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子
最近美國出了一本披露白宮內幕的暢銷書,讓美國總統特朗普的精神狀態和智力成為輿論焦點。特朗普發推特怒氣沖沖地宣布他最大的財富是精神穩定和聰明,自己是一個“非常穩定的天才”。有媒體向白宮索要特朗普智商測試分數,但沒有回音。
一個人智力的高低并不是靠自己說的,別人能夠通過其言行感覺出來。但感覺畢竟是很主觀的,人們希望有一個客觀標準來衡量人的智力,智商測試因此誕生。實際上智商只是測試了智力的某些方面,并不能全面評估一個人的智力。智力是非常復雜的現象,沒有什么簡單的測試能夠全面反映,也難以定量。但是在找到更恰當的評估智力的方式之前,智商測試還是可以作為評估智力的一項指標存在。
智商測試是想要測出一個人天生智力的高低,理論上不應受后天因素的影響。實際上并非如此。一個人智力的高低大約只有一半是基因決定的,營養、教育等后天因素的影響同樣重要,智商高低也不例外。
從1932年到1978年,美國人平均智商每過十年就上升3點,這被稱為弗林效應,在其他國家也有類似現象。這顯然不可能歸為基因改變的結果,只能是后天因素造成的。其中一個因素是教育。學生們對智商測試這種考試方式更為熟悉,也就容易獲得更好的成績。
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是營養的改善。營養不良會對胎兒、兒童的大腦發育造成不良影響,從而導致智力低下。其中很關鍵的營養素是碘。孕婦、兒童缺碘是兒童智商低的重要原因。美國在1924年開始推廣碘鹽。有學者比較了在1921-1927年出生的美國軍人的智商,發現在1924年之后出生的軍人比1924年之前出生的智商高出15點,在全美范圍內,碘鹽平均讓美國人智商增加了3.5點。
但在發達國家,智商增長趨勢可能已經到頭,甚至出現下降。例如,丹麥軍人的智商從1988年到1998年增加了1.5點,但是從1998年到2004年反而降低1.5點。英國14歲兒童的智商從1980年到2008年降低了2點多。
有人把這歸咎于人類遺傳質量的下降,這是說不通的,人類基因庫不可能在短期之內出現大的改變。更合理的一個解釋是發達國家近年來接受大量發展中國家移民,發展中國家因為營養、教育比較差,平均智商相對較低,其移民拉低了發達國家的智商。這些國家的極右勢力把這作為反對接受移民的理由之一,這是誤把智商當成是天生決定的。移民后代在享有發達國家的營養、教育后,智商又會上升。
發達國家的智商下降可能還有別的因素,例如,發達國家的兒童雖然無營養不良之憂,但是高糖分、高脂肪的不健康飲食也許也會對兒童智力發育有不良影響。而且,現在的小孩沉迷于電子產品,閱讀能力不如以前的小孩,也會影響智商測試結果。這些因素如果是真的,更值得重視。▲
(作者是旅美學者、科普作家)
環球時報2018-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