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德貴,李智慧
香河縣人民醫院心內科,河北廊坊 065400
伴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呈現逐步上升的趨勢。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有,“三抗”(即,抗缺血,抗栓,抗/調脂治療),動脈旁路移植術,經皮腔內介入治療以及增強型體外反搏三種治療方法[1]。體外反搏治療能夠有效的提高血管內血液的流動速度,緩解心肌缺血,起到治療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作用[2]。該文主要針對該院2014年12月—2016年10月之間接受治療的108例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回顧分析,現報道如下。
該文中的研究對象選取于2014年12月—2016年10月之間在該院接受治療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一共選取了108例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隨機地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平均每組為54例。觀察組男性病例27例,女性病例27例,平均年齡為(68.87±21.33)歲,平均病程時間為10.28 mo;對照組男性病例27例,女性病例27例,平均年齡為69.23±23.11歲,平均病程時間為13.51 mo。兩組在性別,年齡,病程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對照組的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采用簡單常規的治療方法,觀察組在對照組的治療方法的基礎上,再接受增強型體外反搏治療。最后,將兩組的診斷治療情況進行相互比較,評價分析兩組治療方法的優劣。
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臨床癥狀得到緩解,或者減輕,則為有效;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臨床癥狀完全痊愈,則為顯效;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臨床癥狀沒有得到緩解,或者病情出現加重的趨勢,或者發生不良反應,則為無效。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處理實驗數據,計量資料使用(s)表示,采用 t檢驗;計數資料使用 χ2檢驗,用[n(%)]表示,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結果表明,對照組的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總有效率為79.62%,觀察組的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4.44%,觀察組的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總有效率顯然高于對照組,表示兩者之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的比較[n(%)]
體外反搏治療是一種無創傷型的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治療方法之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有,“三抗”(即,抗缺血,抗栓,抗/調脂治療),動脈旁路移植術,經皮腔內介入治療以及增強型體外反搏3種治療方法。通過增強型體外反搏術的治療,能夠促進心血管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血管內的血液的流動,改善心肌缺血的狀況,平衡血管的舒縮功能[3]。體外反搏治療是治療心血管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有效的治療方法之一,它具有良好的臨床治療效果[2]。
對照組的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采取了簡單常規的治療方法進行治療,觀察組的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對照組的治療方法的基礎上,再接受體外增強型反搏治療。觀察組的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在疼痛,頭暈等臨床癥狀的消失天數以及住院天數都明顯比對照組的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短很多[3]。觀察組的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治療的有效率也高于對照組。觀察組的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采用增強型體外反搏的治療方法進行治療,該組的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康復時間比較短,治療效果極佳。對照組的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愈周期過長,治療效果不及觀察組的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理想,病情反而有加重的趨勢[2]。故而,觀察組的治療效果優于對照組。作為一種無創性的心血管疾病治療方法,體外反搏在臨床上已經有很長的應用歷史,其工作原理與主動脈內球囊反搏器類似,在患者的舒張期產生明顯的反搏波,這有利于增加其舒張壓,從而起到改善其冠狀動脈血流灌注的作用,并且其對于血管內皮功能具有改善作用,從而能夠降低患者的炎癥反應,對于神經體液因子具有激活作用,從而有利于促進患者生長因子的分泌,從而來改善患者血管內環境,對于新血管的形成具有促進作用,最終起到促進側支生成的作用。
綜上所述,增強型體外反搏的治療方法在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方面的治療,具有極佳的臨床治療效果。它與簡單常規的治療方法相比較,具有更好的臨床治療效果,可以廣泛的應用于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方面的治療之中。
[1]劉健.口服抗血小板藥物在冠心病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循環雜志,2012,27(4):317-318.
[2]許文敏,張新霞,吳奮生,等.體外反搏對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康復的作用[J].嶺南心血管病雜志,2016,22(2):128.
[3]解翠.增強型體外反搏治療難治性心絞痛的現狀[J].心血管病學進展雜志,2012,33(4):52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