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 婷 白麗梅 陳佳麗 梁意鑫 孔維都
河南科技大學法學院,河南 洛陽 471000
我國現行的婚姻法及其解釋對夫妻關系存續期間對外所負的債務清償問題的基本路徑是圍繞共同債務和個人債務的區分展開的。由于夫妻共同債務的責任是連帶責任所以界定是否為夫妻共同債務則尤為重要,這不僅是保護夫妻一方合法權益的要求,更是維護社會生活秩序的必要。下文筆者將圍繞新舊認定標準的對比以及對新的認定標準的分析來闡述夫妻共同債務。[1]
我國關于夫妻共同債務原認定標準24條的制定是為了遏制夫妻惡意串通逃避債務,更好地保護債權人的合法權益。然而,這一司法解釋自出臺至今在司法領域、社會公眾、網絡媒體飽受批評。原因在于該條一味強調對債權人利益的保護,卻對債權人主觀的惡意視而不見,這從根本上違背了法律基本的公平和正義。司法實踐中存在著諸多丈夫一方通過與他人惡意串通制造債務損害另一方利益的情況,而另一方對于法律規定的兩種例外情形的舉證更是難上加難。
此類“被負債案件”在生活中層出不窮。說到“被負債”的妻子,小馬奔騰前董事長李某的妻子金某是個典型的例子。小馬奔騰前董事長李某于2014年1月2日因病辭世,僅僅20天后,遺孀金某匆匆上任,接替李某擔任董事長兼任總經理職位。李某突然離世,其所涉債務便落在了遺孀金某頭上?!爱斈甑摹畬€協議’,我沒有簽字,巨額的投資款項,也沒有用于夫妻共同生活,我甚至都沒有持有過小馬奔騰的股權,這一切為什么要我來承擔?”金某說,“直到被推到董事長兼總經理的位置,我才知道了‘對賭協議’的存在?!备鶕@份對賭協議,小馬奔騰如果在2013年12月31日之前沒有完成上市,建銀文化則有權要求小馬奔騰或李萍、李莉、李明中的任何一方一次性收購所持小馬奔騰的股權。在多方努力無果后,法院最終判決金某要承擔丈夫遺留下的2億債務。由于司法解釋第24條的規定金某只能坐以待斃,無任何反擊之力。這樣是公平的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生活中,近百位妻子甚至因前夫欠款“被負債”,可見,婚姻法解釋(二)第二十四條迫切需要完善。
終于,2018年1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夫妻債務所作出的最新司法解釋徹底廢止了原解釋24條關于婚姻關系或財產共有關系的推定規則和舉證責任。對于夫妻一方負債,都必須以用于家庭需要為認定共同債務標準,并由舉債人或債權人承擔舉證責任。這一規定不僅合理,而且足以避免發生制度性群體錯案。
我國1950年出臺的第一部婚姻法以及1980年的婚姻法和以后三部婚姻法解釋都對夫妻債務不同程度進行規定,但是在解決實務問題上并不是很理想,對于夫妻共同債務認定的標準并未規定。直到2018年1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通過了《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夫妻債務糾紛案件適用法律有關問題的解釋》[2],該司法解釋就當前司法實踐中爭議較大的夫妻共同債務認定問題作出明確規定,并合理分配舉證證明責任,以平衡保護各方當事人合法權益。該司法解釋明確規定,“夫妻雙方共同簽字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認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負的債務,應當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薄胺蚱抟环皆诨橐鲫P系存續期間以個人名義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債權人以屬于夫妻共同債務為由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債權人能夠證明該債務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產經營或者基于夫妻雙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薄胺蚱抟环皆诨橐鲫P系存續期間以個人名義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債權人以屬于夫妻共同債務為由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正如前文所述,夫妻債務是人身法與財產法的結合,所以她不僅僅是單獨債務關系,同時還涉及夫妻人身關系,如果對債務的認定不合理也是對夫妻關系的破壞不利于社會法治的穩定,所以夫妻共同債務的存在有其合理性。筆者將其歸為以下幾個因素:
1.合法合理認定夫妻債務,保護一方配偶的合法權益。近年來,一些離婚案件的當事人為了在離婚后非法占有夫妻共同財產,與第三人串通偽造不實的債務關系,有的甚至把一些不受法律保護的欠債如賭博也稱為合法的家庭共同支出,這類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的舉債嚴重損害了夫妻另一方的合法權益。另一方面,實務中另外一種現象也層出不窮,夫妻雙方以離婚為手段不合理的分配債權債務從而逃避債務損害其債權人的合法權益。
2.理清夫妻共同債務,保護債權人債權的實現。在一個案件中,是否存在債權債務關系,該債權債務是否合法,這是一個事實問題,如果債權人在訴訟中主張其債權的存在,一般情況下,需要債權人自己進行舉證其債權合法存在,但是實務中出現的很多情況是非舉債方婦女們沒有這方面的認識,不分青紅皂白將舉證證明責任往自己身上攬。
3.明確債權債務關系,平等保護各方當事人合法權益。維護夫妻一方作為被負債人的合法權益,維護家庭生活穩定,促進市場經濟健康發展,同時可以彌補夫妻財產制理論的不足,也能更好地促進我國婚姻法律制度的完善。
2018年1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通過了《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夫妻債務糾紛案件適用法律有關問題的解釋》,該解釋規定:第一條 夫妻雙方共同簽字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認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負的債務,應當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第二條 夫妻一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以個人名義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債權人以屬于夫妻共同債務為由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第三條 夫妻一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以個人名義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債權人以屬于夫妻共同債務為由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債權人能夠證明該債務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產經營或者基于夫妻雙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該解釋是對之前爭議頗多的《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24條的再一次闡釋,即對認定夫妻共同債務做了出更為嚴苛的限制,并合理分配舉證證明責任,以此來平衡利益沖突,維護各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新《解釋》第一條強調的是夫妻共同債務形成時的“共債同簽”原則,明確和強調了夫妻雙方共同簽字或者夫妻當中有一方在事后追認以及有其他共同的意思表示所負擔的債務屬于夫妻間的共同債務。這一規定一方面旨在告訴債權人在形成債務時,為了充分保護自身的債權利益,避免事后引發不必要的紛爭,加強事前風險防范,盡可能要求夫妻共同簽字;另一方面也體現了對夫妻雙方合法權益的保護,只有在夫妻做出共同的意思表示時才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解決了實務中對夫妻共同債務認定的困難。
對于新《解釋》第二條和第三條中規定的夫妻一方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擔的個人債務,應當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對于我們通常說的“家庭日常生活”,是基于婚姻是夫妻生活的共同體,在處理家庭日常事務的范圍內,夫妻互為代理人。在夫妻共同債務糾紛案件中,最突出的問題是在舉證證明責任的分配上:家庭日常生活所負的共同債務,原則上推定為夫妻共同債務,債權人對此無需舉證證明,如果舉債人的配偶一方認為此債務不屬于夫妻共同債務的,則由其舉證證明所負債務并非用于家庭日常生活。這樣的規定基于舉證的配偶一方對家庭日常生活支出的了解,有利于證據的提出,減少了債權人舉證困難的負擔,保護了雙方的合法權益。
但是,一方所負債務特別是超出了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大額債務,也應當與另一方取得一致意見,或者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否則不能據此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當然,債權人能夠證明該債務是基于夫妻家庭日常的共同生活、共同生產經營或者基于夫妻雙方共同意思表示所負擔的,仍然能夠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此將超出家庭日常生活所負的共同債務的舉證責任由原來的夫妻一方轉移給債權人,這是新解釋不同于以往的重大突破。債權人有義務舉證證明其主張的債權債務是基于夫妻家庭日常的共同生活、共同生產經營或者基于夫妻雙方共同的意思表示所負擔的。如果債權人不能對此舉證證明的,則不能認定此債務為夫妻共同債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