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俊華
莘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免疫規劃科,山東聊城 252400
手足口病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急性傳染性疾病,主要因腸道病毒感染所致,在5歲以下嬰幼兒中具有較高發病率。手足口病主要表現為發熱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皮疹,傳播途徑廣,若處理不當,很容易導致該疾病大面積流行。病情較輕患兒經對癥治療即可痊愈,若病情較重,很容易引發腦炎、肺炎等疾病甚至會導致個別患兒死亡。積極預防和控制小兒手足口病,是降低幼兒發病率,保障幼兒健康成長的關鍵,現報道如下。
于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間該縣健康體檢幼兒中選取80例,將其隨機分為兩組,研究組40例,其中男22例,女 18例;年齡為 6個月~5歲,平均(2.9±1.4)歲。對照組40例幼兒中男23例,女17例;年齡為5個月~5歲,平均年齡(2.8±1.6)歲。研究組與對照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對比價值。
該研究中,對照組給予常規小兒手足口病預防控制措施,通過宣傳欄、廣播等方式加強健康宣教,增加幼兒家屬對小兒手足口病相關知識的了解,并根據幼兒具體情況,實施有針對性的家庭教育,以便幼兒家屬能夠及早發現和診治患兒,防止病情惡化和疫情蔓延。加強對醫護人員的教育培訓,使其能夠充分掌握小兒手足口病診治和預防措施,嚴格落實消毒隔離措施。在對照組基礎上,研究組實施小兒手足口病綜合預防控制促使,具體為:①手足口病流行期間,幼兒應盡量避免進入公共場所,以免受到其他感染幼兒傳染。如果幼兒無法避免外出,應佩戴口罩做好預防措施。對于已經感染的幼兒應及時就診,以免延誤最佳治療時機,并對其實施隔離治療[1]。②小兒手足口病具有較強的傳染性,應注意切斷疾病傳播途徑,感染患兒或病毒攜帶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糞便以及黏膜皰疹液中均含有大量病毒,在接觸其污染的義務、手或日常用具時均有可能感染,所以在幼兒確診為手足口病后,應對其所在班級或家中物品,包括水杯、餐具、桌椅、玩具等進行徹底消毒,并注意開窗通風透氣。對于幼兒的排泄物應進行妥善處理。注意保持環境衛生,幼兒衣物和床上物品應經常晾曬,將傳播途徑切斷,有效預防疾病發生。③對于易感人群應重點進行保護,手足口病傳播速度快、傳播途徑復雜,且隱性感染的比例較大,所以應注意加強對小兒手足口病預防控制知識的宣傳教育,通過發放宣傳單等方式增強群眾對手足口病常規預防措施的了解,增強群眾的衛生保健意識,降低手足口病發生風險[2]。托幼機構應對幼兒健康晨檢,仔細觀察幼兒的身體狀況,及早發現異常情況,并嚴格落實消毒制度,加強對手足口病易感人群的保護。④推廣手足口疫苗接種,加強對家長的宣傳教育,使家長能夠積極配合手足口疫苗接種工作,自覺按時待幼兒進行手足口疫苗接種,有效預防小兒手足口病。
觀察和統計研究組與對照組不同年齡段(<2歲、2~4歲、4~5歲)幼兒的手足口病發病情況。
將該研究所收集數據,納入SPSS 19.0統計學軟件,(s)和[n(%)]表示計量資料與計數資料,行 t檢驗與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通過對兩組幼兒的手足口病發生情況進行比較發現,研究組手足口病發生率為5.0%,對照組發生率為 22.5%(χ2=13.47,P<0.05),見表 1。

表1 不同年齡段幼兒的手足口病發病情況比較[n(%)]
手足口病是一種由腸道病毒感染所引發的疾病,臨床主要表現為低熱、口痛和厭食等癥狀,在患兒手足口等部位可見小潰瘍或皰疹,是影響幼兒健康和生長發育的常見疾病。幼兒由于自身免疫系統發育尚不完善,抵抗能力較弱,較容易發生手足口病[3]。大部分手足口病患兒在1周左右即可自愈,但也有少部分患兒會出現無菌性腦膜炎和心肌炎等癥狀,甚至威脅患兒生命安全。
作為一種小兒常見傳染病,小兒手足口病重在預防控制,通過制定有效的預防對策,降低幼兒的發病率。該研究中,通過對研究組幼兒采用綜合性手足口病預防措施,對照組應用常規預防措施,結果顯示,研究組的手足口病發生率為5.0%,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2.5%,研究組各年齡段幼兒的發病率均低于對照組,說明綜合性預防控制措施的應用,能夠有效降低幼兒的手足口病發生風險,保障幼兒安全。
通過對小兒手足口病進行預防控制,體會到:①幼兒應盡量少食用生冷食物,在外出歸來或飯前、便后應使用香皂或洗手液等將患兒雙手洗凈,避免幼兒與感染患兒接觸。②幼兒看護人員在與幼兒接觸前應做好手部清潔,尤其是在清除幼兒排泄物之后,注意妥善處理污物。注意對幼兒奶瓶和奶嘴做好清潔,手足口病流行期間,應避免帶幼兒到人流集中或空氣流通差的場所活動[4]。③注意保持家庭環境衛生,保護空氣流通。對于幼兒的玩具、衛生用具以及餐具等應每天進行清潔和消毒。④一旦發現患兒出現手足口病有關癥狀,應及時帶幼兒對醫療機構就診,同時避免幼兒與其他兒童接觸。對于癥狀較輕的患兒可居家休息和治療,不用住院以免出現交叉感染。⑤托幼單位應組好每日晨檢工作,對于疑似手足口病幼兒應及時就診,并對其接觸的物品進行消毒處理。在手足口病患兒數量增加明顯時,應及時將情況報告給相關部門,根據具體疫情通過放假等方式,防止幼兒聚集導致疾病傳播。⑥還應積極做好小兒手足口疫苗接種工作,加強疫苗接種宣教,提高手足口疫苗接種率,降低手足口病發生率。
綜上所述,對小兒手足口病進行綜合性預防控制措施,加強健康教育,對手足口病易感人群進行重點預防,有助于降低各年齡段幼兒手足口病發生率,達到預防和控制疾病的效果。
[1]楊樹海.小兒手足口病的傳染、治療與預防控制措施[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7(7):1-2.
[2]仝蘇黔.探討小兒手足口病的傳染途徑、預防與控制[J].現代養生B,2015,16(9):204.
[3]王文煌.探討2014年靈石縣小兒手足口病流行病學特征及預防控制[J].大家健康,2016,10(5中旬版):23-24.
[4]李桂鏈.基層醫院小兒手足口病的預防與控制措施的探討[J].中國醫藥科學,2017,7(14):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