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鵬輝
這兩天,一篇題為“當心,這些視頻正流入中國,毒害你的孩子!”的微信文章“刷爆”朋友圈,文中提到國外一些個人和公司將兒童熟悉的卡通人物包裝成為血腥暴力或軟色情內容,甚至是虐童的動畫或真人小短片,悄悄流入中國。
作為一名兒童文學作者,這件事讓我聯想起前些年一本名為《令人戰栗的格林童話》的書,寫法顛覆、風格暗黑、內容血腥,竟然還有出版社出版,讓其流通市場。這是出版機構在品質把關方面存在嚴重過失。
如果我們吃的食物不衛生,頂多會吃壞肚子。但如果給孩子看的內容思想不正確、價值導向有問題,那便是將一顆假丑惡的種子,埋在孩子心底。
近年來,家長們越來越重視兒童閱讀,這是一件好事。但我們也得承認,在童書領域,尤其是圖畫書方面,國外引進書籍占據著很大比例。我們并不反對孩子在童年時閱讀優秀的國外童話,但在中國日益走向民族復興的新時代,我們需要更多從民族文化中攫取優秀的部分加以提煉升華。
當然,不管是舶來還是本土,出版方在出版作品之前,都要留心再留心、精選再精選。前段時間,商務印書館山西分站邀我對一些傳統的民間故事進行改編,擬以繪本的形式出版。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民間故事里有許多成分,并不適合現在的孩子閱讀。比如:有一篇民間故事,講到孩子不孝,天天吃喝嫖賭抽。“吃喝嫖賭抽”這些字眼不適合孩子閱讀理解,所以,在不影響情節的情況下,我將之改為“游手好閑”。
再有一篇《三貓獻藝》,故事里講到:母親希望三個孩子在外學藝,結果,三兒子學習的技藝,竟然是偷的技藝。三兒子專偷富人,救濟窮人,母親覺得這樣的行為是正確的,并加以鼓勵。乍一看,這就是武俠世界里劫富濟貧的俠客行為。但不管偷窮人還是偷富人,“偷”這個行為本身就是違法的。這樣的故事不能選用,必須刪掉。
在這方面,大多數出版機構是很謹慎的,但也有些出版機構,為了盈利趕工,粗制濫造、選取的插圖低劣、故事脫離時代。比如某個故事里講到女媧用泥巴捏成的人屬于高貴的人,用樹枝甩濺的泥點變成的人,就是低賤的人。這樣的內容就不該堂而皇之地在市場上流通。
兒童文學,是真善美的文學,是滋養孩子童年的文學。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需要閱讀這樣的優秀作品。有人說:童話故事都是假的,社會如此復雜,孩子們不應該看童話。這種觀點是片面的。童話故事雖假,但只要傳遞的感情是真實、感人、溫馨的,就屬于優秀的童話故事。
無論什么時代,我們都需要把真善美的故事送到孩子手里。以前我們只能選擇傳統書店。但現在,我們對故事的選擇更多樣化,可以在手機端或者視頻客戶端下載一些故事來聽或者觀看。但不管選擇何種方式,我希望大家確定一點:選擇的故事必須充滿正能量,能夠引領孩子們變得更好。▲
(作者是兒童文學作家,筆名“小酷哥哥”)
環球時報2018-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