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云
宿城區人民醫院心內科,江蘇宿遷 223800
隨著醫學的不斷進展,針對糖尿病的治療有了很大進展,但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并發癥的發生仍較常見,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1-3]。因此,采取有效的治療方案顯得尤為重要。該研究隨機選取80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為研究對象,探究當歸四逆湯足浴聯合西藥治療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效果。
隨機選取2016年2月—2016年12月改、該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40例。其中治療組患者男26例,女14例;年齡(56.3±3.1)歲;病程(7.4±2.2)年。對照組患者男22例,女18例;年齡(54.4±3.8)歲;病程(7.6±2.4)年。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行常規治療,維持血糖在正常水平。主要采用胰島素治療(國藥準字:J201400321,皮下注射方式,1次0.5~1.0 IU/kg體質量,1次 /d),甲鈷胺治療(國藥準字:H20131120),口服方式,1次/片,0.5 mg/片,3次 /d)。治療組則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當歸四逆湯足浴治療。當歸四逆湯足浴的方劑組成為當歸15 g,生草烏15 g,生甘草15 g,桂枝15 g,透骨草20 g,伸筋草20 g,川芎10 g,細辛5 g,雞血藤5 g,水煎2~3L,采用藥用恒溫足浴盆進行足浴30 min~1 h。上述治療均為4周為1個療程,2個療程后分別觀察和比較兩組患者的神經電生理變化情況(神經電生理變化情況:腓總神經、脛神經、腓淺神經傳導速度)、血液流變學指標的變化情況,綜合評價兩組療效。
顯效:患者的四肢麻木、疼痛癥狀得到明顯改善,神經電生理和血流變指標恢復到正常健康水平。
有效:患者的四肢麻木、疼痛癥狀、神經電生理和血流變指標等均有所改善,但未恢復到正常健康水平。
無效:患者的四肢麻木、疼痛癥狀、神經電生理和血流變指標等未得到改善,甚至病狀加重。
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00%。
該實驗中,對實驗數據的相關處理及分析,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神經電生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治療組的腓總神經、脛神經、腓淺神經的傳導速度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血液流變學指標差異均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治療組的全血粘度、血漿粘度、紅細胞壓積的改善情況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患者治療前后神經電生理變化比較(x ±s)

表2 患者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變化比較(x ±s)

表3 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的臨床總有效率為95.0%(38/4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77.5%(31/4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3。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病因較為復雜,目前尚未完全明確,主要致病因素為糖、脂、蛋白的代謝紊亂[4]。傳統的治療方法主要為常規西藥降糖治療和飲食控制保守治療,維持血糖在正常水平,但效果并不理想[5]。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在中醫上屬于“痹證”“萎證”的范疇,寒氣凝聚于體內,導致氣血凝滯,阻塞經絡,久病成瘀。
該研究選取80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究當歸四逆湯足浴聯合西藥治療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效果,結果顯示治療后,治療組的腓總神經、脛神經、腓淺神經的傳導速度均明顯高于對照組;治療組的全血粘度、血漿粘度、紅細胞壓積的改善情況均明顯優于對照組;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5.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7.5%(P<0.05)。結果表明當歸四逆湯足浴聯合西藥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療效確切,明顯優于單純西藥治療,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
[1] 劉柏勝. 淺談末梢神經病變的治療作用[J]. 內蒙古中醫藥,2011,22(13):19-23.
[2] 于翰,柳潔.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研究進展[J]. 山西醫藥雜志,2007,36(9):731-734.
[3] 丁桃英. 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合并末梢神經病變[J].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2,18(11):29- 39.
[4] 錢力維,陳曉雯,楊春青. 益氣活血通痹法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40例[J]. 安徽中醫學院學報,2011,17(3):22-26.
[5] 忻維克,左玉華,魏麗,等. 活血通絡方足浴改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癥狀療效觀察[J]. 福建中醫藥,2007,12(6):9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