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云倩
鄭州大學附屬洛陽中心醫院,河南洛陽 471000
剖宮產術以往多數都用于難產產婦或者高危妊娠產婦中,是保證母嬰安全的一種手術措施。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逐漸改變對剖宮產術的認識,以及剖宮產術安全性的提升,促使剖宮產率逐年上升[1]。但剖宮產術后經常合并負性心理以及下肢深靜脈血栓等并發癥,對產婦術后生活造成嚴重影響。現對筆者分析的54例剖宮產孕婦護理結果予以報道。
筆者研究的54例樣本數據均從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間收治的剖宮產孕婦中選取,所有孕婦均滿足手術指征,排除心肺功能不健全、心血管疾病等孕婦,以隨機數字表法對孕婦予以組別均分,每組包括27例,參照組孕婦中最大年齡為43歲,最小年齡為20歲,中位年齡為(31.23±5.11)歲;實驗組孕婦中最大年齡為44歲,最小年齡為21歲,中位年齡為(32.53±5.54)歲。利用統計學軟件處理分析此次筆者研究的54例剖宮產孕婦基礎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參照組孕婦中予以常規護理,依據婦產科一般性護理措施進行產前護理,產后6 h采取去枕平臥,5 h之內開展心電監護,對患者血壓、尿量等進行密切觀察,術后7 h可食用流質食物,適量進行床上活動,24 h之后選取床上半臥位,術后2 d將導管拔除。實驗組患者開展針對性護理干預,①心理護理,術前孕婦可能出現不良情緒,因過度擔心手術費用以及安全性引發負性心理,護理人員需要及時與患者溝通,構建護患良好關系,獲得患者的信賴,了解孕婦心理需求以及心理變化,以和藹、熱情的態度來給予孕婦心理疏導。②術前護理人員詳細為孕婦以及家屬闡述剖宮產相關知識,讓孕婦充分掌握手術安全性,最大限度消除孕婦不良情緒,告知術后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誘發因素,提醒孕婦術后適量鍛煉的意義與重要性。③飲食護理,護理人員告知孕婦術前術后健康的飲食計劃,詳細為孕婦闡述下肢深靜脈血栓與健康飲食的關系,術前予以孕婦低脂肪、易消化、高纖維素等食物,多食用果蔬,且也需要足夠飲水,來確保顯著降低血液粘稠度。術后6 h以后可進食流質食物,確保孕婦大便通暢,防止形成負壓引發肢深靜脈血栓。④術后鍛煉護理,術后早期鍛煉可有效預防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術后2 h進行第1次翻身,且每間隔2 h開展1次翻身,輕柔按摩孕婦下肢,在麻醉解除之后,指導孕婦進行主動活動,每天進行腓腸肌的收縮運動,最少進行四次活動,伸直以及緊繃雙腿,保持8 s之后,產婦能夠下床活動時護理人員鼓勵盡早下床活動,促進孕婦下肢血液循環,但是不可長時間活動,避免過于勞累。⑤在孕婦入院之后,護理人員需要保持室內空氣清新,經常通風,控制室內溫度與濕度,同時告知孕婦家屬不可在病房吸煙。⑥氣壓治療儀是物理性治療儀,氣壓治療儀運行中氣囊進行充氣,隨著不斷增加氣囊壓力,自遠心端到近心端順序擠壓與按摩肢體,反復周期性進行加壓,被動收縮、舒張肌肉,促進下肢靜脈血液回流。加壓時會排空靜脈血管內血液,增加回流速度;驟然減壓過程中迅速充盈靜脈血管,提升血流速度。因增大血流速度,隨之增大局部血流量,進而提升氧以及營養成分供給,增加機體新陳代謝,增加吸收滲出液速度,促進病理產物的排泄與代謝,具有防止血栓形成以及消除腫脹的作用。
觀察兩組剖宮產孕婦負性心理、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等指標。
應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研究此次診治的54例剖宮產孕婦所有臨床數據,兩組剖宮產孕婦經對癥護理之后負性心理、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采取率(%)的形式表示,予以χ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剖宮產孕婦負性心理總發生率顯著低于參照組患者負性心理發生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剖宮產孕婦負性心理對比
實驗組剖宮產孕婦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例數為1例,發生率3.7%,參照組剖宮產孕婦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例數為7例,發生率25.92%,(χ2=5.2826,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資料研究顯示國內近年來剖宮產率直線上升,不少區域已經達到50%,進而隨之提升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幾率。在剖宮產手術后下肢靜脈血栓是常見的一種并發癥,損傷靜脈血管壁,血液處于高凝狀態或者高度黏稠[2],且血液循環較慢,十分容易引發下肢深靜脈血栓。孕婦產前雌性激素增加,促使提升凝血因子水平,血液始終處于高凝、高黏的狀態,剖宮產后產婦不能輕易活動,下肢長期維持一種姿勢,進而導致局部血液循環障礙。此外也因麻醉效果松弛下肢肌肉,降低收縮功能,導致血液循環障礙,最終誘發下肢深靜脈血栓。不少孕婦因不能了解剖宮產有關知識,經常出現負性心理,影響預后[3-4]。為了降低產婦負性心理以及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需要予以術后產婦有針對性的護理。有針對性護理干預可顯著提升滿意度以及護理質量,是以人為本的護理干預模式,以便于為孕婦提供無縫隙、優質的護理服務[5-6]。
筆者分析顯示,兩組孕婦在負性心理、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方面存在顯著差異。
綜上所述,在剖宮產孕婦中實行針對性護理干預,可改善負性心理,降低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幾率,具有廣泛應用的臨床價值。
[1]王衛靜.護理干預對剖宮產孕婦負性心理及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作用探討[J].安徽醫藥,2013,17(9):1620-1621.
[2]宋燕.綜合干預對剖宮產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影響[J].現代實用醫學,2014,26(7):911-913.
[3]孟建芬.探討圍產期護理干預對預防剖宮產下肢深靜脈血栓的作用[J].健康前沿,2016,23(4):37.
[4]陳杰麗.圍產期護理干預對預防剖宮產下肢深靜脈血栓的作用[J].醫藥與保健,2015(9):136-137.
[5]段冬梅.剖宮產產婦行護理干預對降低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的意義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3(5):79.
[6]黃艷萍.剖宮產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的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21):52-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