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雪情
西南交通大學希望學院,四川 成都 644000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我國與其他國家有了更多密切的接觸,在各國文化相互交流下,人們的思維有了更多的變化,對個人的權利和自由也有了更多的重視。特別是在戀愛和婚姻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自己擁有選擇雙方關系的權利和自由,非婚同居成為很多人選擇的戀愛或婚姻方式,這樣的社會現象對于我國傳統的家庭觀念和婚姻觀念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沖擊,也成為了法理學上的重要問題,有關方面的法律法規還亟待更進。
在非婚同居中同居的男女均未有法律婚姻關系。90年代我國民政部推行的有關婚姻的法律法規中對此明確指出,在未婚狀態下同居的男女雙方,二者之間的關系和婚姻將不具備法律效應。所以,在男女雙方均未結婚的情況下進行同居,將不屬于事實婚姻,而是被稱為非婚同居。非婚同居在法律上有三個特點,第一,是二者之間沒有法定婚姻憑證;第二,男女雙方以配偶身份或不以配偶身份同居生活;第三,二者的同居情況是公開的。滿足上述三個特點的,即被稱為非婚同居。
隨著時代的發展,非婚同居成為越來越多人選擇的新型戀愛或婚姻方式,這樣的社會現象對于我國傳統的家庭觀念和婚姻觀念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沖擊,更新了我國傳統家庭成員的固有聯系。而在法律層面上,我國對非婚同居目前還不具備較為科學、系統的法律法規,因此在我國,非婚同居仍然存在一定的社會問題和法律問題。
很多西方國家較早已經存在大量的非婚同居情況,此前,這些國家對于非婚同居采用道德約束的態度,但僅用道德約束在權益的保護和社會關系的穩定上無法起到真正作用。因此,西方國家開始通過對非婚同居立法,逐漸形成一套完善的法律體系。但由于非婚同居在我國屬于最近興起的社會現象,在法律上還沒有對非婚同居給予更多的關注和約束。
如果非婚同居的男女雙方同意育有子女,在法律上被稱非婚生子女。但是我國現有的法律法規中并未對非婚生子女和父母的間存在的義務、責任給予明確的規定,導致非婚生子女的權利和義務得不到很好的保障。
非婚同居男女雙方在法律上目前幾乎得不到任何財產和權益的保障,現階段我國有關方面的法律法規沒有明確指出非婚同居的雙方存在何種法律關系和財產關系,在此之下,隨著非婚同居的普及率越來越高,非婚同居所引發的財產糾紛問題也越來越多。且法律中也未指出如果雙方其中一方死亡,另一方應以何種法律身份、何種法律程序提出訴訟,這些都導致雙方的利益和權益無法被保障。
在我國傳統的家庭和婚姻理念中,個人受到家庭關系的極大束縛,但隨著近年來的發展和開放,個人已經不再被家庭所禁錮,擁有了更多自由選擇的權利。但是,家庭成員關系與和戀愛相處形式的自由不代表人們在這方面將不受任何法律管制,盡管非婚同居是個人的選擇,為了維持社會的穩定和秩序,非婚同居也應受到法律的管制。對此,我國可以借鑒在此方面有著完善法律體系的西方國家的經驗,結合我國國情和社會、經濟條件,制定一套符合我國實際情況、在保障人民權益的同時促進社會發展的科學、系統的法律。
隨著人們思想觀念的不斷轉變,非婚同居的普及率越來越高,但與此同時非婚同居所帶的法律問題也越來越多。我國目前的法律法規中尚未明確非婚同居中雙方及其子女的權益和責任,導致男女雙方及其子女的權益得不到保障,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社會的秩序和平衡。為充分維持個人和社會的穩定發展,應當積極填補我國法律在此方面的漏洞,參考西方國家現有的法律法規,結合我國國情制定有關的法律法規,從而為個人和家庭利益提供保障,促進社會和經濟的和諧發展。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開放程度的不斷提高,非婚同居逐漸普及到了生活當中,并受到倫理法律的共同關注。非婚同居是人們自主選擇的結果,體現了人們的權益和自由,但與此同時,非婚同居也應當受到法律的管轄,通過完善有關方面的法律法規保障當事人的權益、明確其社會責任。這是讓法律成為維護社會各成員權益平衡工具的必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