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華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對歷史課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升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效率是重點內容,需要教師運用不同的教學途徑進行探索歷史課堂,通過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的轉變來提高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效率。本文主要針對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效率進行探討,同時也對高中歷史課堂的教學效率和途徑提出相應策略僅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效率;途徑
伴隨素質教育和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深化,也給教師的教學帶來了非常大的挑戰。高中歷史教學是一個長期性的發展過程,但是在教學的過程中仍然會存在很多的問題,這對于提高學習的學習效率也是一個關鍵問題。歷史課其實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課程,學生需要從教學方式上掌握教學的要領,讓學生不斷的進行感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實現課程理念的不斷推進。
一、對課程進行準確定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進行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對于教師的課程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對于整個課程教學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教師在進行歷史教學的過程中,需要結合新課標的實際要求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進行教學目標的精確制定,實現學生、班級以及教學內容等方面的明確性定位,在進行學生歷史素養培養的同時還能夠實現學生愛好特長方面的個體性發展[1],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不斷提高,實現學生在情感、知識上的綜合,實現精神與社會責任的統一。
例如:在進行《對外開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學過程中,針對社會風俗上的轉變,教師在進行教學目標的定位過程中需要從情感、價值觀以及態度等方面入手,在整個教學置于現代化中國社會的發展,讓學生認識到社會發展的必然性,其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讓學生在學習中實現唯物史觀上的充分了解。
二、教學方式的多樣化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學習效率的關鍵。學生要善于開發和利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豐富自身的情感,并且勇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真實感受。教師在進行歷史教學的過程中,教學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選擇更加合理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激發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進而能夠更加積極的參與到實際的課堂學習之中。首先,注重課堂導入的作用,實現學習興趣的激發。俗話說:萬事開頭難。也就是說,更加別致、新穎的課堂導入對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同時也能夠為教師的課堂教學提供重要的發展基礎。因此,教師在歷史課堂教學中,需要注重導入的重要作用,通過更加新穎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能夠進入實際的學習狀態,實現歷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教師通過情境性的導入、故事性的導入以及舊知識引入新知識等方式來進行導入,通過教學內容、學生實際情況的綜合性考慮來選擇更加適合的課堂導入方式,實現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注重情節懸念上的設置,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高中學生仍然存在著對于新事物的好奇心,因此通過新奇刺激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教師可以利用這個特點來進行疑問的預設,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此外,大多數的學生存在著一種不服輸的心理狀態,教師可以利用這樣的心理引進競爭性的教學機制,通過各種教學競賽活動的組織來營造更好的學習氛圍,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實現學習自信心的提高。
三、利用多媒體教學解決學生的教學難點
歷史承載著中華五千年的事例,歷史教學讓學生產生一種情感的共鳴。傳統的歷史教學中,教師枯燥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學習效率并不高。新課程改革注重多媒體教學方式
[2]。多媒體教學方式實現了聲音、影響、圖片、文字等多方面綜合性,具有非常強的直觀性,實現靜態向動態性的轉變,改變了過去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實現了歷史內容的模擬和再現。教師在進行多媒體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多媒體方式來將過去抽象性的內容進行具體化,實現歷史直觀和形象的再現,提高學生的歷史理解能力以及課堂感知能力,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難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學生學習興趣。
例如:在學習《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時,首先讓學生掌握梭倫改革前的社會狀況以及梭倫改革的各項措施,進而讓學生認識到梭倫改革是雅典政治經濟發展的比人。在此基礎上,希望學生能夠領會改革在社會面臨巨大轉型的關鍵時期的重要性,可以塑造一個嶄新的國家,可以為國家的發展帶來穩定和繁榮。學生的積極性立即被調動起來,積極地參與談論,學生踴躍舉手到前面演示自己同意采用某方面作戰的理由,這樣的教學方式使原來靜止的內容變得直觀形象,枯燥的內容變得生動具體,歷史課堂被激活了。
四、優化課堂訓練和講評及時鞏固教學成果
優化課堂訓練也是一種新的教學方法,能彌補教學過程中的不足。教師要對歷史課堂訓練作用給予正確的認識[3],從而引導學生將其作為基本史學學習的重要方法是更為關鍵的。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把少量的課堂小練習讓學生做是極為必要的,同時,教師還應注重講解意識和技術的優化,在講鼴練習時力求精當和明白以及精彩。脫離實際和對課文內容機械死板的背等等為傳統中學歷史教學瓶頸。學生不具備以已知對未知進行說明,以史為鑒的能力也沒有得到培養,在新情境和新材料狀況下。就會茫然不知所措,根據這種情況,在練習設計上要側重學生對基礎歷史知識的掌握。還應注重深度的把控,盡量采用新穎性的材料,與生活貼近,這樣可以把學生練習欲望激發出來。同時還注重把相關高考題找給學生,讓學生做,這樣學生就會體會知識的重點[4]。
例如:在學習《新中國初期的政治建設》時,教師讓學生認識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特色。有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靈活地運用,又能讓學生掌握高考試題題型和難度,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學習信心的增強。總之,就學生對問題的探究與解決而言,課堂訓練的地位應給予充分的重視,這是使課堂教學得到切實提高的有效手段[5]。
五、結語
新時期教學模式的轉變,也給高中的歷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歷史教師,我們應認清形勢,在教學中順應歷史教學改革的模式,探索出適合學生發展的道路,爭取以最科學的方法和策略提升課堂實效,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盛長發.如何提高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效率的途徑[J].學周刊,2016(06)124-125.
[2] 孫曉民.淺談如何提高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效率[J].學周刊,2016(10)112-113.
[3] 黃胡晴.提高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效率淺思[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5(03)126-127.
[4] 吳國君.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初探[J].速讀旬刊,2016(8).
[5] 徐盛前.高中歷史有效教學初探[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0(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