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玲娟
云南省政法干部學校,云南 昆明 650032
隨著社會的統一發展,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日益緊密,許多人的利益關系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民商法中有許多方面的條文,但是其中并沒有對連帶責任這一內容進行明確的規定和劃分。所以,為了使得法律更加完善,連帶責任這一理念逐漸滲透入民商法的字里行間當中。并且連帶責任制的出現規范了債務人之間的行為準則,避免了矛盾的發生。由此可見,民商法中的連帶責任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需要被不斷的優化和完善,以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
我國對于連帶責任這一理念在很早之前就提出了,并且隨著時代的不斷改變,社會制度的不斷變更,對這一內容的解釋也在發生著與時俱進的變化。其中,連帶責任的最初概念產生在商鞅變法,當時被叫做“連坐制度”,主要負責的是刑事案件和財產糾紛這兩個方面的問題。隨著時代的演變,我國作為處于社會主義發展階段的國家,對民商法的連帶責任制度賦予了新的概念,即有兩個及以上的連帶責任人,在清楚對方存在的情況下,對現實的活動進行擔保的現象。并且,需要注意的是,在連帶責任人中如果其中一個承擔起了所有的責任,那么所有債務責任所依附的責任消失。在不斷的完善中,民商法的連帶責任產生了自己獨有的特點:一是連帶責任主體必須大于等于兩個,并且一旦產生了利益矛盾和糾紛,任一主體就必須對所有的外部責任進行承擔;二是連帶責任強制性的特點,即具有任何連帶責任人都無法逃脫對外部責任的承擔事項,也不能進行上訴辯駁;三是不同連帶責任制度的應用范圍都不一樣,不能對概念進行混用,或者模糊連帶責任人所應承擔的一切。[1]
通過對民商法的連帶責任的概念闡述,可以發現其可以保障任一主體在從事社會活動的時候不會因為一些非法的外力行為而受到損害。作為一項重要的法律制度,要通過一定的探究對其進行完善,下面是對相關探究的具體分析:
通過不斷的發展和事實足以證明,單一的民商法是無法滿足連帶責任認定的全面實現的,所以在對實際案例進行判斷的時候,需要適當的借助更多的法律,比如實體法和程序法對問題進行分析和判斷。實體法主要面向的是人的權利和義務,而程序法作為實體法的保障,在按程序進行法律認定的時候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兩類法律和民商法一起,能夠更好的對連帶責任進行認定,從而對案件進行鋼架合理和科學的判決。舉個例子說明,張三和李四在對酒店進出情況的掌握了之后,選擇了一個房客進行搶劫。之后房客脫困報了警,警察抓捕了兩個人,此時,房客對該酒店進行了起訴,要求其賠償相應的補償。在實體法中可以查到在人身損害賠償這一項目中,對進行餐飲住宿活動而產生的糾紛進行了十分明確的解釋。條文中明確指出如果對安全保障義務人沒有履行相應的義務而導致其造成損害,需要在責任范圍內對其作出補償。根據以上這一點,可以確定酒店方在管理上存在著漏洞,導致該事件的發生,需要承擔相應的連帶責任,對房客進行一定量的賠償。[2]
一般來說,共同侵權人存在著數量過多且關系復雜的情況,如果沒有一定的標準,很難對他們分別進行責任認定。所以,這就需要在侵權行為法中制定一定的相關責任認定標準,來對共同侵權人進行分類劃定。可以依據共同訴訟和部分訴訟兩種情況進行劃分,即如果共同侵權人人數超出了一定標準或者案件情況較為嚴重,則需要統一對所有當事人進行訴訟。也只要在這種情況下,法院才給予審理,如果沒有滿足該條件,法院有權對這一案件不予審理。當然,凡事都有例外,要規定一些較為特殊的情況,在這些情況下可以進行部分訴訟,主要是依照受牽連的程度進行判斷,起訴其中涉案程度較高的責任人。
在當前的民商法中,之規定對涉案的共同侵權人而言,都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卻沒有對侵權人的涉案程度和責任輕重制定一個較為明確的標準。由于存在著這一現象,在實際對案件進行審判的時候,就很難通過人為的判斷來對侵權人進行定罪,很難實現公平這一原則,且容易產生糾紛和不滿。所以,要對民商法中的連帶責任進行完善,就需要對共同侵權人的責任輕重進行認定,使不同類型的案件都能有法可依,在進行判斷的時候更加有理有據。
綜上可知,民商法中的連帶責任作為保障人們正常生產生活的一大內容,已經經過了千年的變化,并逐漸產生了自己特有的性質。但是在對連帶責任進行探究之后發現,就目前的民商法連帶責任認定部門而言,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通過引入更多的法律于責任認定之中、分類認定共同侵權人和認定共同侵權人的責任輕重等手段不斷完善連帶責任這一制度,使其能夠更加有力地對人們的利益進行維護,促使社會和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