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春
【摘 要】當前高速發展的工業制造業進入4.0時代,而實際面臨的問題是各高校相關專業畢業生無法滿足企業對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本文基于“工業4.0”時代對人才的需求進行了研究,并以數控專業、機電一體化專業為例,通過對從專業設置改革、課程設置改革、考核方式改革,對我國高職教育高端技能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提出一些基本思路。
【關鍵詞】工業4.0;人才培養;改革與創新
當前,世界范圍內出現以人工智能、物聯網絡、智能制造、無人駕駛和新材料為引領的新一輪技術創新浪潮。智能制造特別是物聯網技術發展正在對傳統制造領域的發展模式帶來前所未有的影響。在另一個層次來說,制造業的網絡化、智能化已成為下一個藍海。例如德國政府對“工業4.0”的支持不遺余力,即使從宣傳角度也已經做到了極致,其核心是智能工廠、智能生產和智能物流,旨在通過“互聯網”、“物聯網”和“物流網”,把生產過程、生產設備與人建立緊密聯系,達到有創造到制造過程中的數據共享,實現產品全生命周期和全制造流程的數字化?;谶@些變革,教育部對當前高職教育提出的最新培養目標是“高端技能型人才”。
由制造向智造過度給高職教育提出更高要求。經過對我國制造業中高端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分析與調研,明晰我國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了解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規律,精確定位高職高端技能人才培養目標。對高等職業教育學校的人才培養各環節開展研究,構建高端技能型人才培養新模式,提高高端技能人才培養的效率和效能,促進教育環節與就業環節深度融合,形成有高等職業教育特色的職業發展范式,服務于我國高端制造業的發展意義重大。
為了使高職教育培養階段科學組織教學,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就必須針對相關專業組建完備的教學資源。教學資源組建包括教學軟、硬資源兩部分的開發。教學軟資源的開發,是指教學文件的開發,由基本教學文件和輔助教學文件組成。基本教學文件主要包括DACUM能力圖表,專業教學大綱,教學任務、實習實訓大綱及實施方案,教材、實驗任務書,各環節能力考核標準等。輔助教學文件主要包括專業教學手冊,計算機輔助教學CAI課件, 教學資源軟件平臺等。教學硬資源的開發,主要是師資隊伍建設,實驗室建設、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圖書資源和計算機網絡資源的開發建設等。
高端技能型人才培養是高等職業教育的核心內容,是高等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生命線和保障線。以創新高技能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為目標,以實踐技能為核心,以工作任務、項目課題為驅動,以做中教、做中學一體化教學為基本教學方法,以校內創新實踐和校外各級競賽為依托,進行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索,解決長期困擾高職院校培養人才動手能力差的現實問題。繼續進行一下三個方面的改革與創新。
第一個方面,專業課程設置的改革與創新。
高等職業教育肩負著為地方培養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需要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培養目標具有極強的職業崗位針對性。高職教育的課程設置必須面向區域經濟建設,堅持培養行業科技進步急需的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技術應用性人才的能力定位,認真研究和選擇高職課程模式,有效開展課程建設,須對相關專業就業后的崗位要求、工作能力要求、職業規范進行分析和總結,將專業用人要求的各方面內容嵌入到課堂教學環節,以知識能力的培養和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為主線,制定工學單元模塊按照“教學過程與工作過程緊配合,單元教學內部知識、能力、素質緊配合,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緊配合,學校與企業緊配合”的原則,堅持人才培養目標與產業人才規格相對接,人才培養過程與產業工作過程相對接,專業教學內容與行業職業標準相對接,從而確保高職培養高技能人才培養目標的成功和有效實現。
以生產一線高技能人才為培養目標,以學生為核心,以教師為主體,以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為依據,多種形式、多種方法所實施的教學活動。首先構建校企合作平臺,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借助與多家知名企業合作的萬企千校平臺,利用職業培訓聯盟,以區域產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為依據,設置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的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的對接、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的對接以及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的對接。其次構建與企業崗位接軌的課程標準。
以數控技術專業和機電一體化專業為研究實例,根據數控加工相關工作崗位的具體要求以及國家職業資格標準,分析梳理出高端技能人才應具備的知識基礎主要包括機械設計、加工操作和機床維護三個方面。
第二個方面,實踐教學的改革與創新。
實踐環節是高職教學特色的核心和靈魂。改善校內外實習設施,完善實驗實訓基地建設是高職學校建設的一個長期任務,也是高職教育實現其“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物質保障。我校區實踐實現了“2+1”教學實踐模式,1年的企業頂崗實習實現了在實踐中學習、在工作中學習,使學習過程變得更有趣味并保證教學質量。在校學習期間的校內實訓、技能競賽、參加國家級的機械設計制造大賽、畢業設計等,使學生實踐變得豐富多彩;現代制造中心為學生提供實踐創新的條件,學生可借助制造中心參加機械設計制造大賽,從中培養一批具有創新能力的拔尖人才。
第三個方面,工學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的改革。
能力培養是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核心。我們基于本校辦學特色,針對考試考核的方法進行了顛覆傳統的改革。學校課程考試首先要實行教考分離。考試考查過程中結合課程的教學目標不同采用了閉卷筆試、開卷筆試、實踐操作測試等多種方法,加強實操能力的考核過程。根據不同專業將社會職業水平認證結合起來,把在校學習階段就能夠完成相關職業資格認證,是學生畢業后即可被用人企業所認可,建立各專業的能力考核方案,建立頂崗實習考核總結制度和成果鑒定制度,建立“能力”主導的質量評估標準??己嗽u價體系的改革對學生的學習過程評價更合理客觀,并貫穿于整個教學實踐活動中,且與職業資格、專業技能相結合,致力于高端技能型人才培養的目標。
通過課題研究與實施旨在對高端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和創新,解決人才培養技能不足的問題,通過對課程及教學方法、實踐教學環節及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改革,使培養模式能與信息化時代接軌,使培養的學生能夠滿足經濟社會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為區域經濟建設和老工業基地騰飛提供高端技能型人才保障。
高職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教育思想、觀念改革為先導,以教學改革為核心,以教學基本建設為重點,注重提高質量,努力辦出特色。通過借鑒與我校有合作關系的俄羅斯、加拿大的院校成功的做法,結合實際,通過對高職高專從專業設置改革、課程設置改革、考核方式改革,對我國高職教育高端技能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提出一些基本思路。這些思路模式對國內高等職業教育均有示范和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若干意見(教職成[2011]12號文).
[2]沈霞.文化浸潤:高職院校創新人才培養的路徑探尋[J].職業與成人教育,2010.12(12).
[3]文益民,周勁松.創新型高技能人才培養的探索,湖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
[4]黃哲學,曹付元,李俊杰,陳小軍.“互聯網+教育”背景下互動相融教學模式的建構[J].2016,5(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