而工具的使用會對周圍環境造成一定影響,現場物理環境變化可以提供更多的線索和證據。在入室偷竊案件中,門鎖被撬動、擊打的痕跡可以提供作案方法判斷。殺人案中刀具和利器對現場和被害人造成的損傷痕跡可以提供犯罪信息。通過對不同工具痕跡的提取可以再現犯罪情景。尤其近些年法痕跡檢驗技術的提升可以再現并顯現痕跡信息進行多維度觀察和分析,尋找工具源并鎖定犯罪嫌疑人。
而犯罪分子作案手段也逐漸呈現出復雜化、智能化和專業化趨勢,反偵查以及專業的作案手法增加了破案難度,對偵查人員的專業技能和辦案時效性提出更高要求。通過工具痕跡的判斷,作案手法和工具基本可以判定,可以提升偵查效果。
斷離痕跡多由于加害人和被害人之間產生搏斗造成,導致部分物質分離。通過對物質分離情況可以找到相應的分離物品或為作案過程分析提供線索。如偵查過程中發現受害者身上存在由于激烈搏斗留下的纖維組織等其他物品,可以通過檢驗遺留痕跡的斷離面尋找對應物品,現場某些物品的碎裂或者斷離可以通過痕跡分析判斷案發情況。
單一的指紋檢驗已經拓展到手印、足跡、工具以及斷離痕跡檢驗之外的范圍,如車輛痕跡、槍彈痕跡、牙齒痕跡、紡織品遺留痕跡都為案件過程梳理以及偵破提供線索,對此展開的痕跡檢驗技術也逐漸發展。
我國從上世紀50年代建立痕跡檢驗專業以來,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在專業技術隊伍、技術裝備、業務建設以及科研開發和辦案水平的提升等方面取得長足的發展和進步。
常規的痕跡檢驗程序分為五個環節:預備檢驗,分別檢驗、比較檢驗、綜合判斷以及后續檔案管理。五個檢驗環節不存在操作工作內容交叉,依據規定順序實現有序檢驗。
而執行痕跡檢驗的單位和機構主要對痕跡特征進行分析,以接合法、重疊法以及對照法等方法對不同檢驗程序工作加以適用,以區別痕跡類型、性質以及特點,分析其內在規律,從復雜的聯系中找到規律。為形成完整、準確的結論提供基礎,并為案件的偵破和起訴環節提供科學參考。
痕跡檢驗對專業技術要求較高,因此,對檢驗技術人員的工作提出嚴格要求,在痕跡檢驗的程序和方法上具有以下特點。
痕跡檢驗的程序具有完整性,主要包括痕跡檢驗工作的前期準備、過程控制以及事后管理三個階段。痕跡的提存、歸類整理、檢驗以及出具報告等環節應該進行整套的流程控制,統一的控制流程可以保證痕跡檢驗工作的科學性和有效性,為檢驗工作提供工作流程保證。
由于檢驗程序之間存在工作程序上的銜接和過渡,是結合緊密的整體,各個環節的工作程序構成了遞進的格局,因此,不存在不同環節間換序、跳轉等情況的存在,更不能對每個環節的內容做改動[4]。
檢驗程序和方法具有科學性要求,痕跡檢驗作為揭示事物內在規律的科學,對其技術應用應該是對規律的探索,對程序和方法的銜接、過渡與補充可以達到提升檢驗效果和水平的作用。對一些程序中特定方法的應用可以完善檢驗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基層公安和檢測機構的工作效率不高,導致大量案件擠壓。因此,很多基層工作中為了完成任務,提高工作效率存在簡化檢驗程序的現象,刻意壓縮或省略檢驗前準備工作或化驗時間,省去對比檢驗環節給出檢驗結論,未按照規定流程操作。或者檢驗方法不符合技術規范,以走捷徑的方式縮短檢驗工作耗時。但程序和方法的不完善必將導致痕跡檢驗工作的不嚴謹以及結果的不科學,導致刑事技術科學優勢未能發揮作用,達不到痕跡檢驗的核心要求,而結論往往相左,有時會帶來誤判,更影響偵查和審判工作效率的提升,并帶來惡劣的社會影響。
當前對公安機關的痕跡檢驗工作的程序和方法沒有形成硬性的章程和守則,缺乏制度約束,痕跡檢驗工作沒有對照執行的標準。但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痕跡檢驗工作實踐中也形成一定的行為規范。但很多地區尤其是基層痕跡檢驗機構對檢驗工作的程序和方法監督不到位,忽視過程、重視結果,本末倒置的方法影響痕跡檢驗工作。
數字化技術和痕跡檢驗技術的結合使痕跡檢驗工作進入到痕跡檢驗數字化的發展階段。新技術的應用提高了檢驗工作的效率。預備檢驗、分別檢驗、比較檢驗、綜合評斷和痕跡檔案管理是痕跡檢驗工作的基本程序,在推行痕跡檢驗工作數字化進程中,工作程序得到重塑、提煉和簡化。
數字化痕跡檢驗工作程序主要包括采集過程的數字化、檢驗過程的數字化以及檔案管理的數字化。其中采集過程數字化又包括圖像采集和文字采集的數字化,痕跡檢驗采集中無論使用何種方式提取,都需要通過照相法對痕跡進行加固和后續提取。為了盡量規避痕跡檢驗在采集階段對后續檢驗工作的影響,并保證檢驗過程的環保和資源高效利用,一般通過對實物痕跡進行照相進行圖片信息檢驗。此外,對檢驗材料、工具以采集方法等背景信息的確定以及檢驗過程和結果使得記錄都應該適應信息化環境,為提升痕跡檢驗工作效率和后期檢驗審核打下基礎。
痕跡檢驗過程可以細分為預處理和痕跡檢驗,數字化痕跡檢驗主要是對采集到的數字和文字信息進行圖像預處理,對其中的圖片或者視頻進行幾何處理、算術處理以及圖像處理,圖像處理可以通過増強、恢復和壓縮編碼等工序提升痕跡檢驗工作的準確率和科學性。圖像預處理后的痕跡檢驗通過直接觀察、實驗處理和圖像對比完成。在對比檢驗完成后需要制作痕跡檢驗檔案,對檢驗結論和報告等文字和數字化檔案進行管理[5]。
將痕跡檢驗程序與方法列入公安機關以及痕跡檢驗等機構內部法規及章程中,形成制度約束強制氛圍,為檢驗工作的規范化運行提供基礎。日常痕跡檢驗工作中滲透規范意識,確保內部機構完成規定操作,并借助信息化檢驗平臺的建設優化檢驗流程,便于管理工作的高效和集約化運行,提升痕跡檢驗工作者的規范意識,并提高痕跡檢驗的有效性。
內部監督檢查作為痕跡檢驗程序與方法執行的重要控制手段。內部管理和控制機制的建立可以保證痕跡檢驗工作的規范、標準化,以保證痕跡檢驗工作可以客觀、全面的反映工作的核心,并保證工作目標和任務的達成。將程序和方法監督納入委托協議中,并考核第三方檢測機構。并規范抽檢制度,以定期抽檢和日常監督確保確保痕跡檢驗程序及方法的科學性、完整性和嚴謹性,出具的檢驗結論經得起檢驗,為犯罪的認定提供事實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