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倩
福清市人民法院,福建 福清 350300
隨著近幾年來網絡代購行業的興起,我國政府對于明確網絡代購民事法律關系的認識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通過采取一些規范措施我國的網絡代購運行模式已經得到了很好的改善。不過,細觀我國網絡代購的立法現狀,仍然存在很多問題,例如:在整體性上我國的網絡代購法律體系仍然不夠完善,很多問題只是參考電子商務以及網絡購物的監管模式,其并不能良好地運行與跨境代購等。因此,明確網絡代購中的具體民事關系就顯得極為重要。
隨著人們日常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于各自消費品的購買能力也有了較大的改變,導致經常會出現某地的商品品牌或者種類無法滿足當地消費者的購買需求,基于此代購的行為隨之而來。網絡代購由傳統代購演變而來,最初的代購也被稱為“民間個人代購”,當時的網絡技術還沒有現在這樣發達,人們出入境也不方面,代購的過程都是人們委托親屬朋友從境外購買相應商品再帶回境內,這種傳統的代購基本上都是無償的[1]。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推進,專業代購開始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并逐漸發展成一種行業,代購服務提供者通過收取服務費的形式對他人實施有償的專業代購服務。現在伴隨著互聯網技術越來越發達,代購跟互聯網進行了融合,于是網絡代購應運而生并且發展速度十分迅速①。
后者的代購模式就如同我們說的二次專賣形式,代購商得到了商品,然后通過網絡平臺進行信息的發布,消費者可以在瀏覽相關網絡平臺的同時進行自行選擇購買。此時消費者和代購商之間關系就是最典型的買賣②。前者根據消費者意愿進行購買就是代購商自身并沒有得到商品,而是通過在網絡平臺上發布這個商品的信息,并表示自己可以代替消費者完成購買行為,并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一定的報酬。雖然網絡代購的表述為“代購”,但是其跟傳統的“代購行為”存在本質上的差別,在網絡代購中的“代購”已經不具備代購委托代理的本質特征,更多的表現為文字表述,具有了新的特征[2]。
網絡代購之所以被我國許多消費者所認可,原因是其能夠為人們的生活帶來很大的便利,人們投入很少的錢就可以獲得更好的商品。網絡代購出現信用風險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網絡代購的虛擬特點,在網絡代購過程中,境內消費者無法對代購商的經營實力以及店鋪信譽等具體信息進行客觀的詳細了解。當前我國對于代購商目前沒有完善的評級系統,像全球購物渠道“淘寶網”、“易趣網”等,其都是采用美國Ebay的信用評級模式,這種信用評級模式往往以店鋪交易數量以及每筆交易的用戶評價為主要評價指標,由于這兩個指標通過虛假交易以及一些軟件平臺可以進行造假,因而很容易出現代購商欺詐消費者的情況[3]。另外,境內消費者在對代購商品進行判斷時,其只能依賴于代購者提供的文字描述、圖片、影像以及相關評價等,了解渠道較為單一,如果代購商的信用評價機制不完善,很容易對消費者的利益造成隱患③。
我國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為我國網絡代購的消費者提供著重要的法律保障,其能夠有效保障我國消費者在交易過程中的合法權益。但是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其對于消費者的定義為“為生活需要而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的人”。如果把網絡代購分成有現貨的網絡代購以及按消費者指示的網絡代購,前者中消費者和代購商屬于明確的買賣關系,其明確適用于《消費者權益保護法》④。在后者中,由于代購商跟商品境外提供者屬于買賣關系、代購商跟消費者之間也屬于買賣關系,那消費者、代購商都會成為《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所保護的消費者。在法律規定不明確的時候,消費者身份的界定對于當事人會產生很大的影響,這是因為消費者身份的確定直接影響著其所適用的對其進行保障的法律規定,而不同的法律規定就意味著消費者受到保障的合法權利范圍的不同[4]。另外,傳統的交易過程,合同成立的地點為承諾生效的地點。由于網絡代購的虛擬性,交易的具體地點很難得到判斷。電子數據信息在通過電腦以及互聯網的傳送過程中,其不受地點的限制。
在網絡代購中,代購商一般在其店鋪會發布其代購的商品信息,其中包括商品的價格、外觀圖片、制作材料等,消費者在瀏覽店鋪的時候選定其要進行購買的商品并提交訂單,無論最后訂購商從境外購進該商品的價格是否與店家所發布的價格相同,最后消費者都按照店家發布的價格進行結算。在消費者支付貨款以后,款項不會直接打給代購商,而是先由第三方支付平臺代為管理,所以代購商在境外采購商品的時候需要自己先墊付貨款,在這種情況下,代購商品的購銷差價所有權屬于代購商。因此,從代購商的角度而言,其跟境外銷售商構成了買賣合同關系,在把商品銷售給消費者以后消費者確認收到貨品代購者收取貨款這個過程構成了正常銷售行為[5]。從消費者的角度而言,其為自己購買的代購商品支付貨款構成了正常的購買行為。
如果代購商屬于個人代購商,其進行境外商品代購的主要渠道有:①代購商個人從境外商場直接進行商品購買;②代購商個人從海外購物網站上進行商品購買;③代購商個人委托境外他人到境外商場進行商品購買。個人代購行為又分為兩類,一類是按個人代購提供的信息進行代購,買方通過瀏覽個人代購方所發布的信息選擇所要購買的商品;而另一類是依據買方的意思進行代購,也就是買方主體給個人代購方提出合作意向,要求代購商品。不管是個人代購還是買方提供相應的商品信息,代購行為的產生的基礎都是兩者之間達成的代購合意。在網絡代購中,買方一般通過網絡與個人代購方取得聯系,提出購買商品意向,同時將該意向委托給個人代購方,并達成代購合意,個人代購再對相應的商品進行采購。因此,買方與代購方兩者法律關系的產生是以委托關系為基礎,為委托關系,因此兩者之間屬于間接委托合同關系。同時,個人代購雖然有較大的靈活性,可為不同消費者提供不同地區不同品牌的商品,但個人代購通常會通過不提供小票等方式進行逃稅,這會使消費者權益受到侵害[6]。
在網絡代購中網絡交易平臺為代購商和消費者提供交易平臺,其跟代購商以及消費者之間屬于網絡服務合同關系。網絡交易平臺為代購商和消費者提供的主要服務有:商品信息發布、商品信息查詢、服務信息查詢、進行交易以及完成交易等[7]。在這個過程里,網路平臺需要履行的義務有:①審核入駐商家,嚴格審查商家的注冊登記材料、授權代表人身份證、提供銷售商品的商標注冊證書、稅務登記等等,只有在商家提供的材料真實、合法并且符合標準之后網絡交易平臺才能允許商家進行入駐;②提供入駐商家的相關信息,一旦消費者權益受到損害,網絡交易平臺有義務及時提供入駐商家的真實相關信息,例如:銷售者的姓名、聯系電話以及聯系地址等,如果網絡交易平臺不能履行該義務,則需要跟銷售者承擔連帶責任⑤。
由于網絡代購所具備的虛擬特點以及其跨境代購的特殊性,構建完善的網絡信用風險預防體制能夠起到良好的事前防范作用⑥。換言之,沒有網絡信用風險預防機制所支撐的網絡代購其風險性較高,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存在很大的隱患。比如經常會看到相關的新聞,某些消費者被虛假代購欺騙,有較大資金損失這樣的狀況。
1.完善網絡代購監管機制,由于網絡交易的虛擬性,因此其監管力度更應加強。工商部門在對網絡交易進行監管時,需要擯棄以往重視實體市場的觀念,加強對網絡市場的重視程度以及監管力度。在完善網絡代購監管機制時,可以通過打造全國統一、功能完善、多管齊下的網絡監管信息平臺,其能夠為網絡代購監管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2.完善網絡代購監管依據,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的市場環境會變得更加多樣化、復雜化,監管市場的難度也會變得越來越大,這就要求我國的網絡立法需要及時跟進,監管依據也應進行不斷地完善⑦。
綜上所述,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國務院政府十分重視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電子商務,其作為我國經濟的新的“發動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網絡代購作為電子商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立完善合理的網絡代購法律制度不僅關系著我國的經濟利益,而且為我國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提供著強而有力的法律保障。
[ 注 釋 ]
①胡文娟.論網絡代購中的民事法律關系[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8(02):25.
②涂明輝.“海外代購”模式中消費者的權益保護[J].法制與社會,2015(06):64.
③伍富河.我國網絡海外代購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J].對外經貿,2015(1)(總第247期):138.
④程瑩.網絡代購中代購方法律地位探析[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4(03):65.
⑤馮凱.網絡海外代購業務分析[J].科技廣場,2012年第5期,2012(05):128-132
⑥田昊煒,田明華,邱洋,程思瑤.網絡海外代購對我國的影響和對策[J].北方經貿,2012(02):56.
⑦張若思.海外代購陷阱、法律風險及解決對策[J].上海政法學院學報(法治論叢),2016,3,31(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