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 龍
江西理工大學,江西 贛州 341000
民商法是基于社會資源的重新分配發展而來,其主要目的是保障人們的切身利益,維護人們的自由與平等,保護人的合法權益。與此同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市場經濟的發展決定了我國民商法的發展趨勢,由于我國目前仍處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初級階段,因此我國現代民商法在發展的過程中,面臨著一些局限性。
自由、平等、公平是現代民商法的主要理念,這些理念體現了現代民商法的先進性。自由是許多人不懈的追求,把自由作為民商法的理念,以法律的形式對其予以規定下來,最大限度的保證了人們的自由,促進了交易的順利進行;平等是人人都向往的,人生而平等,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公平是法律的基本特征,把公平作為民商法的理念,體現了對人們合法權益的充分保護的初衷。
民商法的發展,使得生產、生活、工作的順利進行有法可依,對眾多領域的適當規制,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使各行各業得以順利進行,避免社會混亂和惡性競爭。社會形形色色,較為復雜,商業市場競爭不斷,隨時可能出現無良商家為了個人私利,而破環社會穩定,嚴重損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行為。為了防止這些現象的發生,現代的民商法,具有適用上的技術性,保證民商法文化的有效建設,現代民商法文化技術性的發展與改革,作為現代民商法堅實的后盾。
現代民商法是對經濟和社會生活這些最基本的領域進行基礎性的調節,表現出了強烈的社會性。社會的和諧穩定,法治的健全,是以經濟和社會生活為衡量標準,人們幸福感的來源是生活中的點滴和經濟的發展水平,以民商法對人們息息相關的內容予以保護,體現了現代民商法文化的先進性。
互聯網、因特網等高科技發展迅速,信息化程度越來越高,生產、生活、工作等許多領域都已經進入信息化,甚至某些行業的信息化、智能化幾乎取代了人工化,而相應的,作為上層建筑的民商法,對其的規制效果不理想,甚至在某些領域并沒有涉及到,導致在該行業信息化不足,難以及時有效適用民商法,造成民商法的規制范圍不全面,有漏洞。
民商法是為了維護人們的合法權益,在自由、平等的理念下,保護個人的權利,著重強調個人主義,對社會和諧的內容卻鮮有涉及,造成了社會和諧與個人主義在現代民商法文化中的失衡。
對個人自由競爭的維護,保護正常的社會經濟活動,維護個人的經濟自由,是現代民商法建立的基礎,由于這種維護方式,使得貧富差距越來越大,造成一方的財富積累的越來越多,而另一方則變得越來越差,導致社會不穩定,社會秩序混亂。同時,另一方面,積累了眾多財富的一方,將行業形成壟斷模式,造成分配的嚴重失衡,導致對弱勢群體合法權益的保護嚴重不到位。
針對現代化民商法文化中信息化不足的現象,應提高民商法的立法技術水平,增強立法內容的可預期性,將立法內容進行適當的擴展,提高法律適用的范圍,把時代性和創新性與民商法結合起來,最大程度的容納信息化的發展,適應現代化,適應現代經濟。
協調好和諧社會和個人主義之間的關系,是現代民商法文化的重要環節。個人利益固然重要,但是,不能把個人利益最大化,例如《民法總則》中加入了見義勇為的條款,對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意義,從而完善現代民商法文化。
加強保護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能促進現代民商法文化的發展。在民商法立法時,加強對弱勢群體合法權益的保護,保護社會公共利益,加強現代民商法與時代的結合,從而更加符合社會發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