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迪慶州維西縣永春鄉獸醫站,云南維西 674600)
豬氣喘病,又稱為支原體性肺炎,該病癥通常通過呼吸道飛沫方式傳染。在新發病豬群當中,該傳染病傳輸速度較高,同老發病豬群相比具有更高的發病概率以及死亡率,如果沒有做好豬群的飼養管理工作,以及氣溫存在驟變、豬欄潮濕等,都將在對豬抵抗力產生影響的情況下導致該病癥的發生。對此,即需要能對該病癥引起重視,做好診斷與治療工作。
該病癥只會對豬造成感染,而對于其余動物則不會感染。對于具有不同性別以及年齡的豬來說,雖然都會感染該病,但幼豬以及哺乳仔豬為該病癥的高發群體,且具有較高的死亡率。其次即是哺乳母豬以及懷孕后期母豬,其余豬則主要為隱性感染。豬在患該病之后,在癥狀消失一年多之后依然可能排出病原體,對此,在豬感染該病之后,即需要及時采取措施做好處理。同時,該病具有明顯的季節性以及較強的傳染力,同病豬具有接觸的都將感染,直接接觸為該病癥的主要傳染方式,包括病原體對飼料以及豬圈造成污染等,間接污染情況則較少。在新發病豬群當中,該病癥主要為暴發性流行,具有較高的死亡率以及發病率,而在老疫區,則主要為慢性經過,且呈現出隱性特征,在遇到氣候驟變以及飼料質量較差時,隱性豬則可能因此出現癥狀。
根據病程的不同,可以將豬喘氣病分為隱性、急性以及慢性感染這幾種類型。目前,主要感染為慢性以及隱性感染。隱性感染通常不具有臨床癥狀,慢性感染則主要是在呼吸道方面具有癥狀表現,如表現出腹式呼吸、食欲變化不大、咳嗽以及喘氣等。該病癥在發生后,也將繼發感染其余疾病,并表現出打噴嚏、體溫升高、食欲減退以及呼吸困難等,潛伏期在10~16d,氣喘與咳嗽為主要癥狀。在病癥初期,表現為短聲的連咳,在早晨出圈之后,將受到冷空氣的刺激,并在喂料以及驅趕運動的前后階段容易聽到聲音,同時將流出一定量的清鼻液,在病癥嚴重時,將流膿性或者白色的黏性鼻液。在病癥中期階段,將表現出氣喘癥狀,其呼吸次數在60~80次/min之間,具有明顯的腹式呼吸特征,此時咳嗽具有低沉且少的特征。體溫方面,通常表現正常,在食欲方面不會表現出十分明顯的變化。而在病癥后期,豬的氣喘情況將進一步加重,甚至會出現張口喘氣的情況,身體消瘦,精神不振,不愿意走動。對于這部分癥狀來說,根據實際生活條件以及飼養管理水平將出現加重或者減輕的情況,病程通常將拖延幾個月,病死率相對較低。隱性豬方面,其通常不具有十分明顯的癥狀,只是有時會存在輕咳情況,整體狀況良好,生長發育正常,但在對其進行剖檢處理或使用X線檢查時,即能夠看到明顯的氣喘病病灶。
在對病豬進行支原體感染剖檢之后,則可以發現目標存在氣腫以及水腫情況,其肺部存在肉樣實變。而對于病程較長的豬,則將表現出蝦肉性實變,病變區域主要出于胸腔內的淋巴結以及肺部位置。在具體病變當中,將從肺的心葉開始,逐漸擴展到中間葉以及膈葉的前下部位置。健康組織同病變位置間具有明顯的界限,兩側肺葉在病變方面存在對稱的分布特征,呈現出灰白以及灰紅色,硬度方面有所增加,外觀方面看起具有胰樣以及肉樣特征,切面具有致密的組織特征,可以從小支氣管位置擠出黏稠以及灰白色液體,縱隔淋巴結以及支氣管淋巴結存在明顯的腫大情況,切面為黃白色,淋巴組織具有彌漫性增生情況。而對于急性病例,則存在著較為明顯的肺氣病變情況。
具體癥狀方面,主要為氣喘與咳嗽,即在豬的肺的心葉、膈葉前緣以及尖葉位置存在蝦肉以及肉樣的實變。根據病癥類型的不同,可以將其分為慢性以及急性兩種:第一,慢性型。該病癥經常出現在老疫區育肥豬、后備母豬以及架子豬當中,在病患之后,病豬則將表現出明顯的咳嗽癥狀,該種情況在劇烈運動以及喂食的前后位置表現得最為明顯,嚴重情況下甚至會出現連續的痙攣咳嗽情況,且具體癥狀的表現情況將根據氣候、飼養以及衛生條件的變化而變化;第二,急性型。該病癥主要發生在新感染豬群以及新疫區當中,斷奶前后仔豬、妊娠母豬以及乳豬最為多發。豬在患病后,將表現出明顯的呼吸困難情況,且存在痙攣性咳嗽以及腹式呼吸情況。體溫方面,患病豬體溫通常不會發生較大的變化,如存在繼發感染情況,體溫還將進一步提升,具有較高的病死率。
在具體診斷當中,根據該病癥的臨床癥狀、病理變化以及流行情況即能夠進行正確的診斷。但有時在診斷當中也可能出現同其余疾病相混淆的情況,尤其是當病癥流行的初期,僅僅具有個別病例時,即需要能夠做好同豬肺疫、肺絲蟲病以及流行感冒的區分。通常來說,可以通過臨床癥狀以剖檢方式的應用對該病癥的進行診斷。
該病癥的預防方面,可以對生物安全體系進行建立,通過綜合性預防措施的應用對豬群的抵抗力進行提升,以此實現發病概率的降低:第一,全方位封閉豬場,對外來車輛以及人員進行嚴格的控制;第二,堅持自繁自養以及全進全出的飼養模式。在日常工作當中,要做好消毒以及清潔工作。消毒方面,可以選擇具有高效、較小刺激性以及廣譜的醛類消毒劑;第三,為豬群提供具有均衡營養以及較高營養水平的飼料。在實際飼養當中,將必要維生素添加到飼料當中即能夠對該病癥起到較好的治療效果,并對各類應激情況做好控制;第四,將脫霉產品加入飼料當中,避免飼料因發生霉變導致病癥發生;第五,加強疫苗的免疫注射處理,在聯系當地疾病流行情況的基礎上做好合理免疫程序的制定,并對偽狂犬疫苗以及豬瘟疫苗的免疫工作引起重視;第六,加強驅蟲工作。在實際養殖當中,在每年的春秋季節各進行一次驅蟲,對于妊娠母豬,在其臨產前的3~4周時進行一次驅蟲,并在間隔2~3周后再進行一次驅蟲。對于新引進豬群,在其進入到豬舍一周以后進行一次驅蟲,并在2~3周后再進行一次驅蟲;第七,藥物預防。目前,對豬喘氣病進行預防的藥物類型有氟苯尼考、替米考星、泰妙菌素等,在實際預防當中,同單獨藥物使用相比,聯合用藥效果較為明顯。在具體使用當中,最好配合使用能夠對豬免疫力進行提升的中草藥,如黃芪多糖以及免疫肽等。
當豬場感染該病癥,并出現繼發性感染該疾病后,則需要及時發病豬以及同欄豬群做好治療工作。具體治療方式方面,可以使用硫酸卡那霉素、林可霉素、氟苯尼考或頭孢噻呋鈉等配合地塞米松肌肉注射,每天注射1次,連續注射治療5d。對于呼吸道方面癥狀較為嚴重的豬,則可以通過隔離方式進行飼養,并對僵豬以及治療效果不好的豬及時淘汰,避免導致疾病的進一步傳播。
豬氣喘病可以說是豬養殖當中非常容易出現的病癥類型,對豬的安全生長具有非常大的隱患。在實際養殖當中,需要能夠做好重點把握,以科學養殖技術的應用做好該病癥的治療與預防。
[1] 陳國忠.豬氣喘病的流行特點和防治[J].醫學動物防治,2008,24(4):315.
[2] 嚴秉蓮,張嘯.仔豬氣喘病的治療和預防[J].吉林畜牧獸醫,2010,31(3):24.
[3] 顧浩存,徐正杰,李志民,等.豬氣喘病的流行特點及防治措施[J].養殖技術顧問,2010,(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