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宇
陜西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陜西 西安 710500
1.電子商務亟待相應法律規范
我國電子商務處于現階段摸索前進中,對于未知的法律無法全方位的界定,同時由于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致使無法制定較為穩定的規范制度,使得電子商務法律的滯后性尤為明顯。
目前出臺的規范性文件有《第三方支付管理辦法》、《網絡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行為管理暫行辦法》、《網絡交易管理辦法》、《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等,同時我國現存的《合同法》、《稅法》、《知識產權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對電子商務活動中的行為也做了些許規定。這些規范性文件主要調整網絡服務提供者及網絡平臺信息等,針對電子商務利害關系人具體行為調整并沒有明確的規定。
2.電子商務法律規范必要性
傳統的交易當事人是面對面的,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但在網絡交易中雙方是通過網絡來完成的,安全性存在風險。現實中有買方付款后收貨不到;他人假冒賣方而損壞商家信譽;買方申請退款后拒不退貨等情況。因此,電子商務的發展要求極具安全的環境。我國雖已出臺了《數字簽名法》,但這并不足以應對飛速發展的電子商務行業。經濟的全球化要求我們必須加強對電子合同、網上銀行、網上交易信息和網絡仲裁等法律問題的進一步研究。
《全球電子商務框架》中提出的基本原則,體現了在電子商務發展中私營企業的領導作用;同時要求政府對電子商務干預預設最低限度,確保政府與電子商務的協調發展;政府承認網絡的特殊性,認識到網絡同電子商務之間的不可分割性。五項基本原則充分闡明了政府對于電子商務的態度。
韓國的《電子商務基本法》從電子商務的環境安全、電子商務的發展促進、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方面全面闡述了電子商務基本問題的處理,比較系統完整的解釋了電子商務過程之中矛盾糾紛的處理方式。
我國目前正在逐步完善電子商務有關立法,取得些許成效。但仍處在初級階段,沒有完整的法律體系,現有的法律制度不足以滿足電子商務發展的需求。
我們在立法上過于緩慢,許多法律都是在問題已既成時出臺的,而且經常出現管制力度問題,不利于電子商務的自由發展。目前存在的法律法規多數只是在層面上的規定,立法技術操作上存在欠缺。例如,對電子郵件的管制,大家經常被各類電子廣告打擾。針對這一問題具體我們應該如何處理,明示拒絕還是默示許可,沒有一個明確的指示。
電子商務立法標準不統一,各政府部門都出臺了有關電子商務的政策,使得政出多門,難以落實,地方與地方間的規章缺乏必要的配合。
西方發達國家電子商務法規能夠適應電子商務活動的發展,而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相對落后,與西方國家存在顯著的不同,因此不能照搬外國先進的立法,必須從我國的國情出發,制定自己的電子商務法規。同時政府應減少和消除不必要的貿易障礙,實行有節制的干預,創造公平有序的競爭環境,充分發揮企業和市場的聯動作用。
在全國建立電子商務專用法律,地方可以在不違背法律的原則下因地制宜的設立地方性法規,使得消費者和經營者在電子商務交易過程中獲得更大的保護。電子商務的發展依賴于消費者的消費水平,生活中消費者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情況比比皆是,因此必須完善電子商務法律制度保護消費者,制定出有預見性的法規來解決糾紛。只有當消費者在網絡交易中權利得到充分保護時才能更好的促進電子商務的發展。
綜上所述,制定一部完整的電子商務法律是當務之急。應依據我國的立法現狀,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從根本上推動我國網絡經濟的健康有序發展,實現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最終推進電子商務邁向國際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