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麗
四川省宜賓市長寧縣中醫醫院內三科,四川宜賓 644300
腦梗死是臨床中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其在發病率、致殘率以及致死率方面均比較高,急性期的治療會直接決定患者的預后效果[1]。當前關于腦梗死的臨床治療主要是以溶栓為主,但是溶栓治療需要嚴格掌握適應證、治療時間,再加上溶栓之后有可能會出現疾病復發癥狀,整體治療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相關研究顯示[2],對于腦梗死患者而言,行之有效的治療手段聯合護理措施是保障患者治療效果的有效途徑,尤其是在于患者的預后生活質量提升方面。對此,為了提高腦梗死治療質量,以該院腦梗死患者為例,借助對比方式探討人性化護理在臨床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該院心血管內科所收治的腦梗死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法分為兩組,實驗組和常規組,每組30例。常規組患者年齡 45~80 歲,平均年齡(68.2±5.3)歲;實驗組患者年齡 46~79 歲,平均年齡(67.1±7.5)歲。60 例患者均符合腦梗死牛津社區卒中診斷標準。兩組患者在年齡、病情等方面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相同疾病患者采用相同治療方案。兩組患者均以常規護理為基礎。實驗組患者在常規組的護理基礎上采用人性化護理,具體護理措施如下:①改進基礎護理。首先,需要強化護理人員的素質。護理人員不僅需要掌握文明用語,同時還需要善于獲得患者的依賴與信任,應用安慰性、鼓勵性、勸說性的語言提高患者對護理人員以及醫生的信任,從而提升患者對治療的依從率。護理人員必須掌握相應的專業知識,并應用基礎的心理學、社會學,與患者進行溝通和交流,并為患者提供更有位置的基礎性護理。在護理工作開始之前,需要為患者進行健康宣教,讓患者及其家屬對護理工作方案、護理工作預計效果等有充足的掌握,并掌握一些基本的注意事項,預防疾病感染的有效措施。力求患者及其家屬能夠最大程度的配合護理服務,信任護理工作治療。②心理干預。在護理工作過程中,患者出現心理障礙是最為常見的,同時心理障礙也會嚴重影響整體療效。對此,護理人員應當盡可能和患者進行溝通,掌握患者的具體心理狀況,并針對患者的異常心態進行針對性的教育,例如對治療缺乏信心的患者應當給患者介紹近期相關疾病患者痊愈的案例。對于疼痛患者,可以采取轉移注意力的方式,例如談話、下棋等,必要時候可以給予止痛藥,盡可能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微笑是醫患關系良好構建的有效途徑,同時也是人性化服務的根本與基礎,在博取患者信任方面有著明顯的作用和價值。護理人員在儀容儀表、語言、語氣等方面需要盡可能降低對患者的情緒負面影響,在患者情緒較好時,可以適當的以一些愉悅、歡快的語言進行溝通,在患者情緒低沉時,可以以一些鼓勵、鼓舞的語言進行引導。另外,需要對不同心理狀況的患者給予針對性的溝通幫助。③改進護理模式。醫院需要為患者提供24 h的優質護理服務,及時掌握患者的病情變化狀況。在輪班方面,盡可能以輪班次數少為排班原則,同時務必保障24 h都有值班護士在崗。于此同時,還需要對患者建立個性化的護理服務環境,其主要是在遠著入院到出院整個時間段內,對患者給予針對性的護理,例如患者年齡偏大,不喜歡嘈雜環境,便需要為患者提供一個安靜、舒適的康復環境,盡可能減少病房中人員的進出頻率。④康復護理。為了保障患者順利康復,在臨床護理工作中,需要針對患者疾病類型采取針對性的護理服務模式,尤其是在并發癥方面需要采用針對性的預防性護理。同時給予患者采取健康指導,讓患者在飲食、運動等方面提高對疾病的注意和并發癥的規避,教導患者如何開展功能訓練,因為急性期患者與恢復期患者的肢體鍛煉內容不同,所以需要分開指導,在患者康復過程中需要盡可能多的鼓勵患者,聯合患者家屬對患者進行督促,和患者共同修訂康復計劃,根據患者情況循序漸進,保障康復效果。
對比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生活質量評分參照生活質量核心量表進行評估(EORTCQLQ-30),調查項目主要為軀體功能、角色功能、認知功能、情緒功能以及社會功能。生活質量每一個項目評分滿分為100分,分數越高質量、能力越好。
對統計的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患者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均顯著高于常規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各項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對比[s),分]

表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對比[s),分]
?
腦梗死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同時對于患者的生活有著顯著影響,這一疾病最為常見的并發癥為偏癱,中樞性的偏癱,因為中樞神經損傷導致大腦對低級中樞無法實現有效的調節性作用,導致其在語言、動作、認知、心理以及記憶等方面均存在障礙[3]。對此,腦梗死患者在肢體、語言、運動、心理等方面普遍存在問題,這一些問題想要借助治療手段改善,難度很高,同時不徹底,而采取行之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卻是有著相當明顯的作用與價值[4]。對此,在臨床醫護過程中,需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按照每一例患者的具體需求制定針對性的護理計劃,采取人性化的護理,為患者提供心理、生理、健康等方面的護理指導,從而提高患者的治療信心,促使患者更好的康復[5]。
人性化護理的內涵應當是一個相對較為廣泛的含義,除了具備基本優良品質和高尚情操、仁愛無私之外,還需要有過硬的技術與敬業精神。人性化護理的護理服務是一種根據患者的疾病需求、成長需要與營養需求等所制定的特殊性護理方案。首先,在護理人員以及護士方面,可以通過人性化護理對護理人員的護理工作進行優化,讓護理人員能夠對患者實行更高質量的護理服務,從而讓護理本身實用性更加可靠;其次,在患者及其家屬方面,人性化護理能夠更加注重對患者及其家屬的認知教育,能夠讓患者更好的認識到患者身體特點、護理重點等,從而顯著提高患者接受的護理質量,甚至是達到自我護理的效果。
該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均顯著高于常規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各項數據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這一結果充分證明人性化護理可以為患者提供更加舒適、針對、人性的護理服務,不僅可以更好的滿足患者對于護理服務的質量要求,同時還可以更好的針對疾病給予護理,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同時提高患者配合醫護行為的程度,提高整體治療效果,可以作為臨床中的標準護理方案之一。
綜上所述,人性化護理在腦梗死患者康復中的應用效果顯著,能夠顯著改善患者在治療后的生活質量,更利于患者健康生活,值得臨床推廣。
[1]杜莎莎.目標管理在腦梗死病人康復訓練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護理研究,2015,32(12):515-516.
[2]李松霞.探討社區運動計劃在腦梗死康復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5,23(s2):15.
[3]毛莉艷,錢海蘭.早期護理干預在腦梗死患者語言、肢體功能恢復中的應用研究[J].世界中醫藥,2016,14(b3):863-864.
[4]王清,陳湘玉,沈小芳.超早期活動在腦梗死患者早期康復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護士進修雜志,2015,23(19):1743-1745.
[5]劉暢,李明哲.臨床護理路徑對腦梗死患者康復效果的Meta分析[J].中國臨床研究,2016,29(11):1576-1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