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娟娟
摘要:新課程改革以來,我國教育部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調整了教育教學的重點,更加注重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師更要以此為教學目標.而傳統的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只是一味地為學生講解知識,學生也只是單純的聽講,師生之間沒有任何的交流與互動,學生也沒有任何的自主意識、創新意識,而且學生也只是簡單的了解了一些物理知識,能力方面沒有任何突破,更提不上創新能力的發展.因此,教師要改變傳統觀念,推動學生自主探究,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那么在高中物理教學中要如何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對此我主要有如下幾點體會。
關鍵詞:高中物理;創新能力;教學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
在傳統的教學觀念中,師生關系往往處于一個十分不平等的地位,教師在課堂上幾乎擁有所有的發言權,而學生只能被動地聽課,這就使得學生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缺乏參與感。很多學生認為,教學工作是教師的事情,自己只要負責學習就可以了。事實上,這種觀點是非常片面的。所謂教學活動應該是教與學兩者相互統一的過程,缺少了“教”或缺少了“學”的過程都不能稱之為真正的教學活動。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被動地接受知識并不能稱之為真正的“學”,真正地“學”需要學生發揮一定的主觀能動性,把從教師那里接收到的知識通過自己的吸收、分析、整理,轉而變為自己的知識,這才是一個真正的學習過程。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建立一個民主平等的課堂環境,讓學生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動參與者,而非被動的接收者,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擁有充分的發言權,這樣不但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夠為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一定的空間。
二、創設生活情境
物理與社會生活及生產技術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我們進行物理學習必須貼近生活,只有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學生才能真正發揮自身的創新能力。具體來說,一方面,物理知識可以推動社會生產技術的變革,另一方面,社會生產技術也是物理知識的一大來源,正因如此,教師應該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創設生活化的情境,以此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活動效率,真正實現學生由被動向主動的轉變。要實現這一目標,第一步是對生活資料的搜集,教師要結合搜集的資料設計生活化的課堂導入環節,引入生活實例,結合生活素材從物理學科的角度引出課題,消除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生疏感”。我們以“牛頓第三定律”為例,眾所周知,牛頓三大定律在我們生活中的應用范圍很廣,尤其是第三定律,例如直升機的起飛,火箭為什么向后噴氣,人為什么在向前跑的過程中用力捶墻手會感覺疼痛等都是第三定律的體現,可以說牛頓第三定律對于社會發展而言十分重要。教師在導入時可以選取上述例子中的一個,作為課堂教學的導入,由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普遍現象人手,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另外,教師要學會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使學生體會物理學習的價值,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對于高中物理所涉及的一些抽象而難以觀察的現象和規律,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幫助學生理解,利用圖表、視頻、錄像等進行直觀形象的演示,彌補普通演示的缺憾,這種動態的演示過程也能夠培養學生的動態思維能力,從而獲得更加活躍的課堂效果。
三、設計開放性問題
設計開放性問題,可以促進學生思維方式的轉化,強化思維創新意識,培養創新思維能力在物理教學過程中,以某一物理問題為擴散點,有效地進行擴散、充分使用開放條件,引導學生多途徑,全方位的思考,使多個知識點在具體問題中相互溝通和綜合。設計開放性問題,要與生產生活實際和最新的科技發展密切聯系,關注社會熱點問題和焦點問題,富有前瞻性、綜合性,探究性和應用性。物理問題往往具有不同的探索思維,具有不同的解答方法。在分析問題的過程中,鼓勵學生求異思維,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和綜合思維能力,將一個復雜的問題分解為幾個簡單的問題,將一個復雜的過程分解為幾個簡單的過程,應用遞推的方法,尋找它們之間的共同規律,掌握常用的物理解題方法。
四、改革實驗教學,營造創新氛圍,培養創新能力
實驗教學是物理教學實施創新教育的重要基礎和手段,實驗不僅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實踐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也是為學生創設創新氛圍,培養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提高科學素質的有效途徑。當前實驗教學普遍存在著只重視簡單的操作練習。教材中的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從器材、方法到表格設計都是按照規定好的步驟和方法進行實驗,教師很少去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索,有些學生在實驗中只是依葫蘆畫瓢,根本不能領會實驗的原理和思想。不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因此必須改革實驗教學的方法。在演示實驗中,教師可以不拘泥于教材或教參的安排,進行一些創新設計,如可以將一些演示實驗改為學生探索性實驗。讓學生選擇器材、設計實驗方法,在實驗中發現問題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等等。通過創設條件,讓學生充分地動腦、動手、動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而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五、進行鼓勵性評價
教師要尊重學生所具有的差異性,適時對學生進行鼓勵性評價,讓學習處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均有成功的體驗。新課改倡導,當代教學要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要提供給學生給表現機會,要尊重學生,要對學生進行鼓勵性評價,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取得成功的喜悅。在物理教學中,既不能盲目否定甚至批評學生思維的閃光點,又要告訴學生失敗與成功總是相伴而存在的,一個害怕失敗的學生是不會有創造力的。總之,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新課改的要求,也是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在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從教材內容出發,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從學生實際入手,在教學時滲透創新教育,為學生的發展與成才奠定基礎。
總之,創新是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教育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因此,在高中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特別是高中物理教學中涉及豐富的動手實驗,而這些都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素材。
參考文獻
[1] 鄭上郭.高中物理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分析[J].成功(教育版),2013,(7):118.
[2] 李登遠.高中物理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3,(45):84.
[3] 趙妍.探討高中物理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J].時代教育,2014,(12):18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