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莉
[摘要]馬克思“共同體”思想的價值取向是共同利益,以共同利益為基礎構成了共同體,形成“利益共同體”,進而與全球治理的基礎相一致。利益共同體是一個融合了利益沖突、利益協調、利益博弈過程的歷史范疇,更是用于維護世界秩序穩定的良藥。用馬克思的“利益共同體”思想分析全球治理形勢,引導全球治理思維,不僅是我們新時期下對馬克思主義的新發展、新思維、新創造,更是為全球治理制定解決危機方案提供了一個良善的思路。
[關鍵詞]“共同體”思想;共同利益;利益共同體;全球治理;借鑒意義
一、馬克思“利益共同體”思想的內容
分析馬克思“利益共同體”思想的內容體系,結合“共同體”思想中對個人利益與共同利益的分析,先從其定義人手,管中窺豹,可見一斑。所謂的“利益共同體”是指:由各種組織團體或個人在利益的主導下,以共同體為組織模式,在共同利益的基礎上形成的目標一致、結構相對穩定、不斷完善發展的聯合體。
(一)物質利益是利益共同體的核心內容
利益是自人類產生之日起便追尋、思考的話題。列寧認為“物質利益是馬克思主義整個世界觀的基礎”,馬克思自開始研究資本主義生產,便對資本和利益尤為關注,現實利益問題也影響了其思想與世界觀的轉變。馬克思說:“‘思想一旦離開‘利益,就一定會使自己出丑。”“人們奮斗所爭取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馬克思發現了人類生產活動都是在利益的驅使下推動的,利益關系是一切社會關系的基礎,在任何歷史階段和歷史形態下都有利益的推動、參與,是人類生存發展的需要,是人類內在規定性的外化。物質利益作為馬克思唯物史觀生產力、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等的實質性內容,是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根本源泉,由此得出,物質利益是利益共同體的永恒核心內容,沒有利益的主導,就談不上共同體的形成,更遑論利益共同體。
(二)共同利益是利益共同體的構成基石
利益共同體中的“共同”并非指毫無差別的利益,而是異中之“同”,即個體的不同利益與不同個體利益之間在其共同利益基礎上的對立統一。共同利益中的“共同”是“共有、共享、共擔”之意,它產生于個人利益之中,是個人利益在不斷的社會生產和交往中形成的結果。
個人利益代表了人們自身對于利益的渴求,是內心欲望的外化形式。利益的實現需要在社會交往與實踐中達成,而人們在利益經濟學的刺激下往往會迷失本心,在追尋利益過程中造成各種不穩定因素,直接導致利益的不確定性,這就與利益共同體的目標相違背,也達不到結構穩定的目的。共同利益的出現不僅是個人利益的高度融合,更是將不同的個人、群體連接起來的唯一理由與動力,人們可以在此之上實現個人利益的訴求,也正是共同利益的一大優勢所在。
利益共同體作為各種共同體中的一種,一旦結成便自然具有維護、追求共同體利益的一致性,利益共同體內部成員在利益問題上有著共同的利益需求,這也是利益共同體能夠代表利益個體利益訴求的根本原因,它將不同的成員緊緊聯結在一起,賦予其共同的使命、目標、命運。利益共同體不會基于個人利益的不斷形成過程,其必然是在內部進行利益矛盾的斗爭與協調后達成的一致性目標,即滿足個人利益的同時實現各群體利益,共同利益由此締結產生,利益共同體也隨之而來。
(三)共同體是利益共同體的踐履形式
利益共同體是一個以共同利益為基礎的共同體形式,它若想實現一致性目標和結構相對穩定的利益形式,就必然要以共同體為組織形式,好比人的身體,必須要有完整堅硬的骨骼作為全部的支撐。馬克思的“共同體”思想中有眾多對共同體的表述,早期的人類共同體有部落、氏族、公社、家庭等形式,其實質與人類社會在概念的外延上是一致的,隨著人類實踐活動的開展和分工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共同體形式。
馬克思提出社會這個“共同體”應該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質的統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復活,是人的實現了的自然主義和自然界的實現了的人道主義。”表明“社會”這個“共同體”是人與自然雙向互動的組織形式,馬克思的研究始終以人性為出發點,不同歷史形態下的共同體形式同樣體現了人的主體性發展程度,成員內部的利益關系是促使“利益共同體”形成的內因,而外部的生產力水平則是作為現實力量推動著共同體的形成。
“共同體”將利益一致的個人組織起來。人作為類存在物,其存在方式多種多樣,有團體、組織、社會、共同體等諸多形式,但“共同體”這一存在方式在不同個人的“共同利益”面前日益得到彰顯。共同體將個人利益與共同利益進行了完美的整合,進而以利益為核心內容,成為利益的承載組織,構成利益共同體的堅實基礎。共同體,不僅是利益的組織形式,更是人們在社會生產和生活中利益得以維護、實現的機制。
二、當今全球治理的進程性危機
全球治理是當今時代解決關于國際問題的運行規則和制度的新機制,被不斷提上日程。全球治理是與治理和善治相聯系的治理形式,全球治理的合作與協調模式主張國際社會中的各行為主體應最大限度合理地增加人類共同利益。在這個基點上,用馬克思的“利益共同體”思想以共同利益為視角,不僅為我們分析全球治理提供了一個新思路,而且同時向全球治理提供了更好的借鑒之舉。
(一)全球治理的發展形勢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進程加快,引發了世界各國政治、經濟、文化、宗教等諸多方面的深刻變革。全球化作為一把“雙刃劍”,帶來經濟極速發展和成果共享的同時,也引發了一系列的全球問題,導致全球危機的出現。譬如人口老齡化加劇、資源的稀缺、全球貧困的加劇、環境的惡化與全球氣候異常、國際金融危機、毒品的泛濫與跨國犯罪等全球性,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尖銳性和全面性、深刻性,威脅著我們生存的地球。在這個全球背景下出現了“反全球化”“逆全球化”的聲音,不得不說它成為了全球化的阻礙之音,因此更加迫切需要各國行為主體創新模式,進行超國家、多層次的合作治理,多邊協調解決全球問題。全球治理理論與實踐便應運而生,迅速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endprint
任何事物都要一分為二地看待。全球治理是治理理論從國家向國際社會的外延,將人們的政治視線從民族國家范圍轉向了全球層面,開始用系統整體的觀點看待全球發展,為一種比較可行的全球政治新模式提供了實踐的途徑。但是,全球治理并非易事,其面臨的困境也是前所未有。馬克思說:“利益把市民社會的成員彼此連接起來。”社會發展進程中,人們為了利益的實現,自發地結成各種各樣的團體組織,在這個利益群體中,有著相通的利益價值目標。在共同利益目標的指引下,共同體里的人們為實現共同利益而奮斗。而利益的均衡和分配問題始終是影響全球治理的關鍵性因素。
(二)全球治理的現實困境
首先,作為全球治理的行為主體,由于自身的利益分散性,在全球治理的集體行動中能力減弱,難以整合優勢解決問題,出現損人利己的現象。在全球治理的實踐中,各行為主體之間存在為了維護自身的特殊利益,在缺乏權威約束力的機制下出現了危害共同利益,導致利益不均衡的加劇。其次,主權國家因主權利益方面受到威脅和損害,在不同程度上設置障礙,影響了全球治理的實踐,進一步加劇了全球范圍內特殊利益與共同利益的矛盾與斗爭。全球化的發展使世界經濟日益依賴,但并無法從根本上消除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的根源,國家主體問的競爭也隨之加劇,出于保護本國、本民族在國際社會中的特殊利益,便出現了違背全球化和全球治理共同意愿下的國家民族阻礙。最后,國家主體在特殊利益與人類共同利益之間徘徊不決,各國家行為主體難以真正地將自身的特殊利益融入到具備全球約束力的共同體中,做不到在利益共同體內部進行利益的整合與合理分配,全球治理背景下的以利益為主導的利益共同體難以為繼,利益的整合需要強有力的約束監督機制和組織形式。
三、馬克思“利益共同體”思想對全球治理的指導意義
個人利益促使人們尋求自身的生存與發展,共同利益卻將不同群體的人們聚集到一起,利益共同體將個人利益與共同利益整合,以堅實的組織基礎和利益約束機制來保障共同體內部每個成員利益訴求的實現。這就是馬克思“利益共同體”思想的主旨要義,而在全球治理的實踐中,全球治理的治理目標和基礎便是共同利益的維護、實現,兩者具有本質規定上的一致性。
(一)尋求人類命運共同體利益,協調特殊利益與共同利益,以追求共同利益為長遠目標
全球治理模式倡導各個國家主體在政治上高度合作,經濟上相互發展,文化上相互借鑒,安全上相互信任。而要實現所有的一切,前提條件就是建立在符合各個行為主體特殊利益基礎上的共同利益的維護與實現。在全球化浪潮中,只有全人類將自身未來發展的特殊利益融合到一起,相互維系,形成息息相關的利益共同體,以人類共同利益為目標依托,方可在全球化弊端的沖擊之下完好地實現自身的價值性與主體性。放眼中國以及世界范圍內,人們也正在踐行著以共同利益為目標的治理與合作,中國的“一帶一路”為全球治理開啟了新模式,“G20”的成功為全球治理提供了新機遇等,這些都是在追求、符合人類共同利益的前提下進行的治理模式實踐。
共同利益是構成共同體的基礎與前提,也是人類社會得以前進發展的利益動力,更是全球治理要達到的價值目標。在當今全球治理理論與實踐中,利益作為人類價值觀的外在體現,尋求人類共同利益也是在進一步加強人類共同價值的形成,共同價值與共同利益的形成不僅為全人類引導一個尋求利益合理性與公平性的風向標,更為加強完善全球治理模式提供了基本原則與規范,防止全球治理走樣。由此共同利益成為全人類命運的樞紐,也日益成為了全球治理的價值目標。
(二)以共同利益為依托,建立符合全人類利益的利益共同體組織形式,促使利益流向的合理化
按照馬克思“利益共同體”思想的觀點,我們在追求共同利益的同時不能忽視個人利益,注重建立一個利益的聯合體將不同群體的人們聚集在一起,在這個利益的共同體中,共同利益與個人利益實現了很好地對接與維護,而在共同體中,人們的各種利益訴求得以實現,在內部實現了相對的利益公平與合理。
在當今世界范圍內的各種組織中,各國家主體作為其中的參與者,不斷地在國際共同體組織中尋求自身特殊利益的實現。而這些國際組織,諸如聯合國、世界銀行和WTO,作為既有的利益整合組織,我們要實現全球治理的可行性,不僅要聯合努力建立一個符合全人類共同利益的組織,在這個利益共同體的內部尋求利益流動的合理性,實現內部成員的利益訴求,也要改革主要國際組織,使之更加透明化、民主化,更能體現所有國家,尤其是體現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利益,努力使得符合大多數人們的利益在內部更加優化,形成一個共同利益與個人利益的融合完美化、實現合理化的利益訴求組織,致力于構建一個公平合理的世界,這也成為全球治理所要達到的目標。
(三)引導利益的合理分配、擴大利益的表達和壯大,建立和完善科學的利益保障監督機制
“無規矩不成方圓”。人類在挖掘、實現利益的同時,不能忽視對利益的約束監督體系的建立、完善。人們的生產生活在一定社會規則下進行,同樣的利益的實現與分配,也需要在滿足大多數人的意愿之下進行,建立相對科學完善的利益保障與監督體系。
全球治理的終極目標是建立一個各國民主協商、多方面利益融合、多層次領域合作的世界政治經濟新秩序模式。在國家內部,我們要“做大蛋糕”,使人們共享發展成果,實現個人利益與共同利益;在世界范圍,國與國之間更要做好共同發展、協商合作的“大蛋糕”,讓更多的發展成果惠及全人類,引導利益的合理分配,傾聽世界上更多的聲音,擴大人們對于自身利益和共同利益的表達訴求。
在全球治理模式的不斷實踐與完善過程中,各個行為主體均是在利益的驅使下來達成合作的。我們不僅要加強各個國家之間政治互商、經濟互通、資源互享、文化互融、安全互信的治理模式,還要基于此建立符合大多數國家特殊利益與共同利益的利益保障監督體系,引導利益的合理流動和分配,擴大人們對自身生存發展利益的訴求表達,減少關于利益的矛盾沖突,完成利益格局重組,促進世界范圍內的和諧穩定,形成科學、合理、公平的世界范圍內滿足大多數國家主體利益的機制,為全球治理保駕護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