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波
宣漢縣人民醫院骨科,四川達州 636150
骨科下肢創傷多由外力打擊造成的,患者會出現創傷部位疼痛出血、肢體感覺功能障礙等癥狀,如不及時治療,會導致患者殘疾甚至死亡等后果[1-2]。該文旨在探討臨床急救措施對骨科下肢創傷患者的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2014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骨科下肢創傷患者100例,按照臨床急救方法的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觀察組中男性32例,女性 18 例,年齡 22~64 歲,平均年齡(45.12±7.82)歲,致傷原因:21例車禍傷,高空墜落11例,8例擠壓傷,10例其他傷;對照組中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齡24~65 歲,平均年齡(45.23±8.14)歲,致傷原因:23 例車禍傷,高空墜落9例,10例擠壓傷,8例其他傷;兩組基本資料及病情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給予常規方法治療,先去除患者受傷部位的壞死組織,再使用生理鹽水沖洗傷口,最后解剖修復患者的受傷部位,根據每個患者的實際情況,給予支持治療,同時為了患者感染,要進行相對應的抗生素靜脈滴注;觀察組依照損傷控制理念,給予患者3個階段的治療,第一階段:對患者的出血位置做止血處理,同時清理創傷傷口,遇到患者出現出血性休克時,需采取補償血容量措施,如患者是屬于閉合性骨折,則需用固定架、石膏等做臨時固定,如患者肢體已嚴重損壞,則立即進行截肢;第二階段:評估患者的創傷程度,根據評估結果給予對應的急救處理,評分高于20分的患者,立即轉到ICU進行急救,以防止發生三聯癥狀,評分低于20分的患者,轉至骨科重癥房再進行治療;第三階段:實時監測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同時根據患者的病情,制定合理科學的治療方案。
依據患者的骨折愈合度、X線檢查結果、負重功能、關節靈活度等評定療效,優為X線片顯示對位好,負重功能、關節活動正常及骨折愈合正常,良為X線片顯示輕微下移,負重功能、關節活動基本正常,骨折愈合較延緩,差為負重功能、關節活動差,骨折沒有愈合,總優良率=(優+良)/總例數×100.00%,總優良率越高,說明治療效果越好。不良反應評定標準,數值越高,治療效果就越差。
所有數據由SPSS 21.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由均數±標準差()表示,行 t檢驗,計數資料由[n(%)]表示,組間對比由χ2表達,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對照組患者總優良率明顯低于觀察組,差異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觀察組出現1例創面感染,1例骨不連,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00%(2/50),;對照組出現創面感染7例,3例骨不連,2例肺部感染,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4.00%(12/50),兩組不良反應情況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嚴重創傷患者初始手術期間經常會發生威脅生命的體溫上升、代謝性酸中毒和凝血障礙三聯癥,如不采取簡單有效的急救措施結束并糾正以上異常,患者圍手術期發生死亡的概率高達90%以上,嚴重威脅著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尋找合理有效的急救措施對骨科下肢創傷患者意義非凡[3]。
該文通過比較常規方式和損傷控制理念對損傷控制理念患者進行急救治療,結果發現觀察組急救后的總優良率為96.00%,明顯優于對照組的76.00%,對照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4.00%,顯著高于觀察組的4.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分析原因可能是:代謝性酸中毒是由于患者長時間處于低灌注狀況下,細胞能力處于乏氧代謝狀態,使乳酸堆積在患者體內,造成了酸中毒現象,研究報道,如在受傷24 h內清除乳酸,患者存活率高達100%,而乳酸在受傷24 h后清除,存活率僅有14%,所以根據損傷控制理念實施急救治療,可以有效控制患者體內的乳酸水平,提高存活率;凝血障礙與體溫有密切關聯,患者處于低溫狀態時會影響血小板功能,從而導致凝血因子的減少,對患者進行及時的控制理念急救治療,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體溫,避免患者出現凝血障礙;在依照損傷控制理念下的急救治療方式,可以有效防止三聯癥的發生,掌握最佳的治療時機,從而提高治療的優良率,減少發生并發癥的概率[4-5]。受時間與樣本例數等因素制約,關于損傷控制理念下的急救方法應用于骨科下肢創傷患者的影響,有待臨床進一步研究。
綜上所述,骨科下肢創傷患者應用損傷控制理念下的急救治療,可以有效提高治療優良率,降低不良反應發生概率,保障患者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實際應用價值。
[1]曾進強,李龍,周華喬,等.骨科創傷患者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影響因素及臨床治療[J].中外醫學研究,2016,14(11):21-22.
[2]徐典康.血塞通注射液在循環驅動儀的輔助下治療骨科創傷及術后下肢腫脹患者的療效[J].醫療裝備,2016,29(20):83.
[3]孫剛.綜合治療骨科創傷性患者術后并發下肢靜脈血栓臨床療效觀察[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7,5(12):28.
[4]黎俊豪.藥物預防聯合物理預防在骨科創傷術后并發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醫藥科學,2017,7(4):170-172.
[5]王美勇,張雨,李永超.探討損傷控制在骨科下肢創傷臨床急救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6(31):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