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銀玲
長春理工大學,吉林 長春 130022
自古以來夫妻關系就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而夫妻共同財產也是必不可少的,其中包括房屋產權的歸屬問題。隨著我國經濟不斷向前發展,年輕夫妻面對高額房價望洋興嘆,不得不貸款買房,婚前貸款買房的情形在實際中主要包括以下三種情形:一是夫妻一方支付首付款,婚后夫妻雙方共同還貸;二是雙方共同支付首付款,雙方婚后共同還貸;三是一方或者雙方父母婚前出資支付首付款,夫妻雙方婚后共同還貸。下面本文就具體情形展開具體分析:
在具體的實踐中,婚前夫妻一方支付首付款,婚后雙方還貸的情況下,房屋產權可能存在兩種情況:一是登記在夫妻一方名下,二是在登記在夫妻雙方名下。
夫妻一方在婚前以個人財產支付首付款,夫妻雙方婚后共同償還剩余款項,且房屋產權登記在夫妻一方名下的,婚姻法第十九條規定夫妻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夫妻對于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獲得的收入以及婚前個人財產的約定,能夠約束夫妻雙方,具有法律效力,因此對于該種情形夫妻雙方有約定按照約定處理,無約定可按照婚姻法司法解釋第10條處理,即房屋產權歸屬于登記人,尚未歸還的貸款屬于產權人的個人債務,并且夫妻離婚時產權人需就另一方支付的房款與房屋增值部分進行補償。
夫妻一方支付首付款,婚后夫妻雙方共同還貸且房屋產權登記在夫妻雙名下,該種情形同樣適用婚姻法第十九條,即有約定按照約定處理,沒有約定的情況法律沒有明確規定,根據具體的司法實踐,一般認為首付款屬于夫妻中的出資方,剩余部分視為夫妻共同財產,離婚時可依據婚姻法的相關規定進行分割,這也符合婚姻法與民法總則的公平公正精神。
夫妻雙方婚前共同支付首付款,夫妻雙方婚后共同償還剩余款項,盡管產權登記在一方或者雙方名下,但是對于這種情形的房屋產權歸屬婚姻法尚未明確規定,但依然可依據婚姻法第十九條進行處理。
對于婚前貸款買方婚后雙方共同還貸,登記在一方名下,雙方對于房屋產權沒有約定的,除房屋首付款外其余部分視為夫妻共同財產,不能生搬硬套物權法的規定,認為房屋產權僅僅屬于登記人,這不符合正常倫理。[1]夫妻人身關系是夫妻財產關系的前提,沒有夫妻人身關系就不會有夫妻財產關系,同時夫妻財產關系是夫妻人身關系的保障,因此不能簡單的僅依照物權法的規定認定夫妻共同財產。從婚姻法公平原則來看,也應當視為夫妻共同財產。如果僅僅依據產權登記認定為一方財產,那么就是對另一方對家庭奉獻的否認,這明顯違反婚姻法公平原則與人之常理。[2]因此,在婚前雙方共同支付首付,雙方婚后共同償還剩余款項且登記在一方名下,在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情況下應視為夫妻共同財產。
對于該種情形,可以具體分為一方父母于雙方婚前出資首付,夫妻雙方婚后共同償還以及雙方父母于雙方婚前共同出資首付,婚后夫妻雙方共同償還。
對于一方父母于婚前為夫妻雙方支付首付款,婚后夫妻雙方共同還貸的情形,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二十二條第一款規定:夫妻在結婚前一方父母為其購買房屋出資的,僅僅視為對自己親生子女的個人贈與,但是明確表示贈與雙方的除外。因此在父母沒有明確表示贈與夫妻雙方的情況下,無論產權登記在誰名下,除首付款項外,其余部分視為夫妻共同財產,即可適用第一種夫妻一方婚前支付首付款,雙方婚后共同償還剩余款項情形的認定方式。
對于雙方父母于婚前為夫妻雙方支付首付款,婚后夫妻雙方共同還貸的情形,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二十二條第二款規定,夫妻在結婚前雙方父母為其購買房屋出資的,僅僅視為對自己親生子女的個人贈與,但是明確表示贈與雙方的除外。因此在沒有父母沒有明確表示贈與一方的情況下,視為在雙方的贈與,即可按照夫妻婚前共同支付首付款,婚后夫妻共同還貸的情形處理,在沒有約定的情況下皆視為夫妻共同財產。
夫妻關系是社會關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不可或缺的,夫妻關系離不開財產關系,房屋產權歸屬問題屬于夫妻財產關系中的重中之重,因此我們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依據婚姻法、婚姻法司法解釋以及其他相關法律規定,合理確定房屋產權歸屬,從而能更好的解決婚姻關系中的房屋產權歸屬問題,同時也能促進婚姻法的完善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