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寰翔
浙江萬里學院法學院,浙江 寧波 315100
通過一定的組織,法科大學生利用假期或閑暇時間參加社區矯正志愿活動,同時接受相關課題進行思考、觀察并予以完成,是一種不可多得的雙贏活動,既可以增添社區矯正志愿者隊伍的新鮮血液,解決當前社區矯正志愿者隊伍構成簡單,法律知識不足的困境,同時又可以鍛煉和提高大學生自身的社會活動能力,做到學以致用,并充分體現社區矯正教育幫扶工作個性化、專業化的本質特性。
某地方高校法學院與當地司法局通過簽署《關于開展大學生社區矯正志愿者工作的合作協議》,先后在2016年和2017年開啟和組織了法科大學生參加社區矯正志愿活動。
合作雙方組建由相關教師和實務導師組成的項目團隊,制定《某區大學生社區矯正志愿工作者培訓與活動方案》,利用大學生暑假,具體組織和開展大學生參加社區矯正志愿活動。
根據學生知識學習情況,社區矯正志愿活動法科大學生從二年級學生中招募,通過自愿報名,必要面試,了解參加學生的動機、性格、心理準備,并提出一定的要求,從而錄用符合條件的學生。選擇二年級及以上學生,在于這些學生已經學習了刑事法學及相關法學知識,有利于他們在社區矯正志愿活動中能夠分辨是非、了解志愿者工作要求、適應志愿活動情勢。
項目團隊組織學院教師和實務導師給志愿者進行《社會志愿者的基本知識及其功能》、《我國社區矯正的基本理論與發展》、《社區矯正實務操作與基本要求》的講座和培訓,使社區矯正大學生志愿者對志愿者的工作和社區矯正工作有了理性的了解,以便他們進入司法所后可以在志愿者實務指導老師的指導下更好地從事相關社區矯正志愿者活動。
法學院與司法局一起專門為社區矯正志愿活動舉行開啟儀式,大學生志愿者與對接的司法所長到現場,雙方相關領導專門講話,希望大學生志愿者珍惜機會,重視社區矯正志愿活動的意義,克服困難配合司法所開展相關矯正工作,提出了活動中的注意事項;希望各位司法所長根據活動要求制定相關志愿服務方案,為各位大學生志愿者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確保他們能夠充分發揮所學優勢開展社區矯正工作,并以此為契機,做好社區矯正規范化工作。儀式后,項目組給每個志愿者大學生一個小課題,讓他們帶有一定科研任務及要求,促使他們觀察、思考與寫作,最后完成一篇小論文。同時通過分組安排,確定組長及聯系方式,做好與各司法所的志愿活動對接。
大學生志愿者在司法所從事相關社區矯正的實務工作,整理相關檔案、制作相關筆錄、登錄相關信息,參與接待相關社區服刑人員報到,參與相關走訪和審前調查,參與相關人員接待和解答咨詢,參與相關調解,協助司法所實務指導老師做些有益的活動,接觸和了解了基層司法行政的相關工作,得到了鍛煉。
大學生志愿活動結束后,專門在負責老師的參與下進行交流,暢談自己志愿活動的體會、收獲與看法,使大家共享各自的自愿活動成果;同時對完成的小課題(小論文)進行評獎,評出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進行肯定和鼓勵。
大學生社區矯正志愿活動的組織形成一個完整的閉環系統,即項目組按照志愿活動方案,進行大學生動員、報名、培訓、啟動儀式、志愿活動對接、志愿活動實施、總結交流,發給社區矯正大學生志愿活動證書,實施志愿者活動論文獲獎者頒獎,最后結束本次活動。
大學生志愿者志愿活動所在的區作為我國社區矯正最早試點的區(縣)市,在加強社區矯正規范化、科技化的情況下,在去年基礎上,通過項目模式進一步擴大大學生參加社區矯正志愿活動范圍和區域,發揮大學生應有的作用,同時起到了參與大學生教育的校地協同的模式。大學生參加社區矯正志愿活動可以緩解司法所工作人少事多的狀況,能夠使相關工作做得更加踏實、全面。
社區矯正作為刑罰執行的方式,在司法制度中顯得越來越重要。高校法學院校真正開設社區矯正課程或者專業的很少,除了一些司法警官學校或者政法院校,而社會上對社區矯正工作的了解和認可也非常有限。因此,大學生參加社區矯正志愿活動,其本身既是對社區矯正的一種認識,也是對社區矯正的一種宣傳,更是成為今后可能選擇的一種職業,為社區矯正的發展提供人力培養的一個路徑。
大學生參加社區矯正志愿活動,是大學生接觸社會,特別是社區矯正的實踐活動,這是司法局創導下的司法所參與的為高校大學生提供了社會實踐活動平臺和機會,有利于校地結合對高校人才培養的檢驗、督促與校正;同樣,通過大學生參加社區矯正志愿活動,司法局和司法所也可以吸納大學生年輕人的活力與新鮮氣息,接受他們單純的一種思想和觀念,可以為社區矯正工作開拓視野提供火花。大學生志愿者每人一個小課題,結合社區矯正志愿活動撰寫小論文,提升了學生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提出了自己一些較為純粹的建議或設想。所有這些有利于凝聚社區矯正工作的力量,從而體現校地合作的成效。
大學生矯正志愿活動,是大學生志愿者較好地了解、接觸和參與了社區矯正的相關工作,較為充分地認識到社區矯正工作的重要性和價值,看到社區矯正工作發展的必要性和存在的障礙;同時,通過志愿活動撰寫小論文,提升對社區矯正某一方面的觀察與探索;通過頒發大學生社區矯正志愿者活動的證書和論文評獎,可以引發大學生進一步關注、探究我國社區矯正工作,并通過言傳方式促進更多學生投身到社區矯正的志愿活動。
通過對接司法所參加社區矯正志愿活動,大學生志愿者普遍認為:自己得到了較好的鍛煉,促進了法律知識的學習,學習沒有掌握的法律知識;培養了相關基層工作的能力,如禮貌待人、耐心解釋、業務溝通、矯正實務;學習了溝通交流,協調人際關系,處理問題的一定能力;對司法所的職能和工作內容有了比較全面的熟悉;學習到書本上沒有的知識,看到專業知識與實踐應用的差距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