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冬梅
吉林財經大學,吉林 長春 130117
當前,不管在我國的法學理論界與實務界,對于保證期間性質的界定方面,仍舊在除斥期間及訴訟時效間不斷的徘徊。但其實保證期間并不屬于除斥期間,亦不屬于訴訟時效,其有著其獨特特點即獨立性,也是一種失權期間的存在。在對保證期間與保證債務訴訟時效之間的關系進行處理上,對于當前現行的立法中存在的不足進行了分析,同時也提出了相應的修改意見。
民法中提到的訴訟時效,實際上指的就是權利人在規定的期間中,如果并未行使其請求權(即權利人有權利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請,要求其保護自己的民事權利),就不在具有此請求權的基本法律制度。也就是說,法律中明確規定了,權利人在對人民法院提出申請,保障自身合法的民事權利的法定期間,就是我們所說的訴訟時效。其主要特征表現為:首先,訴訟時效的完成,只會使得實體擁有的請求權減少。實體的請求權實際上也就是勝訴權,一但訴訟時效結束,程序層面的請求權盡管沒有消失,但是權利人不再擁有通過訴訟得到相應救濟的基本權利。其次,訴訟時效的強行性特點。強行性實際上是約束了當事人的行為,其不僅不能通過協議將訴訟時效適用進行排除,也不能利用協議將訴訟時效進行改變。此外,訴訟時效還有著普遍性的特征。訴訟時效的普遍規范性極強,除了特定的法律規定,訴訟時效能夠普遍的應用在各種民事法律關系之中。
首先,需要準確的認識保證合同中權利人的含義。保證期間對于行為人行使權利有著一定的要求,這樣可以督促債權人將其具有的權利行使出來。但因為有著各種各樣的保證債務,因此債權人選擇的行使權利的方法也有一定的差異。通常來講,法律中規定了債權人行使權利一般都是運用特殊的方式,也就是通過訴訟或者仲裁等手段,而如果存在連帶的責任保證,法律則沒有明確的表明債權人需要怎樣行使其所具有的權利,只需要保證人切實地履行其應該承擔的保證義務,對于相關法律規定進行貫徹落實。對于債權人來說,保證期間具有的意義就是,一旦債權人沒有能夠在保證期間中,依照法定方式行使權利,保證人具有的保證責任就會被免除。
其次,要準確理解保證義務人的含義。保證期間可以在特定的條件下,確保保證人不用承擔保證責任。怎么就能夠認為保證期間,實際上就是保證人對于保證責任進行承擔的期間?這種看法是否準確呢。存在這樣的疑點,主要是由于超出此期間也無法確保,保證人就可以無條件的免除其責任,也就是說,在保證期間規定的時間中,一旦債權人根據法律規定行使了權利,保證期間直接中斷,但保證人同樣不能免責。以整體而言,保證期間主要是為了對保證人利益的保護,也就是要求其盡快對于權利行使,避免權利的沉睡,使其盡快的行使手中的權利,促進相關的保證關系的實現。
首先,其二者之間的聯系主要呈現出了以下幾個特征:保證期間及訴訟時效,這二者作為法律概念,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其規定了一定的期間范圍,在此時限內,若債權人不能行使自身擁有的權利,保證人不再需要對保證責任承擔。因此,保證期間與訴訟時效都會因為債權人沒有在期限內行使權利,導致法律后果出現。保證合同中的訴訟時效的角度上看,其同樣可以使得債權人盡早地行使權利,從而防止保證人一直處于可能承擔各種責任的狀態之中。并且,其二者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債權人的利益被充分保障,也避免了因為債務人財產狀況的惡化,影響了實際債權的實現。
其次,保證期間與訴訟時效存在的區別,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有著不同的規范目的。第二,有著不同的規范性質。第三,其法律效力不同。
在《擔保法解釋》中的有關條例直接應用了“保證期間的訴訟時效”以及“保證債務的訴訟時效”等措辭進行應用。但實際上所指的內容是一樣的。因此,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中第188條進行了有關的規定。其實際上指的是:訴訟時效是指,請求法院保護自身民事權利的全部期間,也能夠認為是權利人對義務人進行主張訴訟權利的期間。僅以保證合同來說,其涉及到的訴訟時效也就是債權人對保證人存在的可能有著勝訴權意義這一段期間內容,其針對的主要是全部權利下的各種訴訟時效。同時,保證債務所擁有的訴訟時效,所指的則是將保證人在保證債務方面存在的時效期間。其從本質層面來說,則是債權人對保證人來說的請求權層面的時效期間。因此,不管是“保證期間的訴訟時效”,亦或是“保證債務下的訴訟時效”等,其所指的則是債權人對法院提出權利保護的請求,實際上也就是債權人擁有的請求權具有的訴訟時效等。
首先,要了解保證期間具有的起算點。根據我國《擔保法》中的相關規定,保證人對債權人進行的承諾實際上就是保證,債務人若不履行相關的債務,就需要保證人根據合同的規定必須履行相關的債務,保證期間計算的時間則應該是將主債務履行期的屆滿之時。《擔保法》中也有何明確的規定,主債務的履行期一旦屆滿,其法定要求的保證期間的起算點。一旦債權人愿意讓債務人延遲履行主債務,那么這樣的規定就不能夠在應用了。這樣的情況下,保證期間以及預先防范風險間是沒有聯系存在的。因此,除非是債權人允許了主債務能夠遲延履行,不然主債務的履行期屆滿時間,就是保證期間開始計算的時間。
其次,訴訟時效起算點的界定。若債權人在保證期間之中,依照法律的規定,對于債務人主張的各項權利,保證期間就不再有相關作用了。雖然說其不再具有相關的作用,那么在全部情況下,各種訴訟時效制度具有的作用即刻發揮。保證期間及訴訟時效間是具有銜接性的,說的使其在程序環節上是銜接的,一定情況下其銜接也是存在間隙的。這是因為《擔保法》中對于一般及連帶保證有著不同的規定,所以對于債權人權利的主張,也有著不同的要求。
總的來說,對我國的擔保立法而言,保證期間的地位及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在理論層面上來講,其具有很強的復雜性。在司法實務之中,還會遇到更為復雜的情況,很難超越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等法律中雖然有效的規定了此問題,但還沒有明確其概念、性質以及價值等問題,在界定方面存在著一定的模糊性。同時,在保證合同中的訴訟時效期間的關系方面,也體現出了其相應的復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