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貝
一篇文章說,莎士比亞創造了1700多個英語單詞,包括advertis—ing(廣告)、eyeball(眼球)、gossip(流言)、label(標簽)等。《衛報》記者亞歷克斯·貝洛斯說,莎士比亞還創造了odd一詞的現代含義。odd,本來只指“奇數”,在莎士比亞的戲劇《空愛一場》中,它第一次表示“奇怪”之意:怪誕的西班牙人唐·阿德里愛諾·德·阿馬都被描述為“性格高傲、說話武斷、言語虛偽、目空一切,舉步橫沖直撞,行為荒誕浮夸。他太矜持,太做作,太矯飾,太古怪(too odd)”。
莎劇中還有另一處提到了奇數——在《溫莎的風流娘們》中,福斯塔夫說:“這已經是第三次啦,我希望單數是吉利的。去吧,去吧!人家說單數是用來占卜生、死、機緣的。”
從古希臘起,奇數就比偶數更招人喜愛。公元前6世紀的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說,奇數陽剛,偶數陰柔。他說,奇數拒絕被一分為二,說明它強大,偶數能被平分,說明它很脆弱。他進一步論證說,就像男性是女性的主人,奇數是偶數的主人,因為當你給偶數加上一個奇數時,結果還是一個奇數。畢達哥拉斯關于數字的性別的思想一直延續至今。現在神秘數字仍然往往是奇數,如神奇的3、幸運的7和不幸的13。
數字的奇偶真的跟性別有關嗎?有專家做過實驗,把三個奇數或偶數跟嬰兒的照片擺在一起,讓受試者猜嬰兒的性別。結果是,如果一個嬰兒旁邊擺的是奇數,受試者猜測這是男孩的可能性會比猜是女孩的可能性高出10%。數字不僅是表示數量和順序的抽象實體,它還有著文化內涵。
商家在用數字給商品命名時,就要考慮特定數字的利弊,有一家公司叫“符號學聯盟”(SemioticAI-liance),專門給公司提供數字咨詢,聯合利華、CK、KFC都是它的客戶。
比如,數字11就是肯德基的公司神話的一個核心元素,它的特色炸雞用的調料包含11種香草和香料。為什么是11種呢?因為11這個數字有越軌之意,它說明其中有一種很特別、不同尋常的成分。11只比10多出一個,它確認了事物的順序,但又探索了之外的部分。11開啟了通往無限的大門,但又沒有走出太遠。它是最大限度范圍內的反叛。
多出一個是一個很常見的命名方法。經典的例子還有Levis的牛仔褲501,多出的1提高了人們的期待,但又不過火。Levis總是會多做一點,多加一粒紐扣,或者多縫上一塊東西。這種做法對于大數字同樣有效,如電影《2001:太空漫游》。
但為什么豪華汽車的型號叫180、200、400而不是奇數呢?咨詢公司說,整數10讓人感到平衡、安全、回到了常態。對于日常用品來說,可分的數字比不可分的數字更有吸引力。一種洗發水的型號如果叫24會比31好賣,因為人們從上小學起就對24更加熟悉,而31是一個質數,不在乘法表中。偶數型號的產品會讓我們感覺回到了常態,回到了事物該有的樣子。奇數為一點情感磋商提供了額外空間,而我們不希望它出現在我們的頭發中。一看到24、36這樣的數字,我們潛意識中會想到它們是4和6、6和6的乘積,這會讓我們感覺很舒服,而且我們會錯誤地以為是那種產品給我們帶來這種滿足感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