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修昭
山西省大同市第五人民醫院神經外科,山西大同 037009
該組探究中,共計選取88例患者,探究目的是深入分析慢性腦積水患者的早期發現以及康復治療辦法、康復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對大同市第五人民醫院神經外科自2008年10月—2017年5月期間所收治的88例慢性腦積水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該組探究中,男女患者例數分別是69例、19例,患者年齡在18~63歲不等且中位年齡為(40.25±5.32)歲,腦積水發病時間在1~10個月不等且中位發病時間是(2.6±1.4)個月,病因學分類結果是:腦外傷、高血壓腦出血并破入腦室、動脈瘤破裂致蛛網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例數分別是75例、8例、5例。該組探究中,包括昏迷患者(A組)以及非昏迷患者(B組),其中A組中存在精神癥狀、步態不穩以及小便障礙的患者例數分別是6例、4例、2例。該組探究中,GCS評分在8~12分不等且≤8分患者例數是72例。所有患者或者患者家屬均簽訂了知情同意書,同意參與該組探究,并對腦室腹腔分流術治療以及術后康復治療進行了充分了解。
1.2.1 早期發現 所有患者均經過臨床表現鑒別、體格檢查、康復功能評價以及影像學檢查:MRI結果顯示,嚴重腦積水患者腦室旁白質水腫對比CT結果而言,更加清晰,異常判定標準是兩側側腦室前腳尖端之間最大距離、兩側尾狀核內緣之間的距離、第三腦室寬度、第四腦室寬度分別>45 mm、>25 mm、>6 mm、>20 mm。臨床征象是腦室進行性增大、腦溝變淺,較為明顯的是側腦室角部以及第三腦室。
1.2.2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均給予腦室腹腔分流術治療以及術后康復治療:進行腦室腹腔分流術治療時,術中,需要根據患者的腦室壓力情況進行相應壓力分流管放置并觀察患者各項生命體征變化[1]。進行術后康復治療時,對于昏迷患者而言,需要給予患者早期針灸治療,給予患者聲刺激、光刺激、電刺激[2],協助患者擺放抗痙攣的體位擺放并堅持給予患者關節活動度日常訓練以及保留吞咽功能訓練,注意保持患者大小便功能的控制并預防患者出現下肢深靜脈血栓,給予患者預防性康復治療。
利用格拉斯哥評分判定GCS評分,利用巴塞爾指數判定Barthel評分[3]。
對該次參與探究的88例慢性腦積水患者所有臨床數據進行深入分析,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該組探究中,計量資料:經t檢驗且用(s)形式表示;計數資料:經χ2檢驗且用率(%)的形式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該組探究中,共計70例昏迷患者(A組)以及18例非昏迷患者(B組)。A組中逐漸清醒、呈現為低反應狀態的患者例數分別是42例、6例,臨床特征是具備抓握反射等,即具備原始神經行為反應,其次,反應時與指令不協調,即具備基本認知間接反應。B組患者功能障礙有所改善。A組患者治療6個月后GCS評分顯著性高于治療前,A組術后兩側側腦室直徑顯著性更小于術前,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者治療6個月后標準Barthel評分著性高于治療前,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 1、表 2、表 3。

表1 A組治療前、治療 6個月后GCS評分對比[(x±s),分]
表2 A組術前術后兩側側腦室直徑對比[(),cm]

表2 A組術前術后兩側側腦室直徑對比[(),cm]
?
表3 88例患者治療前、治療 6個月后Barthel評分對比[(s),分]

表3 88例患者治療前、治療 6個月后Barthel評分對比[(s),分]
?
慢性腦積水在臨床上較為常見和多發且病情復雜,主要發病機理是患者產生腦脊液量以及吸收腦脊液量失衡,進而導致過量腦脊液在多個或者一個腦室以及蛛網膜下腔內積聚,發病持續時間為1個月以上,常見致病原因是腦外傷。據相關性文獻報道,慢性腦積水患者一般處于昏迷狀態[4],早期發現較為重要,及時發現病因、積極外科治療、開展全面康復治療均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
術后康復治療時,對于昏迷患者而言,可利用針灸以及聲電刺激促使患者意識恢復,待患者恢復意識后,需要給予患者及時減少促醒階段使用的被動性手段并盡早給予患者開始主動性康復訓練[5],對于訓練量、訓練時間制定等方面問題,需要隨著患者體力以及心肺功能的不斷恢復隨時調整以便于促進患者身體恢復。給予患者實施綜合性康復并考慮患者回家以及恢復職業等方面問題。
該組探究中,A組患者治療6個月后GCS評分顯著性更高,為(11.18±3.88)分,A組術后兩側側腦室直徑顯著性更小,為(1.11±0.11)cm,所有患者治療 6個月后標準 Barthel評分著性更高,為(65.87±10.23)分。
綜上所述,早期發現慢性腦積水的臨床意義重大,臨床目的是可及時給予患者實施腦室腹腔分流術治療以及術后康復治療,預后良好,值得臨床推薦。
[1]馬繼偉,閆東明,朱旭強,等.神經內鏡下第三腦室底造瘺術治療慢性創傷性腦積水[J].中華創傷雜志,2016,32(2):110-114.
[2]魏雪峰,楊柳,馮康,等.外傷性蛛網膜下隙出血后慢性腦積水40例臨床研究[J].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14,37(13):17-19.
[3]陳德忠,鄧元央.腦室-腹腔分流術治療慢性繼發性腦積水的臨床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4,21(6):169-171.
[4]龍敏,胡志斌,黃波,等.同期顱骨修補術及腦室-腹腔分流術治療大骨瓣減壓后慢性腦積水[J].實用臨床醫學,2014(12):64-65,67.
[5]陳潤宏,王繪龍,郭紅英,等.慢性腦積水合并顱骨缺損同期手術治療體會[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3,11(4):509-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