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琴
中共益陽市委黨校,湖南 益陽 413000
按照產業的規劃布局,形成相應的行業發展規劃。一是制定科學的發展規劃。一般而言,規劃都是五年或者十年規劃,規劃的時限性往往帶有很強的行政強制性和命令色彩,規劃的長遠性和前瞻性就大大折扣。因此,在充分地研究市情和民情基礎上,制定出長效科學的規劃是必要。二是強化規劃的組織領導。產業發展初期,發揮政府對產業的引導和指導十分重要。要建立高規格的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和共同推動的協調機制。三是要建立規劃的考評機制。根據各特色產業發展規劃對目標進行細化分解,并納入年度績效考核,強化責任擔當。四是注重規劃的法律效力[1]。
骨干企業是特色產業發展的核心。一是引進戰略投資。引進戰略投資是最短頻快的產業發展方式,按照特色產業的發展規劃,引進重大戰略性建設項目,盡快建成產業集群的核心龍頭企業。二是傾斜扶持政策。設立特色產業的專項引導資金,設立招資扶強獎、做大扶強獎和技術支撐體系建設獎等專項獎勵。在用地、資金和稅費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三是改善資源配置。依法徹底關閉污染環境、浪費資源、規模達不到起始要求的中小企業,各級金融機構不得向關閉企業提供信貸支持。同時制定出臺關停小企業的安撫政策,對在規定時間內關閉和轉產的企業給予一定的獎勵。通過創新資本運營手段,促進企業兼并重組,改善企業治理結構和資源配置。四是延伸產業鏈條。圍繞著核心骨干企業,加快產業鏈上、下游的產品開發,不斷培育出具有本地特色的企業。提供產業集群配套服務,為企業提供專業化的產品研發、原料組織、物流配送等為一體的全方位服務體系。五是注重文化建設。發展特色產業,企業必須要有特色的企業文化。例如,榜樣文化、搭檔文化的構建都有助于企業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和核心競爭力[2]。
產業的發展始終離不開科學技術的支撐,特色產業的發展更需要高新技術。一是營造良好創新氛圍。政府應當從自身做起,改變過去在“短頻快”的招商引資中,追求高效政績的觀念,忽視項目科技含量和創新潛力等理念,以社區和園區為切入點,采用一對一、一對多的形式進行宣傳發動和政策引導,從而將良好科技創新氛圍的營造落到實處。二是推進關鍵技術突破。無論是從全局還是從局部角度來思考,特色產業的發展必須要注重關鍵技術的突破和制定行業標準。三是推行綠色智能制造。通過低碳技術的應用和新能源的探索,改善能源利用結構和利用效率。加強節能技術改造,鼓勵生產和生活節能技術的創新。鼓勵引進自動化的流水線和無人化操作的智能制造和個性化定制。積極對接“互聯網+”,建立多渠道的銷售和宣傳網絡。
實踐經驗表明,越是經濟欠發達區域,營商環境就越差,導致越優質的企業和項目就越不愿意入住,長此以往,形成了惡性循環。一是推進智能政務建設。推行“互聯網+政務”,減少了辦事者與辦事員的接觸,也可以實現“一站式”地服務。在推進智能政務服務的過程中,也出現了某些部門、某些單位不愿意公開部門或單位的數據接口,共享相關資料等問題,這就需要將智能政務服務的建設納入地方政府的績效考核,并對阻撓者進行相關問責,甚至免職等處分。二是推進負面清單建設。政府的負面清單不應當只是形式主義,必須要落到實處。針對特色產業發展需求,加快審批流程的再造,建立起投資項目的全程代辦和一站式、并聯式審批機制。三是推進干部作風建設。當下的營商環境不優關鍵問題還是在于干部。官僚主義作風使得干部總是習慣凌駕于企業之上,難以做到真正地解企業之難、幫企業之困。因此,要全面梳理、及時調整已出臺各項優惠政策和措施,強化責任擔當,敦促相關部門切實落實到位。
特色產業的長期發展離不開用地和能源等相關配套工作的支撐。一是完善基礎保障。積極爭取用地指標,保障特色產業的用地需求,充分協調好征地拆遷建設中的具體問題,促進項目的早投產早見效。二是創新融資方式。鼓勵和引導正規金融擴大服務范圍,擴大微型金融的轉入和推動民間金融與非正規金融的發展。三是健全政策支持。在財政稅收方面,應加強財政資金對特色產業的支持,實施有利于產業升級轉型的稅收政策,建立多元參與的特色產業融資體系。在人才建設方面,加強高端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尤其是要在高級工程師和專業技能人才的創新能力培養方面要制定相應政策。四是提升城鎮功能。針對特色產業的發展在招工難方面的問題,從就學、就醫條件、員工的社會保險的繳納等條件的改善提升城鎮功能。五是推進機構改革。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提出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總體思路,政府應積極地先行先試,大膽創新,著力解決特色產業發展中的機構職能不順,權責不明等問題,推動政府效能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