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攀
通許縣人民檢察院未檢科,河南 通許 475400
根據《刑訴法》270條的規定,所謂的合適成年人到場制度就是在法定代理人無法或不宜到場時,通知未成年人的其他成年親屬、所在學校、居住地基層組織或未成年人保護組織的代表作為合適成年人到場監督訊(詢)問過程,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制度。這些代替法定代理人在場的人就是法律上的合適成年人。
合適成年人到場的實施有效填補了法定代理人無法到場時的缺位,更加強化了對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保護,幫助了未成年人與辦案人員之間實現有效溝通,保障了對辦案人員規范辦案的監督。故合適成年人到場制度的設立十分必要。
未成年人由于心智不成熟、文化程度偏低、法律常識缺乏,權利意識和維權能力都相對較弱,例如,對接受訊(詢)問時申請回避的權利、核對筆錄的權利等,未成年人往往缺乏權利意識,也不懂得該如何維權。此時,其他合適成年人的到場能夠彌補法定代理人的缺位,代替法定代理人幫助未成年人保護其自身的合法權益。
未成年人的心智成熟程度、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都明顯弱于成年人,加上對辦案環境的陌生以及接受訊(詢)問時的緊張心理,面對辦案人員問到的個別略顯專業性的問題,未成年人往往一時難以理解,又不敢反問或者拒絕回答。合適成年人能夠幫助其解說釋義,進而準確理解辦案人員提出的問題,促進未成年人與辦案人員之間順暢溝通。
未成年人由于其自身年齡和身心特點的原因,加上其文化程度偏低、法律知識匱乏,對辦案人員的辦案程序和實體既沒有質疑的能力,也沒有提異議的勇氣。合適成年人在場過程中,對司法機關辦案過程的違法或不當之處,更有能力及時發現并提出糾正意見,從而實現對司法辦案過程的監督。
合適成年人到場制度實現了一定積極效果的同時,仍存在諸多不完善之處,尤其是在訊問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時通知合適成年人到場,難以真正體現合適成年人到場制度設置的初衷。
合適成年人到場制度設立的初衷是為了在法定代理人無法或者不宜到場的情況下,通知合適成年人到場監督辦案過程,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但實踐中,對合適成年人的選擇往往由司法機關通知當地的婦聯、團委等單位隨意委派一名工作人員作為合適成年人到場。這很容易造成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認為到場的合適成年人是司法機關的“自己人”,這種信任的缺失將直接影響后續合適成年人在場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效果①。而到場的合適成年人也很容易將自己定位于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對立面,認為自己就是到場“配合”司法機關的,走過場而已,難以真正履行監督職責。
《刑訴法》第270條只是籠統的規定了在法定代理人無法或者不宜到場的情況下,司法機關可以通知哪些人作為合適成年人到場,并沒有明確在選擇合適成年人時是否必須有明確而嚴格的先后順序。實踐中,司法機關往往會從辦案效率、溝通方便等角度出發,第一時間通知當地的婦聯、團委等單位工作人員(這些人往往是工作中時常合作的)作為合適成年人到場,而不會優先通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其他成年親屬到場。但無論是從了解未成年人成長經歷和性格特點的角度,還是從教育、感化未成年人的角度,抑或是促進刑事和解的角度,未成年人的其他親屬顯然都比這些工作人員更具優勢,且其他合適成年人作為一個絲毫不了解案情和未成年人基本情況的“陌生人”,對其中涉及的許多問題都缺乏發言權②。這種選擇順序本質上無疑是與合適成年人到場制度設立時的立法原意相違背的。
目前,我國的法律法規沒有就合適成年人的選任程序作出相關規定。實踐中,司法機關自身往往也沒有一套規范的合適成年人選任程序,在選擇通知哪些人作為到場的合適成年人時,一般會首先考慮經常合作的婦聯、團委等單位的工作人員,除了考慮到婦聯、團委工作人員的政治素養、文化程度、工作范圍等因素以外,往往還不可避免的會考慮到與該工作人員的熟悉程度,導致在需要有合適成年人到場時,辦案人員會不自覺地直接聯系自己平時最常打交道、溝通最方便的人到場,這樣的“熟人”作為合適成年人到場,往往導致合適成年人將自身定位為“消極的在場者”,履行職責的主要形式就是到場和旁聽③,非常不利于實現合適成年人對司法機關辦案程序的有力監督,也不利于實現撫慰、教育、感化、挽救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目的。
合適成年人到場制度設立的出發點是為了最大限度地維護未成年人的人權。司法實踐中,由于該制度自身的不完善導致實際效用大打折扣,完善立法才是其實現良好運作的邏輯起點,必須具體詳盡地規定相關內容,才能確保合適成年人到場制度發揮實際效用④。
合適成年人到場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為未成年人提供心理支持、法律幫助和權益保護,在場的合適成年人與未成年之間的關系,雙方的熟悉、親密程度以及對刑事和解問題能否做主都對未成年人而言至關重要。因此,在選擇合適成年人時,應當賦予未成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優先于司法機關選擇權,只有未成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均沒有自主選擇合適成年人的情況下,才由司法機關代為選擇合適成年人。
除此之外,在接受訊(詢)問的過程中,未成年人如果不同意司法機關選擇并通知的合適成年人到場,要求更換的,只要有正當理由,司法機關均應當充分尊重未成年人的個人意愿。當然,為避免權利濫用,可以限定其申請更換合適成年人的次數。
合適成年人到場制度的另一重要目的在于教育、感化、挽救未成年人,作為合適成年人到場的人與未成年人之間的親密程度和信任程度越高自然就越合適。
因此,建議明確規定司法機關在為未成年人選擇合適成年人時,要優先考慮其與未成年人的親緣關系、親密程度、信任程度等關鍵因素,進一步明確合適成年人的選任順序為近親屬→所在學校、單位、居住地基層組織的人員→未成年人保護組織的人員→其他人員⑤,避免司法機關在從辦案效率和溝通方便等角度出發,隨意為未成年人選擇其他合適成年人,從而更有力地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司法實踐中,合適成年人由誰來選任,選任哪些人,通過何種方式、何種渠道、何種程序來選任等問題均沒有統一、明確的規定,最終必將導致合適成年人到場制度流于形式,難以發揮其應有的價值。
因此,建議對合適成年人選任的程序問題作出明確、具體的規定,使合適成年人到場更加制度化、規范化,標準化;同時,建議建立一支相對穩定的合適成年人隊伍,定期對其開展業務培訓,保證合適成年人獨立、中立地履職,從而真正有效發揮合適成年人到場應有的價值。
合適成年人到場制度堅持了“少年權益最大化”的原則,具有十分積極的現實意義。但任何制度的確立和實施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先天的缺陷和不足,合適成年人到場制度也是如此,未成年人權益保護依然任重道遠,我們仍需在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完善。
[ 注 釋 ]
①齊志杰,張宏偉.計算出美人參與制度的程序性問題研究.
②何挺.合適成年人訊問時在場的形式化傾向及其糾正.中國刑事法雜志,2012(11).
③何挺.合適成年人訊問時在場的形式化傾向及其糾正.中國刑事法雜志,2012(11).
④焦悅勤.我國合適成年人參與刑事訴訟制度的缺失及其完善.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9,4(5).
⑤劉宗武.反思與完善:我國合適成年人到場制度若干問題探討.遼寧行政學院學報,政府社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