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燦
[摘要]獨立學院藝體專業大學英語設置一直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科學合理的課程設置離不開需求分析,文章以問卷的形式對湖南省一所獨立學院111名藝體專業本科生進行了調查。研究發現學生主體需求、教材需求等均沒有得到滿足,最后提出了課程設置應從建立“研討式”等教學模式、建構藝體類大學英語教材知識體系以及引入專門用途英語課程模式三方面進行改革,以期為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提供現實依據。
[關鍵詞]獨立學院;藝體專業;課程設置;需求分析
引言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指出:高等教育承擔著培養高級專門人才、發展科學技術文化、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大任務,提高質量是高等教育發展的核心任務。大學英語教學肩負的責任重大,然而大學英語教改若想取得成效,其中的一個關鍵環節為課程設置(curriculum design)。王守仁教授(2010)認為,“課程設置不當,有可能束縛思想、束縛手腳、走錯路。課程設置改革應該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是提高大學英語教學質量的一個抓手?!豹毩W院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課程設置有其特殊性,這里我們旨在研究獨立學院藝體專業的大學英語課程設置情況。
一、課程設置綜述
教育部《大學英語教學指南》指出“課程設置是教學目標在學校課程計劃中的集中表現,是對課程結構和課程內容所做的安排和規定。大學英語教學的主要內容可分為通用英語、專門用途英語和跨文化交際三個部分,由此形成相應的三大類課程。大學英語課程由必修課、限定選修課和任意選修課組成”。各校需根據自己的情況制定具有校本特色的課程體系。對此,很多學校都進行了課程設置改革。我們從中國知網全文數據庫輸入“獨立學院大學英語課程設置”對近5年的文獻按照主題進行檢索,共搜到721條結果,在721篇文獻中僅兩篇發表在核心期刊,數篇為碩士論文。其中較多文獻旨在通過課程設置改革探索新的教學模式或者對教改提出建議,或者研究商務英語專業等的開展專門用途英語(ESP)教學改革,也有部分文獻為獨立學院大學英語后續課程研究或評價研究,少數文獻提出從學生需求出發。由此可見,以獨立學院為研究對象的課程設置研究多為零散研究,缺乏體系及支撐,在此方面重視不足。
二、獨立學院藝體專業大學英語課程設置現狀
獨立學院藝體專業(藝術、體育)專業學生是一個特殊群體。雖然同樣是本科生,但文化基礎較弱,就英語而言,他們高考成績一般在30-90分左右,與其他專業相比,他們的英語基礎讓人擔憂。從目前所開設的課程來看,藝體專業的大學英語課程設置存在諸多問題:
第一,獨立學院藝體專業的大學英語課程設置大多采用統一的課程設置,很多課程內容及具體實施主要以母體學校為模板參照,藝體專業學生的特點和專業特色被統一化的課程設置掩蓋,無法得到凸顯。
第二,課程設置大多是自上而下的,多是從學院管理者的角度或教師角度出發考慮,而學生的實際訴求和現實需求并未引起應有的重視。
第三,課程設置缺乏立體化、模塊化,過于單一。大學英語課程一般分為精讀教程及聽說教程,在課時量削減的情況下,在非常有限的時間內需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譯這五項基本技能,毫無疑問知識及技能并無法真正深入.
三、需求分析調查
要制定科學合理的課程設置,其前提是進行需求分析。在教育領域,通常把了解、分析學習者學習需求的過程稱為“需求分析”。Hutchinson&Waters(1987)指出,不論是普通英語還是專門用途英語,任何課程都建立在學生的某種需求之上。
(一)研究問題
(1)我國獨立學院藝體生大學英語課程設置的現狀如何
(2)獨立學院藝體生對英語的需求狀況如何?
(3)獨立學院藝體生課程該如何設置?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對象為湖南省的一所獨立院校的藝體類專業本科生,共計在大一和大二兩個年級中抽取共120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厥盏接行柧?11份,其中男生50名,女生61名,大一學生67名,大二學生44名。學生的英語高考分數在30-90分左右。由英語任課教師向學生發放調查問卷,學生以不記名方式填寫回答。
(三)研究工具
本研究依據Hutchinson&Waters(1987)和Dudley-Ev-ans&StJohn(1998)的需求分析模型及陳冰冰(2010)構建的學生個人需求分析模型,自行設計了調查問卷。問卷開始部分包含有學生基本信息,如學校、年級、性別等。問卷主要由英語學習現狀、教材選取及專門用途英語三部分內容構成,共設計有29個題目。題目選項有單選與多選之分。
(四)數據收集與分析
任課教師在上課前15分鐘給學生發放問卷,然后進行問卷回收并把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算各題各選項頻數和百分比。
四、調查結果與討論
(一)教學現狀
從我們所收集到的數據來看,63.96%的學生表示對英語不感興趣.90.1%的學生每天學習英語的時間在1小時以下,在英語水平上,僅2.7%的學生達到四級水平,44.14%的學生英語水平處于三級水平,74.77%的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能拿到畢業證和學位證,其余的目的要么為考研做準備,要么為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有一現象需引起關注,有些學生在學習目的此欄選的“其它”,表明他們自己對于學習英語的目的非常茫然,連他們自己都不明白為什么要學習英語。45%的學生對于當前教學質量感到不滿意,57.65%的學生認為聽力較為薄弱,58.55%的學生認為口語很差;59.45%的學生認為藝體專業大學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是教師教學方法單一,課堂枯燥,同時42.34%的學生認為教材難度大,內容過多。獨立學院藝體生在過去的至少8年的英語學習中并沒有如其他專業學生一樣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學習英語也只是出于功利性的目的,他們對現狀不滿,但卻無法尋找到出口,因此也越來越放松對英語的學習。endprint
(二)教材選取
在我們的關于教材難易程度的調查中,19.81%的學生認為現在教材文章材料很難,34.23%認為比較難;59.45%認為文章材料及話題的新舊程度一般;31.53%認為不貼近;45.01%認為文章語法適中,29.73%認為語法點比較多,63.06%認為教材的詞匯量很大或者比較大;50.45%認為知識覆蓋面適中;教材材料選取上,37.84%的學生認為材料應是原外文材料,但要根據中國學生或受眾學生群體做部分調整,24.32%認為材料應是從外文雜志或報紙上的摘取的原文材料;43.24%認為目前所使用的教材主要提出聽的技能的培養,56.75%的學生認為目前所使用的教材詞匯知識比較突出;除了主要的教材66.67%的學生提出老師并沒有推薦其他參考書目;72.97%的學生認為他們的老師偶爾會在教材的基礎上增加新的知識;72.97%認為老師上課主要借助投影儀這些多媒體手段;對目前使用的教材,28.83%的學生認為整體滿意程度為一般。
(三)專門用途英語的需求
大多數的藝體生對專門用途英語(如藝術英語、體育英語)并不熟悉,僅32.43%的學生聽說過,學校大多也沒有開設相關課程,但81.08%希望大學英語教材與自己的專業有相關性,55.86%的學生都認為專門用途英語課程能對自己的學習有幫助,59.46%學生希望能在一二年級就開設相關課程。對于英語課程模式,有60.73%的學生認為“英語語言知識技能+藝體知識+藝體英語技能+跨文化交際能力+人文素養模式”是最科學的模式。
五、獨立學院藝體專業大學英語課程設置
以上調查數據顯示藝體專業學生對現行課程設置存在不滿,為了適應學生的個性需求我們建議對藝體專業大學英語課程設置進行如下改革:
(一)建立“研討式”等教學模式
研討式教學模式指的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圍繞學生們共同感興趣的問題組織教學,學生以小組形式經過研究、調查、考察以及文獻資料分析和綜合等解決某個主要問題(如基本概念、重要人物的評價、重大事件等)進行探討,辨明真偽,以獲取知識的方法。該模式能有效改變當前枯燥地教學模式,對藝體生逐漸提高其思考及討論問題的能力將會有一定幫助,并能提高其自主及合作能力,同時其創新能力也能折射出來。
(二)建立藝體類大學英語教材知識體系
制定多維、動態、交互和系統的藝體類語言教材將有利于實現藝體專業的學習者需求并能有效激發其學習動機。在教材體系建構中,需把藝體生的語言能力、個性、專業因素考慮進來,從其主體需求及社會需求為出發點,在借鑒相關教材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在具體操作上可增添語音內容,提高易讀性,突出學習任務設計等。
(三)引入專門用途英語課程模式
在課程模式上提出基礎課(在一年級實施)+選修課+ESP分支中的通用學術英語(EGAP)(在整個大學英語實踐課及二年級實施),這樣才能滿足學生的主體需求,同時也滿足社會需求。
五、結語
我國的大學英語教學長期以來一直都是費時低效,而具有鮮明特色的藝體生的大學英語教學又長期處于被忽略狀態。只有重視學生需求,大學英語教改方能走得長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