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立慧,谷 光,鄭力強,呂 哲
聊城市第四人民醫院心身疾病科,山東聊城 252000
糖尿病是臨床上常見的代謝性疾病,目前,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國家[1]。下肢血管病變是糖尿病常見的并發癥,嚴重可發展為糖尿病足、壞疽等。隨著研究的深入,發現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癥發病率越來越高。同時,患者在發生下肢血管病變后,會加劇患者的抑郁癥狀,而抑郁狀態又會影響血糖控制,加快下肢血管病變進展,形成惡性循環。該文將選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到該院進行治療的72例下肢血管病變的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癥患者,針對抗抑郁治療對患者的影響進行研究,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到該院進行治療的下肢血管病變的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癥患者72例。納入標準:①符合2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②漢密爾頓抑郁量表總分≥20分;③出現下肢血管病變。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36例,男性15例,女性21例,平均年齡(55.94±8.89)歲;對照組 36 例,男性 14例,女性 22 例,平均年齡(55.78±8.84)歲。
對照組采用基線治療,包括藥物降糖或胰島素治療,適當飲食調節及運動鍛煉等;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采取抗抑郁治療,具體包括:①藥物治療:氟哌噻噸美利曲辛片(H20080175,氟哌噻噸0.5 mg和美利曲辛10 mg/片)持續治療 6~12 個月,2 片/d;②心理治療: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采取談話治療法,干預患者的認知行為、人際關系、心理動力等;加強糖尿病知識教育,消除憂慮,改善情緒;通過認知訓練,使患者了解自己的非理性思維,并強化理性思維,抑制抑郁狀況;使用合理情緒療法或放松訓練,幫助患者控制血糖;加強對患者的社會心理支持,鼓勵患者加入糖尿病俱樂部,增強社會適應能力;組織集體活動,外出旅游、健康講座等,緩解患者抑郁情緒。
對下肢血管病變進行超聲檢查,根據硬化程度(正常、輕度、中重度)、動脈內中膜厚度(正常、輕度、重度)、狹窄(正常、輕度、中重度、閉塞)、斑塊(正常、單發、多發)等指標,判斷病變的嚴重程度,總分0分為正常,<10分輕度,10~20分為中度,>20分為重度。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病情進展情況;同時,檢測患者的FBG、2 hPBG、HbA1c等指標,對比兩組患者的糖代謝能力。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行 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經過抗抑郁治療,下肢血管病變進展4例(11.11%),對照組下肢血管病變進展 11例(30.5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13,P<0.05)。 治療后,兩組患者的FBG、2 hPBG、HbA1c等指標均顯著下降(P<0.05);與對照組對比,觀察組各項指標下降幅度更大(P<0.05),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的糖代謝能力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的糖代謝能力對比s)
?
2型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疾病,需要長期進行血糖控制,患者心理負擔較重,且糖尿病會導致機體脂肪、蛋白質、水電解質紊亂,增加機體內的毒性代謝產物,刺激中樞神經系統,增加了抑郁發病風險。有調查顯示[2],正常人群出現抑郁癥狀發生率在15.1%~22.5%之間,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癥狀發生率則高達32.4%,且合并重度抑郁發病率達到8.5%~27.3%。
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癥患者的血糖控制難度更大。研究認為[3],患者抑郁嚴重程度對血糖水平有重要影響,抑郁癥糖尿病患者的HbA1c明顯高于非抑郁糖尿病患者。HbA1c是反應患者血糖代謝狀況的重要指標,通常HbA1c<8%,被認為血糖控制情況良好。在該次研究中,治療后,兩組患者的FBG、2 hPBG、HbA1c等指標均顯著下降(P<0.05);與對照組對比,觀察組各項指標下降幅度更大(P<0.05),與以往研究結果一致。下肢血管病變是糖尿病常見并發癥,患者主要表現為間歇性跛行、靜息性疼痛、感染、潰瘍等,嚴重可發展為壞疽[4]。患者在發生下肢血管病變后,會加劇抑郁癥狀,治療依從性下降;而抑郁狀態會刺激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5],加劇代謝紊亂,影響患者血糖控制,因此,必須對患者采取積極的抗抑郁治療,控制下肢血管病變進展。在該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經過抗抑郁治療下肢血管病變進展率(11.11%)低于對照組(30.56%)(P<0.05);表明抗抑郁治療能夠有效控制病情發展。
目前,臨床上抗抑郁治療主要包括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尤其是心理治療,安全性較高,不存在藥物不良反應,通過糖尿病教育、認知行為治療、合理情緒療法、放松訓練、糖尿病小組治療等方法,能夠幫助患者增強控制疾病的信心,糾正錯誤認知行為,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控制糖尿病伴發抑郁癥的病情進展。另一方面,心理治療見效較慢,治療周期較長,且部分患者心理治療效果不明顯,抑郁癥狀嚴重,因此,必須根據患者的情況采取藥物治療。該次研究主要使用氟哌噻噸美利曲辛片,抗抑郁效果較好,但應注意謹慎給藥,控制藥量,觀察患者是否出現不良反應癥狀。
綜上所述,對下肢血管病變的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癥患者,應采取積極的抗抑郁治療,控制病情發展,改善患者血糖水平。
[1]盧偉.糖尿病伴發抑郁癥的證候學研究及益腎解郁方干預的臨床療效評價[D].北京:北京中醫藥大學,2012.
[2]許金秀,王光亞,付冬霞,等.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癥患者抗抑郁治療對下肢血管病變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刊,2014,16(7):1133-1134.
[3]李美玲.疏郁安神、益氣養陰法治療57例糖尿病抑郁狀態患者的臨床前瞻性對照研究[D].北京:北京中醫藥大學,2012.
[4]何勁松,吳讓兵,杜曉梅.抑郁癥共病糖尿病患者的皮質醇水平與帕羅西汀治療療效的關系[J].河北醫藥,2016,38(4):517-519.
[5]周勤梅.抗抑郁劑治療2型糖尿病痛性神經病變伴抑郁癥療效分析[J].貴陽醫學院學報,2011,36(6):592-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