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昌寧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云南昌寧 678100)
近年來,豬肺疫在昌寧縣養殖行業中發病率有了明顯上升趨勢,一年四季均可發病,特別在春夏之交或夏末初秋季節尤為高發,臨床上多以繼發感染的形式出現,往往到最后窒息而死。所以應及時發現及時消除發病誘因,避免疫病的發生。
2017年8月中旬,某豬場存欄生豬563頭,其中約克公豬1頭,長白公豬1頭;能繁種母豬30頭;哺乳仔豬172頭;斷奶仔豬208頭;育肥豬151頭。劃分為四個區域進行飼養,即一是待產區存欄17頭母豬和2頭種公豬;二是產仔哺乳區13頭母豬及172頭哺乳仔豬;三是雙月齡至五月齡的保育仔豬區存欄203頭;四是育肥區飼養育肥豬149頭,截至8月17日已因病死亡7頭(保育仔豬4頭、育肥豬3頭)。從8月中旬開始,在保育仔豬和育肥豬兩個區域內先后出現3頭豬咳嗽、后期呼吸急促、頸部水腫等癥狀。8月中下旬我們中心派3名技術人員前往該場進行診治,該場豬群發病52頭,發病率為9.2%;疫病死亡率占發病豬的13.5%;疫病發生后,我們向場主了解到,他以為是豬感冒,所以他就按感冒癥狀進行醫治,后經我們縣動物疫控中心進行臨床診斷、剖檢、實驗室診斷化驗,診斷為豬肺疫,并按照傳染病防控綜合指標進行污染物處理、消毒,對癥給藥及對健康豬開展緊急免疫,疫病很快得到控制和撲滅,未造成不良影響。
首先對病豬進行肛門內測試體溫,保育豬測試了3頭、育肥豬測了2頭,體溫均在40.5℃~42℃;其次在發病豬群肚皮上發現瘀血性出血斑,用手指壓住該部位不褪色;第三觀摩病豬有干咳、排出痰液呈黏性或膿性、呼吸困難、頸部有水腫的現象、多呈犬坐;第四經向場主詢問,了解到該場發病豬存在初便秘后腹瀉、喜犬臥、消瘦、呼吸受阻、可見關節部位有腫脹、病程在6~10d左右衰竭死亡。在最初發病的19頭病豬中,按感冒治療仍然死亡了7頭,病死率達36.9%,后面發病的豬多數只有3~5d。
8月17日,我們對剛死不久的2頭病死豬進行剖檢觀察(其中一頭為56日齡,另一頭為120日齡),可以看到都出現有肺部炎癥,肺小葉間質水腫、略有增厚,支氣管內充滿分泌物;胸腔和心包內積有大量淡紅色混濁液體、心包膜粗糙無光澤、胸部淋巴結腫大或出血、心外膜出血;咽喉及頸部剖檢可見淋巴結病變明顯水腫,有的甚至出血外翻。
通過對2頭病死豬采集脾臟、淋巴結、肺三部位病料,進行組織涂片革蘭氏染色后鏡檢,可見橢圓形、兩極濃染紅色小桿菌,以脾臟鏡檢尤為突出。
通過對發病情況的了解,臨床癥狀的觀察及剖檢結果的變化和實驗室診斷結果,我們初步將該病診斷為豬肺疫(豬巴氏桿菌病)并按照該病綜合防治技術進行醫治和防控。
將斷奶仔豬區的19頭和育肥豬區的26頭病豬從豬群中分離出來,按豬的大小、病重情況分為6圈,進行隔離醫治,并對健康的511頭豬符合免疫的進行緊急免疫接種豬肺疫疫苗。
首先將圈舍里外的豬糞便堆放好、污水處理干凈、并作無害化處理;其次對豬舍用消毒靈一天兩次進行噴霧消毒;第三對豬舍外圍、走道、場地,排污溝用5%的燒堿水溶液進行消毒。
對仍然病著的45頭病豬用磺胺嘧啶鈉針水進行一天兩次靜脈注射(小豬15ml,中豬20~30ml,大豬40ml),待第三天早上除了病重的3頭未痊愈外,其他42頭均已完全康復。未康復的3頭豬到第四天終于恢復(多醫治了一天),其間未出現死亡。
(1)豬肺疫主要是由多殺性巴氏桿菌引起的呼吸性疾病,受外界環境變化以及豬場飼養管理不當,消毒措施不規范均會誘發疫病,從而給養豬業帶來嚴重損失或打擊。
(2)預防豬肺疫病的發生或蔓延,一是要重視對豬群的免疫工作,每年的春秋兩季定期用豬肺疫氫氧化鋁甲醛菌苗對豬場進行免疫接種,且每次免疫前后一周內對豬群不使用抗生素藥物;二是要改善環境衛生,定期消毒,禁止閑人進入豬養殖區(杜絕人為帶菌傳入);三是提倡自繁自養,對引進的種豬嚴格把關,并放置到隔離區,直至引進的種豬在隔離期內無異常并免疫疫苗后,才能投入使用。
(3)豬肺疫雖然治愈率較高,但如果養殖人員沒有及時發現,此病的傳染性也會導致其遭受巨大的經濟損失,為此飼養人員要高度重視,一旦發現癥狀立即隔離進行治療,從而達到控制疫病蔓延擴散為目的。
[1] 鄒昌良.一起豬肺疫的預防[J].吉林畜牧獸醫,2014,(5):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