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甜,邢瑩瑩,馬愛玲
鄭州大學附屬洛陽中心醫院,河南洛陽 471000
選擇全膝關節置換術治療膝關節屈曲攣縮畸形,能將病灶有效切除,對畸形進行有效矯正,讓患者的疼痛得以有效解除,并對患者的膝關節功能進行有效改善[1]。該院于2014年2月—2016年2月選擇全膝關節置換術治療膝關節屈曲攣縮畸形患者,取得了令人滿意的療效,現對圍術期護理方法進行如下總結,現報道如下。
該研究所選對象為該院收治的接受全膝關節置換術的膝關節屈曲攣縮畸形患者40例,男女患者人數分別為11例、29例;患者年齡為51~84歲,平均年齡為(71.6±3.2)歲;33例患者為類風濕性關節炎,7例患者為骨性關節炎;2例患者為重度屈曲,11例患者為中度屈曲,27例患者為輕度屈曲。
(1)術前護理:①功能鍛煉:通過術前早期合理的功能鍛煉,能有效促進關節功能恢復,避免出現關節粘連[2]。護理人員應在術前3 d對患者進行指導,讓其開展股四頭肌鍛煉,每天進行2~3次鍛煉,鍛煉時間為20~30 min/次;并開展膝關節屈伸運動,每天進行2~3次鍛煉,鍛煉時間是10~20 min/次,鍛煉強度應該以患者耐受為宜。加強術前功能鍛煉,能讓肌力和關節活動度有效增加,促進術后膝關節功能的恢復。②心理護理:護理人員應加強和患者的交流溝通,態度應保持熱情,詳細告知患者手術的作用和基本步驟,邀請治療成功的患者現身說法,讓患者的自信心顯著提高,讓其不良情緒有效緩解,讓患者的心態保持平穩,讓手術的開展更加順利。
(2)術后護理:①嚴密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術后24 h護理人員應對患者的神志變化進行嚴密觀察,讓患者的呼吸道保持暢通,定時對患者的血氧飽和度、心率、血壓和呼吸進行記錄,進而來對患者的病情變化進行及時發現。②傷口護理:術后1~2 d,護理人員應對患者的傷口滲血進行嚴密觀察;引流管應保持暢通,并對引流液的量、性質、顏色進行嚴密觀察,對出血征兆進行及時發現;術后4 h如果患者的出血量超過500 mL,同時存在心率加快、頭暈等癥狀,則可能出現失血性休克,護理人員應及時告知臨床醫生,對患者進行對癥處理。在患者每天的引流量小于50 mL時,則可以拔除傷口引流管。③體位護理:術后患者應選擇去枕平臥位,在膠枕上放置患肢,并伸直,讓腘窩處保持懸空狀態,患肢膝關節應保持伸直懸空,進而來對膝關節屈曲攣縮進行有效預防;6 h后護理人員則應適當抬高床頭,術后第2天應協助患者選擇半坐臥位。④疼痛護理:術后護理人員應認真評估患者的疼痛程度,為患者提供有效的心理疏導,選擇松弛暗示療法來對患者的疼痛程度進行緩解;如果患者疼痛劇烈,則應及時告知臨床醫生,嚴格遵醫囑給予鎮痛藥物治療,進而來有效緩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如果患者的疼痛時因為彈力繃帶包扎過緊所導致的,則應松解彈力繃帶,然后重新包扎,進而來緩解疼痛。
(3)并發癥護理:①下肢深靜脈血栓:術后護理人員應對患者的患肢顏色、皮溫、疼痛、腫脹程度、足背動脈搏動情況進行認真觀察;告知患者應讓臥床時間盡量減少,及時開展肌肉等長收縮活動和關節被動活動,進而來對淋巴回流和靜脈回流進行改善,讓血液瘀滯有效減輕,進而來對下肢深靜脈血栓進行預防。②墜積性肺炎:患者在術后第1天應選擇半坐臥位,對患者進行鼓勵,讓其開展擴胸運動、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嚴格遵醫囑采用霧化吸入或者化痰藥物治療;定時協助患者翻身拍背,促進痰液排出。③膝關節感染:護理人員應嚴格遵醫囑對患者進行抗生素治療,進而來對感染進行預防,對皮膚是否存在感染跡象進行認真觀察,切口敷料應保持干燥和清潔,嚴格執行相關的無菌操作原則來進行換藥;如果患者伴糖尿病,則應對原發病進行積極治療。
④康復訓練: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積極開展康復鍛煉,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等張和等長運動、主動和被動運動相結合。術后1~2 d應指導患者開展壓腿訓練;在引流管拔除后則應指導患者進行膝關節伸曲訓練;并平臥在床上,開展直腿抬高訓練。
該次實驗數據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其中組間計量資料對比采用t檢驗用(x±s)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全部40例患者中,屈曲畸形完全矯正患者共36例,4例患者殘留5~15°的屈曲;術后并未發生并發癥。術后美國膝關節協會(KSS)評分、膝關節功能評分均顯著優于術前(P<0.05),如表 1。
表1 手術前后的KSS評分、膝關節功能評分觀察[(),分]

表1 手術前后的KSS評分、膝關節功能評分觀察[(),分]
?
臨床研究發現,強直性脊柱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等是引起膝關節屈曲攣縮畸形的主要原因[3]。現階段臨床中在對膝關節屈曲攣縮畸形患者進行治療時,全膝關節置換術的應用非常廣泛,而科學的圍術期護理則是提高臨床療效,降低并發癥的關鍵。通過術前功能鍛煉和心理護理,能為手術的順利開展打下良好基礎;術后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并加強傷口護理、體位護理、疼痛護理和并發癥護理,能對患者的疼痛程度進行有效緩解,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加強患者的康復訓練則能促進患者膝關節功能恢復,讓患者生活質量顯著提高。
綜上所述,在對膝關節屈曲攣縮畸形患者進行全膝關節置換術治療時,為其提供有效的圍術期護理,能讓并發癥發生率顯著降低,促進患者疾病康復。
[1]左玫.人工關節置換術治療膝關節屈曲攣縮畸形的護理體會[J].醫學信息,2012,25(5):217.
[2]武迪,段敏,王衛青,等.全膝關節置換術后膝關節腫脹、疼痛程度對膝關節功能的影響及護理[J].中國醫藥導報,2012,9(9):128-129,134.
[3]程凌燕,高立紅,王偉麗,等.全膝關節置換術圍手術期規范化疼痛護理管理的實施與效果[J].護理管理雜志,2013,13(5):356-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