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圍場縣紅松洼牧場,河北圍場 068450)
隨著國內養豬業的不斷發展,中小型養豬場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同時由于國內養豬大環境的不斷改變,疫病的增加、流行和變異,加之養殖戶對規模養豬方面知識的匱乏,成了這些養殖場是否能長期存活和發展的巨大阻礙。今天筆者就給大家分享一例由豬藍耳病與豬附紅細胞體病混合感染的病例。
(1)藍耳病(PRRSV)又名繁殖與呼吸綜合征,是一種高度接觸性傳染病,呈地方流行性,只對豬感染,不同年齡和品種的豬均可感染。藍耳病基因組的不斷變異是其難以控制的重要原因之一。
(2)附紅細胞體病,是血吸蟲病的一種,屬立克次氏體,主要以血液傳播為主(蚊蟲叮咬、未經消毒的針頭等),也可通過交配傳播和經胎盤垂直傳播。人、豬、牛、羊等動物均可感染。
(3)兩種病原體混合感染均可互為因果,首先感染其中一種病后造成病豬機體抵抗力下降,從而繼發另一種病的繼發感染。一旦兩種病混合感染,臨床治愈率很低,給豬場會帶來不小的損失。
2015年6月中旬承德市圍場縣某養殖戶電話聯系到了筆者,經養殖戶介紹說自己豬場出現了一種非常難治的怪病,并且不斷地零散出現。隨后筆者迅速到達該豬場。據了解,該豬場現存欄經產母豬130多頭,肥育豬1000頭左右。發病豬體重60kg左右,同豬舍共存欄200頭左右。舍內豬群密度大,溫度高,糞尿不能及時清理,濕度大,采光差,蚊蠅不能及時有效的清除,長時間沒有消毒和加藥保健。已經陸續發病58頭,死亡33頭,還在不斷的零散出現,只要出現發病的通過不斷的打針治療在5~10d內就會死亡。豬場技術人員采用頭孢,卡那霉素,恩諾沙星等治療,效果均不明顯。
病豬呼吸困難,呈腹式呼吸,喜臥、扎堆,膚色發黃,毛長而炸,渾身發抖,體溫42.3℃,呈稽留熱,眼屎呈黑紅色,多而稠,眼結膜黃染,整個耳朵發紫,紫色在耳根部的邊緣整齊,耳郭內毛孔和頸背側毛孔均有蒼蠅屎狀出血點,頸腹側、腹部、股部均有面積大小不等的發紫現象,外陰水腫發紫,尿液呈濃茶色,糞便干硬如羊糞狀,肌肉注射藥物后易出血,血液稀薄,凝固不良。
病豬前腔靜脈采血,做血涂片,用吉姆薩染色,放在油鏡下檢查發現部分紅細胞畸形,邊緣不整齊,血漿中有粉紅或紫紅月牙狀、水滴狀的蟲體。
對病豬血清采用美國愛德士試劑盒對病豬的圓環病毒抗體、偽狂犬抗體、藍耳病抗體分別進行檢測,結果顯示圓環病毒、偽狂犬均在正常值范圍內,而藍耳病抗體值達到了3.3,超出正常水平8倍多。
舍內應采取安裝水簾的方式進行降溫,同時應降低飼養密度,使舍內溫度適宜,防止熱應激中暑誘發藍耳病的發生。
對豬場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消毒程序,嚴格按照程序進行消毒。對場內場外人員、車輛進行嚴格消毒。消毒藥可以采用過氧乙酸、二氯異氰尿酸鈉、戊二醛、火堿等。將發病豬及時隔離出來專人飼養。對于發病死亡的豬及發病豬的胎衣、死胎等要做無害化處理。技術人員要注意器械的及時消毒如針頭、斷尾鉗、剪牙鉗、手術刀、止血鉗等。
保持舍內衛生的清潔,及時清理食槽避免飼料發霉變質,定期噴灑殺蟲劑防止蚊蟲叮咬。選擇大廠家飼料,保證每個階段豬群的營養,增強抗病能力。
豬附紅細胞體病尚無疫苗,但可以通過定期保健用藥抑制其生長繁殖。市場上的藍耳苗有很多,如進口的、國產的、滅活的、弱毒的、高致病的等,但弱毒疫苗有接種后出現暴發的案例,所以出于安全考慮推薦使用滅活苗。對有發病的豬場按照疫苗的推薦給新生仔豬進行免疫,對健康的母豬群及未發病的健康豬群進行緊急免疫接種。
發病豬采用對癥治療,黃芪多糖,四環素類藥頸部兩側分別注射。對于發燒嚴重的也可采取柴胡,磺胺六甲分別注射的方法。
飲水加藥:板青顆粒,阿莫西林可溶性粉。
飼料加藥:黃芪多糖,替米考星,多西環素。
經上述方法,豬群得到很好的控制,及時淘汰并無害化處理掉發病嚴重豬。以后定期預防,控制不再復發。
(1)全場豬群要按照階段定期采血檢測抗體,根據抗體水平及時采取措施。
(2)針對疾病要采取早發現早治療的原則,避免造成混合感染。
(3)出現混合感染及時采用科學的方法確定病原,進行有針對性的用藥,做到中西結合、合理組方、行之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