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江津區石蟆畜牧獸醫站,重慶 402260)
野外養雞雖然肉質品質得到提升,但是因與外界環境的接觸時間長,各種腸道類疾病的發病率尤高。還有壞死性腸炎、潰瘍性腸炎等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養雞的經濟效益。
確保野外養雞經濟效益,做好雞病的防控管理,切實降低雞病的感染概率,有著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結合多年一線工作實踐經驗,筆者自這幾方面展開論述,以供同仁參考和借鑒。
在預防雞病管理工作中,早期選好場址很為關鍵。選擇場址圍繞著科學防病的理念展開,應注意場地的交通便捷,注意有利于防疫工作的開展。為此,選擇的場址,要求地勢要高而干燥,排水方便。同時,注意場地設置必要的遮陰設施,避免雞群在陽光下暴曬或者受雨淋而感冒。此外,雞群經常活動區域,不能有死水塘、污水坑等等。一旦遇到雨季,務必要及時清理干凈,這樣還能有效預防體外寄生蟲病的發生。
雞舍的設計要合理,雖然是野外養雞,但是遇到天黑、雨天等等,都要將雞群驅趕回雞舍。為此,合理規劃搭建雞舍,同樣較為重要和關鍵。雞舍的實際面積,應根據養殖的數量而定,不能過密,增加呼吸道疾病的發病概率。不能過稀,浪費養殖空間。為此,雞舍面積務必科學合理,以便雞群進出方便。
育雛時間的安排,務必要適時,根據季節而定。通常情況下,早期的育雛工作應安排在舍內,等到雛雞生長至30日齡,可將其安排到野外放養。注意放養時間的把控,不能過早,過早雛雞不會適應野外生活,而造成雞病的感染概率。
野外養雞工作的開展,雞群的活動時間多數在野外。而且,采食的食物,多數源自野外,以草籽、昆蟲等為主。但是,考慮到季節因素的影響,靠野外覓食難以獲得足量的食物來源。為此,應根據季節的變化,場地的實際情況,合理適時安排補飼,做到適時、適量,滿足其生長發育基本要求,避免出現營養不良而造成的高疫病感染。
在雞群飼養的過程中,要注意定期投喂一些抗菌消炎類的藥物,常用的藥物主要就是土霉素、環丙沙星、鏈霉素、青霉素以及阿米卡星等。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要注意做好定期性驅蟲工作,經常選擇的藥物主要有左旋咪唑、驅蟲凈、抗蠕敏等。特別需要注意的是,要做好球蟲病的預防,建議選用復方氨丙啉、氯苯胍以及優素精、馬杜拉霉素和地克珠利等,建議交替使用,容易產生耐藥性。
雞舍在野外養雞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可以說,夜間休息、氣候狀況差等等條件下,都要安排在舍內活動。為此,本著科學防病的理念,注意舍內的清潔衛生,定期組織清掃,及時清除雞糞,搞好舍內的消毒管理工作,做到全面、徹底、有效的消毒很關鍵。選擇消毒藥時,應注意合理合適,注意消毒藥的定時更換,避免長時間用一種消毒藥而產生的抗藥性,影響實際的消毒效果。
野外養雞的活動空間多數在野外的果園或林間,為確保林地或果園的良好長勢在防治病蟲害期間有定期噴施農藥的習慣。為此,注意防治農藥中毒即為必須要考慮的環節。其間,應注意控制雞群的活動范圍,尤其在剛噴施農藥后,應立即停止其野外放養,避免中毒而造成的高經濟損失。
對于養殖戶來說,一定要經常到雞群活動的區域進行巡查,尤其是在每一天對雞群進行放養之后到雞舍內進行觀察,看看有沒有病死雞,一旦發現有死雞,要立即進行無害化處理;如果發現有患病雞的話,就要果斷采取隔離措施,將其放到專門的雞舍內進行隔離治療;如果患病雞已經失去了治療價值的話,就要堅決進行淘汰,以免造成養殖成本的無謂增加。
接種防疫疫苗,是控制各種病害的關鍵。為此,應根據雞場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做好接種防疫工作。接種期間,注意用苗的足量、適時。同時,留意接種后變化,一旦有免疫失敗,務必及時進行補免,確保接種后的高效力。在各種雞病的防控中,雞痘的預防是關鍵,應作為重點疾病加以控制。
總的來說,野外養雞有利于提升肉質質量,很好滿足民眾健康食肉的消費需求。但是,相對于傳統的雞養殖來說,也會更加容易受到疾病的侵擾。因此,要想真正實現野外養雞的預期良好經濟收益,就要立足當地的實際情況,切實做好疾病的預防。加強日常的飼養管理,實現雞養殖的科學化、規范化和合理化,提升雞群的自身抵抗力,減少發病的概率。
[1] 孫肖峰.黃黑麻雞組織滴蟲病的診治[J].中國動物傳染病學報,2001,9(3):63-64.
[2] 劉春紅.一例雞組織滴蟲病的診治報告[J].中國畜禽種業,2014,(2):155.
[3] 王志國,朱宜清.肉仔雞組織滴蟲病的診治[J].山東畜牧獸醫,2003,(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