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春林 楊朝武 邱莫寒 尹華東 虎 彪 胡陳明 夏 波 宋小燕 熊 霞
(1.四川省畜牧科學研究院,四川成都 610066;2.動物遺傳育種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四川成都 610066;3.四川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四川成都 611130;4.四川省正鑫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400)
雞白痢是由雞白痢沙門氏菌引起的細菌性傳染病,無明顯季節性,不同品種、日齡和性別均易感,其中雛雞發病率高,多因急性敗血癥而死亡,成年雞則耐過或呈慢性感染,影響生產性能并因長期帶毒排毒而成為重要傳染源。該疾病可通過多種途徑傳播,部分血清型還可感染人,其防控具有公共衛生學意義。本文提出雞白痢綜合防控措施,對養雞生產者開展雞白痢防控提供參考。
雞白痢可通過種蛋垂直傳播給子代而逐級擴大,種雞場凈化是根除雞白痢的核心,應在掌握雞白痢感染情況的基礎上,通過多次檢測,嚴格淘汰陽性雞,重視凈化維持。美國全國家禽改良計劃自1940年開始,經過約40年實現雞白痢凈化,但仍有散養雞群發病[1]。我國雞白痢凈化工作已開展數十年,但因缺乏持續性和嚴格性,除國外引進的陰性群體外,尚無種禽場完全實現凈化[2]。2012年《國家中長期動物疫病防治規劃(2012-2020年)》提出將雞白痢作為種禽場重點疫病凈化的考核標準,截至2017年,已有十六家“動物疫病凈化創建場”開展凈化[3]。
抗菌藥對雞白痢治療效果明顯,但耐藥性十分嚴重,耐藥圖譜不斷擴大。結合藥敏試驗選擇最佳藥物,避免長期單一用藥,是減輕耐藥性的關鍵。抗菌藥替代品的研發、微生態制劑、中草藥制劑等其他領域研究也為雞白痢預防和治療提供了新思路[4]。
免疫接種是疾病防治的有效措施。目前一些國家已研制出商品化雞白痢疫苗,我國同類產品尚處于研究階段。雞白痢疫苗有活性苗、滅活苗、亞單位苗等,其中活性苗能引起較高的細胞免疫應答,持續時間長,但存在安全隱患;滅活苗可用于消除地方性流行株感染,或緊急處理,但免疫效力較低;亞單位疫苗應用前景廣闊,但生產工藝復雜,成本高。田秋豐等[5]制備出菌影疫苗,為新型疫苗研發提供了參考。
疾病防控是綜合的有機體系,其構建可基于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和保護易感動物三個基本要素。雞場應實施嚴格的入場檢疫,把病原排除于場外。同時,定期檢測,淘汰陽性雞,減少傳播風險。對飼養流程進行規范,嚴格控制場內人員、物品、鼠類、鳥類等媒介的流通。對孵化環節進行控制,尤其是全方位的消毒制度,減少垂直傳播。就易感動物而言,防止將雞群暴露于雞白痢風險中,并通過飼料、營養、微環境控制等多方面入手,提高個體抗病力。
雞白痢沙門氏菌對環境抵抗力較強,耐低溫,加上自然宿主繁多,即使實現根除的國家,仍有再次暴發[6]。因此制定以風險為基礎的血清學監測計劃,建立包括主動監測、被動監測、野禽監測等在內的預警系統,對雞白痢防控有積極作用。
近三十年來我國家禽養殖飛速發展,產業發展的同時,也提出了畜禽產品安全清潔生產等更高要求。我國養殖環境復雜,疾病一直是限制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應牢記“養重于防、防重于治”原則并貫穿整個生產流程。在政策保障的前提下,著重加速雞白痢凈化進程,落實生物安全措施,是雞白痢有效防控的唯一途徑。
[1] 殷俊磊,李求春,耿士忠,等.雞白痢沙門菌研究進展[J].中國獸醫學報,2016,(9):1624-1629.
[2] 韋平,崔治中.地方品種雞禽白血病和雞白痢的危害及凈化防控的實踐[J].中國家禽,2015,37(9):1-4.
[3] 張倩.我國祖代種雞場禽白血病、禽網狀內皮組織增殖癥和雞白痢的監測與分析[D].中國農業大學,2017.
[4] 李瑞香,薛九利,張亞娟,等.白頭翁散和微生態制劑對雞白痢療效的試驗[J].家畜生態學報,2016,37(4):32-35.
[5] 田秋豐.雞白痢沙門氏菌菌影(Ghost)疫苗的制備及其免疫效力評價[D].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2014.
[6] Aury K,Chemaly M,Petetin I,et al.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for Salmonella entericasubspenterica contamination in French breeding and fattening turkey flocks at the end of the rearing period[J].Preventive Veterinary Medicine,2010,94(1):8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