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磊 王長海
山東鑫士銘律師事務所,山東 煙臺 264003
2013年4月20日,借款人甲向出借人乙借款人民幣80萬元,約定借款期限一年自2013年4月20日起至2014年4月19日止,年利率20%,期滿后一次性還本付息。雙方簽訂《借款協議》一份,約定:“若借款到期甲方不能按時償還,則每逾期一日,甲方按照未還本金的日千分之三向乙方支付違約金。”到期后,甲方未能如期還本付息,經乙方多次催要,甲方分別于2014年9月15日還款30萬元、2016年5月22日還款20萬元,剩余本金、利息和違約金等遲遲不還。
逾期利息,是指借款人不按照合同約定按時清償借款的超期罰息。《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23條和《合同法》第207條都對逾期利息進行了規定:借款人未按照約定的期限返還借款的,應當按照約定或者國家有關規定支付逾期利息。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民間借貸司法解釋”)第二十九條對逾期利率的處理進行了明確規定:借貸雙方對逾期利率有約定的依約定,但以不超過年利率24%為限;未約定借期內的利率,也未約定逾期利率,出借人可以主張借款人自逾期還款之日起按照年利率6%支付資金占用期間利息;約定了借期內的利率但未約定逾期利率,出借人主張借款人自逾期還款之日起按照借期內的利率支付資金占用期間利息。在民間借貸過程中出借人與借款人只約定了借款本金而沒有約定借款期限內的利息和逾期利率,借款人雖然可以依據民間借貸司法解釋第二十五條之規定不支付借期內利息,但要按年利率6%向出借人支付逾期利息;另一情形,出借人與借款人約定了借款期限內的利率,但沒約定逾期利率,借款人可以直接按照約定的借期內利率主張自逾期還款之日起資金占用期間的利息,但是不得超過年利率24%。本案中出借人乙完全可以按照與借款人甲在《借款協議》中約定的年利率20%來主張逾期利息。
民間借貸司法解釋第三十條對逾期利息、違約金、其他費用并存的處理問題進行了規定:出借人可以擇一主張賦予當事人一個選擇權,也可以一并主張,但總計不得超過年利率24%的上限。本案中僅約定逾期違約責任,可否要求逾期利息和違約金一并主張?是否受總計不得超過年利率24%的限制?
筆者認為是可以的:1.達到什么條件適用違約條款,以及如何計算違約金數額,完全取決于出借人與借款人雙方之間的約定,尊重其意思自治,適用違約金約定過低或過高的相關規定;2.而逾期利息是法定的,即使沒有約定,只要借款人未能按時償還借款,自逾期還款之日起就可以開始適用,這是借款人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3.從民間借貸司法解釋第三十條可以看出,在同時約定逾期利率和違約金的情形下,都賦予了出借人選擇權利,那么在僅約定違約金沒有約定逾期利率情況下一并主張,又有什么不可呢!4.參見民間借貸司法解釋的制定精神,以及該解釋中其他條款相關規定,逾期利息和違約金總計還是不能超過年利率24%的上限,否則,可能存在規定上的瑕疵,出借人會在借款協議制定過程中僅約定借款期限內利率為24%,故意不約定逾期利率,同時加大逾期償還違約金的計算標準,一旦發生逾期,出借人可以就24%的逾期利息和高額違約金二項一并主張,同時又可以分別計算,這樣會變相將“高利貸合法化”,也不利于民間借貸的規范和穩定。
在沒有事先約定情況下,借款人分期還款先償還本金還是利息,對剩余本金和逾期利息的計算產生重要影響。先還本金后,其后續剩余本金及以剩余本金計算的逾期利息都會降低,這有利于借款人,反之則有利于出借人。《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一條規定,債務人除主債務之外還應當支付利息和費用,當其給付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時,并且當事人沒有約定的,應當按照實現債權的相關費用、利息、主債務的順序抵充。本案中,借款人甲分二次償還的款項,可以優先償還出借人乙在借款期限內20%的利息,再扣除每次分期償還前產生的逾期利息后,才可以清償本金80萬元部分。由此可見,在借款協議制定過程中分期還款的清償順序也要協商清楚并約定明確,否則借款人可能會承受較大經濟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