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良
【摘 要】城市化進程的加速,是當前社會發展的一個主要趨勢。這就讓我國的土地規劃任務顯得尤為重要。如何讓更少的土地發揮更大的作用,是當前的一個重要任務。所以,就需要推行差別化土地管理政策,這樣才能保證土地的用途被增加到最大化。本文就通過研究當前的差別化土地管理的具體情況,來得出,如何進行差別化土地管理政策框架構建。
【關鍵詞】差別化土地管理;土地管理政策;政策框架構建
我國現如今針對于土地使用的管理有著相關的明文規定,而且在最近幾年之中我國在土地使用管理方面也出現了“差別化土地管理”的理念,而且這個理念被提及次數之多場所之廣。那么說了這么久的差別化土地管理到底是指什么呢?
以改革的廣義眼光來看,所謂的差別化土地管理利用其根本上是和與之有著同差異化的經營有著別無二樣的本質,其相同的本質指的是社會、自然資源的利用者同樣也會利用這些已經擁有的資源將其價值發揮到最大化,并為己所用。
1 差別化土地管理政策
作為近些年來我國土地方面的熱門詞之中“差別化土地管理”,其被人們重視的程度也越來越深,也越來越多的人投身到差別化土地管理之中。我國的國土資源部曾強調要在土地的管理當中申屠的探究、施行并且深化改革差別化土地管理的相關政策及戰略,然而這個政策戰略在我國還是首次從部級層面推出。這項推出的政策的“療效”究竟如何,其結果將會于實施政策后的幾進行一次政策實際效果評估。可是從我國近些年的實際狀況來看,我國近幾年的部門以及地方的實際政策實行情況從基本的理論方面來看的話,與最開始的想法、目標、效果和整體邏輯還是有著一定的出入的。
2 差別化管理內涵
差別化管理的基本邏輯大致如下:
我國各個地方的實際發展情況不同,當地的實際資源稀缺程度也不相同,所以針對這兩點就需要差別化土地管理要針對于不同的地區的不同的情況來制定符合其地區性的相關管理政策以及各自的資源利用方案,進而將土地的資源進行更合理科學的利用。
我國國土資源部的主要負責人曾就具體地區的土地差別化利用的計劃制定提出過具體的理論及其個人的想法以及假設,并且針對不同的東中西部還有著特別的政策:其思想指出對我國的東部地區等發達地區來說,要講新增用地的指標進行嚴格的把控,將我國的填海造陸和增減掛鉤的相關指標規模逐步的加大;多東北地區以及中部地區來說就要將新增地的用地指標進行合理的調控,將增減掛鉤的指標適當的上調,并且主張將采礦和用地管理的老方法進行改良;針對于西部那些發展相對落后的經濟情況不太樂觀的欠發達地區,就需要采用將新增用地的指標和傾斜力度不斷的加大的辦法,并且還要鼓勵當地的人民群眾將未利用的土地充分的將其利用起來。所有的設想都是那么的美好,那么的合理似乎所有的東西都已經具備了,一切只等待著相關的實行口令了。但是,就好比之前和現在的所有的由上而下的計劃治理模式相同,針對與土地利用計劃的具體的差別化管理還是需要面對這些個問題的:第一、能否將各地的真實的、有效的而且具體的情況完整無誤的獲取并對其加以分析判斷;第二、是否可以將土地差別化管理的具體計劃和理論做到科學化、細致化的分析判斷;第三、是否可以將這些測量得出的科學數據進行合理的整合并制定出合理的管理計劃;第四、最后制定的計劃是否可以不被任何外界因素干擾,非常順利的將其實施在具體的區域。基于以上幾個問題來看,我國的差別化土地管理這一整套計劃還是有著很多的不足之處,只有將這些問題充分且合理的解決了之后才有可能將其提出的關于東中西部的一整套理論有計劃的實施在具體的區域并且只有這樣才可以做到最終的效果與最初的目標有可能一致。可是就現實問題來看,不管是數據的結論真實與否,評判的是否合理,是否科學化進行政策實施,哪怕說真的做到在實施中不受任何的外界因素的干擾,其現實中的結果似乎都是不太理想甚至是背道而馳的,但是有些管理層的相關管理者不但說自己可以做到這些而且還可以有效的將其實施,不得不說這實在是有些過度的高估了現實情況。
3 土地差別化管理框架構建
早已被各國所拋棄,認為是一種落后的土地利用規劃。但是在新時代,我國對傳統的土地利用計劃進行有效的調整,利用一系列科學的手段,完善了這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其主要的特點,就是在計劃之中,添加了更多的可參考的數據,做到了數據先行,計劃在后,根據實地隨時調整的特色,這就讓我國的土地利用計劃煥發了全新的生機。
土地差別化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利用區域土地政策來調整當地經濟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來自于國外,也是經過了多年的實驗,確實可行的一種方法。尤其是我國當前的情況處于一個特殊的狀態。其主要的特點為城市化進程加快,土地使用面積增加。這種情況下,土地如果隨意使用,就會導致經濟體的崩潰。所以,要按照各個地區的情況,進行差別對待。尤其是商業區,居民區,工業區的管理,是需要進行不同的規劃。這樣才能根據城市的不同去求,做好城市的建設。要做到,真正的提高資源使用率,以土地的差別化,改變城市的常態。讓城市能夠根據土地差變化管理,出現全新的產業結構,民生結構,城鄉結構,生態結構。這樣才能讓城市更好的發展。不能單純的為了提高城市化的速度,而忽略掉土地的規劃。否則,未來還需要二次治理,增加城市建設的難度。這也是當前城市治理的一個難點。
差別化土地政策主要是通過“兩種作用方式”、“三種傳導途徑”促進區域協調發展。首先,差別化土地政策通過影響市場機制的發展直接影響區域土地利用。即通過土地產權制度、土地市場制度、土地管理制度,分別對土地資源的稀缺度和市場價值、土地價格機制、土地產權價值進行合理的引導和限制。其次,差別化土地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土地市場各行為主體的行為模式,通過影響政府力、市場力和社會力三者之間的作用關系,實現對區域土地利用產生影響。其傳導途徑主要體現為:一是對區域土地要素供給的差別化調控。一方面政府從宏觀上直接對區域土地供給進行調控,實施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政府利用我國土地公有制的特點和優勢,運用土地利用規劃、土地供應計劃和土地用途管制等政策工具,結合各地區發展戰略和規劃等,對各區域的土地用途、土地類型、土地規模和土地性質等采取差別化的供給。另一方面政府從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角度為土地要素供給合理化的市場機制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間接地調控區域土地要素的供給,保障市場機制對區域土地需求和供給的雙向調節。二是對區域土地資產價格的差別化調控。完善的土地市場機制是影響區域土地配置效率和區域經濟發展空間的重要因素,通過土地市場的供需機制、價格機制和競爭機制,形成不同區域差別化的地價和土地稅費,使各區域能夠通過產業用地的相對價格,按照比較利益的原則,優化區域產業布局。
4 結論
差別化土地管理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項目,只有通過不斷的增加土地的利用率,才能讓土地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所以,我國應該出臺相關的政策,加大對差別化土地管理項目的管控。同時,合理的完善差別化土地管理政策的框架。從而促進社會的發展,經濟的發展,城市進程的合理化。
【參考文獻】
[1]何佳,蔡銀鶯,單玉紅.差別化土地利用的區域利益補償測算——以浙江省和湖北省為例[J].國土資源科技管理,2009(06).
[2]賈立斌.基于城鄉統籌視角的土地集約利用對策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2(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