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世璞
平頂山教育學院,河南 平頂山 467000
隨著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信息時代已經到來,社會的各個群體都被囊括在信息傳播的體系中,網絡輿論盛行,在網絡輿情的背景下,大學生成為輿論傳播的一大主體,而如何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網絡責任意識,值得思考。
在信息社會中,網絡媒體稱為人們生活中的重要工具,在此背景下,為了提升大學生的網絡責任意識,就要對現代社會網絡輿情的基本特點有一定的認識。具體來說,高校校園的網絡輿情的主題是非常多樣化的,且其涉及的范圍極廣,但學生自身往往很少做更透徹的分析和深入溝通,因此輿情事件對學生的影響深度往往不夠。此外,參與的主體和方式是比較特別的,很多大學生往往不能就某熱門事件形成體系化的理性認識,所以其表達出的意見和評論深度和理性不足。再者,網絡輿情的形成簡易且傳播迅速,能在校園內迅速擴散,而且在本校和各校之間的學生的彼此交流中,輿情信息和意見還能進行進一步地流傳,形成較大的輿情影響力。
在這樣的背景下,身處校園輿情背景下的大學生,其網絡責任意識也會受到影響,由于對輿情熱潮的追逐,使得輿情信息愈演愈烈,但許多捕風捉影的信息傳遞又會進一步影響信息的真實性,對輿論意見的表達和評論也顯得極為膚淺表面,因此如何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輿論觀念,也尤為重要。
大學生網絡輿情安全和校園內的信息傳播體系息息相關,因此為了構造安全管理體系,首要工作就是做好新聞信息發布工作。在目前的信息時代環境中,信息的公開透明度已經有了極大的提升,所以有關信息的公開發行和散播也就變成了正確引導輿論走向和提升網絡信息安全度的有效手段。在此前提下,在校園信息的傳遞階段,必須保證基礎新聞信息發布的公開性、透明度和真實性。與此同時,相關控制人員要根據新聞信息發布工作的實際需要,在校內設置學生和老師代表,尤其負責新聞信息的篩選和傳遞,幫助真實信息和辟謠信息迅速傳遞到學生群眾去,幫助學生得到真實有效的信息,并對其進行理性分析,保證網絡輿情的安全度。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尤其需要注意的一點是目前的很多國內高校中,工作人員在處理網絡輿情時會習慣性地采取強制控制的形式,即使這種形式可以更迅速地把控住大局,但在安定人心上可能會缺乏作用,并且形成負面影響,最終不利于學校的形象樹立和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塑造。由此可見,在高校建設工作中,為了保證學生管理和教育工作的順利進行,可以采取更積極地手段加強對網絡輿情的引導,使學生形成正確的網絡輿論觀念。
在校園網絡輿情體系中,學生是最主要的接收和傳遞對象,加強對輿情引導機制的設置,也構成了也大學生網絡輿情安全管理機制的核心要素。在此前提下,網絡輿情是社會輿情的主要體現形式,學校為了做好網絡輿情的管理工作,就要清楚到意識到網絡輿情引導對學生網絡責任意識形成的重要性。相關工作人員可以在校園內做好正確的文化宣傳和輿論引導工作,對輿論中出現的失真和負面信息做必要的矯正,使得同學們形成科學的思想觀念。唯有如此,大學生網絡輿情安全管理工作才能落到實處,切實地發揮作用。
首先,學校要在整體把握內部教學狀況和人才培養需要的前提下,努力構造一個完善的網絡輿情危機應急指揮中心,將學校輿情處理工作交給該中心進行統籌,因此它要對輿情管理工作中所涉及的一系列部門做整體協調,打造完整的工作體系,如果發生了突發事件,校園輿情應急處理中心也能迅速了解到信息,并且及時發現問題,用科學的應對措施作出緊急響應。
其次,應該針對學校中較為常見的典型網絡輿情重大突發事件制定應急處理預案,并結合敏感時期學校網絡信息管理應急處理預案,希望在遇到問題后相關工作人員能夠按照預案有序開展工作,為各項問題的解決做出正確的指引。如一旦在校園網或者社會上發現較為明顯的惡性信息,就應該及時對惡性信息進行處理,并追查惡性信息的來源,做好有效控制,促進整體管理水平的提高。
綜上所述,加強對網絡輿情背景下的大學生網絡責任意識的探討,意義重大。相關工作人員需要明確高校校園網絡輿情的基本特征,同時探討大學生網絡輿情安全管理機制的構建措施,積極構建校園新聞發布機制,完善大學生網絡輿情引導機制,加強對大學生網絡輿情應急機制的構建。
[ 參 考 文 獻 ]
[1]張宏.大學生網絡輿情預警及引導體制建設的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5(39):1-2.
[2]梁潔.新媒體時代高校網絡輿情危機應對及管理機制研究[J].傳播與版權,2016(3):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