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琴
[摘要]本文主要分為三部分:1、“自然經濟”是什么?2、何謂“中國封建專制主義政治”?3、“自然經濟”與“中國封建專制”的關系。筆者試圖在慣常視角之外,重新審視自然經濟與封建專制主義的真正關系,以期開啟對自然經濟與封建專制主義關系研究的新視域。
[關鍵詞]中國封建制;自然經濟;君主專制主義
一、導言
在對這則論題展開論述之前,需要澄清三個前提:
(一)“自然經濟”的界定
馬克思曾經說過,只有了解了人體解剖,才能更好地幫助認知猴體解剖。因此,我們可以認為,充分認識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可以使我們更好地理解封建社會生產。換言之,自然經濟是在商品經濟之基礎上回溯重構出來的。
(二)何謂“中國封建專制主義政治”的界定
馬克思在他的著作中將“中國封建專制主義”定義為小亞細亞生產方式下的東方專制主義,后世學者一直沿用之。我們通常將中國封建制與君主專制主義并稱為“中國封建專制主義”,這種方式是否正確呢?許多研究比較中西方政治制度的學者鑒于中國與西方的政治和經濟形式的差異,通常將現代西方民主作為理想模型,其中最典型的是古希臘城邦的直接民主。中國在近代的衰落,被直接判定為古今之別,或被稱為傳統與現代之差,先進與落后之異。“中國封建專制主義”基本成了一個與現代西方民主政治文明相反的野蠻落后的貶義詞,在這樣的語境下君主專制產生的歷史背景及其當時所處時代的的價值也一并被掩蓋了。
(三)中國自然經濟對封建專制主義政治的影響
我們通過這樣的設問方式,意在能夠影響我們更深入地思考自然經濟與中國封建專制主義的內在關系。基于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方法論的前提下,我們能得出一個這樣的結論:自然經濟是決定中國封建專制的基礎。然后,對于預知結論下的提問,即被完全支配著答案的提問,是否存在意義。所以,我們必須對這個提問方式的前提,即對馬克思的“經濟決定論”本身進行反思。
唯有對這三個前提進行有意識的反思與澄清,才有希望對“自然經濟對中國封建專制主義政治的影響”這則論題作出盡可能中肯的解讀與回答。
二、“自然經濟”的概念
馬克思曾說,人體解剖是猴體解剖的關鍵。要了解低等動物的特征,反而只能在高等動物被完全認知后才能夠被更好地了解。根據歷史規律,總而言之,即“通過現實來理解歷史”。
馬克思在這個理論里反其道而行之,不是通過認識傳統來理解現在,而是逆向地試圖以理解現在為媒介來更好的認識過去。馬克思也曾反復提起,只有在蒸汽機被發明以及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得到充分發展的時候,我們才能更好地去理解封建社會的生產關系及其社會結構。
由此得知,“自然經濟”此一概念,是需要在普通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社會下的商品經濟的理解認識上被回溯重構出來的。
“自然界中是否存在一個經濟體系?總結我目前的探索,很難對這個問題做出否定性答案。盡管有很多高見對該體系的存在提出質疑,但多次實證的結果,已使我無法抗拒該體系的確存在的理論假設。”古希臘哲學認為,自然的便是合理的,這一直被奉為真理。自古希臘起就已經有“自然經濟”的概念:“經濟”用希臘語解釋是“家庭管理”,意為生產資料從自然供給獲得,因此被定義為是合乎自然的。Aristotle認為“自然”就是事物合乎人類及事物的本性。按照這樣的方式理解,小家庭生產便是自然經濟的首要內容。西方經濟學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說都認可和沿用了“自然經濟”這一術語。列寧曾說,在自然經濟里,許多單一的經濟單位如封建領地、社會、農民家庭組成了社會的大部分內容,這些單位在從事他們的經濟生活中,從開始的采掘原料,變成最后可以拿來交換的消費品。
通常我們會按照生產條件和產品的最終去向判別生產單位是否從屬商品經濟或自然經濟,這種辦法是可行的,但不能局限于這一種路徑。不僅需要看生產單位,還要看消費主體和消費單位。也就是說,從勞動者與生產資料的結合、生產、分配,以及滿足消費需要的全過程的各個環節,都應該在我們的窺探范圍之內,如此才能嚴格定義及區分生產單位的屬性。
關于自然經濟的內涵,吳承明曾將之概括為:自然經濟原本就是在商品經濟比較之下來定義的。也就是說,自然經濟涵蓋了以獲得使用價值為目標的生產和交換活動。
關于自然經濟的命名,也有學者提出了不同看法。商品經濟與自然經濟本質的差別在于一個倚賴于“交換”,一個“自給自足”。因此,相比之下較為合理的自然經濟定名應為“自給自足經濟”。
對于“自然經濟在傳統中國社會經濟中居于主導地位”這個論斷,相關學者存在不同看法。魏金玉說,商品經濟只是封建經濟的一個組成部分,而自然經濟才是封建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究竟誰是主要的,誰是次要的,必須做出準確的定量才可以判斷,取證的過程中可能取決于發展階段,因不同的地區而有所不同。傳統的觀點沒有區分地斷定自然經濟占統治地位,是封建經濟的基礎,后來學者對此提出疑問,也是在原由之中。
在特定的歷史階段中,必定會出現自給自足生產方式占主要地位,商品經濟生產居地次要地位的情況。然而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可能會產生兩者地位平等的情況。一定歷史階段在經濟發達地區,商品生產可能占據主導地位。當然,從我國古代農業經濟的整體來看,還是自然經濟占主導地位。
(三)中國封建專制主義政治的涵義
封建制度是某種特定的政治制度,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封建制,是指分封制。而廣義的封建制度,是與資本主義社會做對照,指實行封建制度的社會狀態,主要強調劃分土地所有權。
“封建”一辭,最早見于春秋時期富辰之說:“周公吊二叔之不咸,固封建親戚,以藩屏周。”“封建”的含義為“封”土而“建”國,古文獻中之“封建”即“分封制”。“封建”,即皇帝把自己所搖擁有之外的王畿的土地給諸侯管轄,并授予他們的爵位,再分封諸侯卿大夫,土地境內的諸侯和卿大夫擁有極大的自主權。這么做是為了讓他們建立諸侯國和部隊以協助封建統治。endprint
“君主專制”、“政治”或“政體”等詞匯是從“絕對君權”一詞演化而來的。馬基雅維利之后,將“絕對君權”與實際中的專制政體相結合。霍布斯忠于凌駕于所有法律之上的絕對君主。公元18世紀之后,絕對統治被作為現代政治學概念被廣泛使用,它在政治學中的現代意義是不受控制,不受限制的權力或不受限制地使用權力。
將中國封建制與君主專制主義合稱為中國封建專制主義,相關學者提出了不同看法。張林祥指出,封建專制與歷史實際不符,是一個自相矛盾的概念。周代實行的是土地等級所有制,因此,要想統治權力等級劃分,是沒有制度條件實行君主專制的。秦、漢之后,封建專制君主制度建立在宗教封建主義的基礎上。在這樣的前提下,不再是封建社會。中世紀晚期,歐洲出現了君主專制制度,這形成了封建制度瓦解的前提條件。然而,馬克思認為兩者是對立的,應當摒棄封建專制主或封建專制這些概念,將秦漢以下的政治制度的稱謂建立在中央集權的君主專制基礎上。
受到西學東漸的影響,尤其是馬克思主義五階段社會形態理論,近代學者為了與同一時期的西方社會相對應,將古代中國由先秦至清末統稱為封建社會。然而,中國由秦始皇統一六國后,即廢分封制,行郡縣制,中國開始正式由封建宗法制社會進入中央集權制國家。
政治權力控制社會、全面控制一切,涵蓋了所有的規定,這是中國封建主義制度的性質。它的基本特征是把國家一切政治權力如行政、司法、立法等高度集中于中央政府,最終集中到國家最高統治者和皇帝手中,形成最高的唯一的絕對的政治權力即皇權。
探析中國君主專制主義制度的理論淵源,絕大多數學者在春秋時期對于君主制度的存留或廢除都是持前一種的立場,即各大家之間的論戰主要集中于四個方面:君主獨裁、君道同體、強化君權與內圣外王。
與中國先秦類似,柏拉圖認為“哲人王”當政是最好的政體,將民主制視為三種壞政體中最低等的,否定民主制。其弟子亞里士多德承師衣缽,認為君主制、貴族制、立憲制這三種政體之中,最優等的政體是君主制。但賢君難覓,只得退而求其次,選擇中產階級占主導地位的“立憲制”。
當今人們認為初期封建專制主義的積極作用,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日有利于國家的主權統一;二是有利于封建經濟的發展。這是從現實利益和法家的角度來闡釋封建專制主義的歷史價值,但是為何“明其道而不計其功”,與墨家、法家立場對立的儒家學派,也強調賢君德治以安天下呢?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四、自然經濟與中國封建專制主義政治的相互關系
梅林在《馬克思傳》中寫道:在1882年也就是馬克思去世前一年,當法國工人黨表現出“幼稚病時,他對他的女婿們表達他的思想的方式也感到不滿”,于是他“脫口”而出“我本人無論如何不是一個信仰馬克思主義的人。”在馬克思去世后,對馬克思主義未做深刻理解的馬克思主義者,將馬克思主義簡單的定義為“經濟決定論”,這種思潮被恩格斯在晚年提出了反對和批判。
馬克斯·韋伯在《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一書中提出多元決定論,對馬克思的《資本論》進行了反駁,從宗教倫理等角度解釋資本主義的發展的原因、背景,以消除馬克思的經濟單一因素方法論可能導致的解釋滯礙。將經濟因素與宗教、倫理、習俗等精神因素放在同一平臺,認為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不能是簡單的決定與被決定,而是對等的互相影響涵攝的關系。
中國學者在馬克思小生產方式理論的影響下,也繼承了馬克思將東方專制主義基礎歸結為自然經濟的思維方式。此種論述方式,比比皆是。例如,“無論在東方還是西方,在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形態支配下,小生產方式的彌散性與土地政治的等級性對傳統君主專制政治的影響十分深遠。”“由此可見,小農經濟是產生專制主義政治的土壤。”“小農自然經濟直接催生了中國君主專制制度”。楊希珍認為,封建專制制度在中國歷久不衰的原因,是它建立在個體小農經濟這樣一個經濟基礎上的。
關于自然經濟與封建專制主義的關系,相關學者也提出了不同看法。葉劍鋒認為,在中國封建社會生活中,占支配地位的是政治原則而不是經濟原則,并且是政治決定經濟而不是經濟決定政治。“先秦時代的古代中國在一定的時期內,由于強大的政治力量,嚴重壓抑了經濟因素,使經濟不能按照固有的規律發展。”以及在1996年,孟繁清教授等著的《專制主義與中國封建經濟》中,采用新的思路與分析框架,主要著眼于專制主義對封建經濟的影響,重點分析專制主義對社會經濟的束縛和壓制,開啟了自然經濟與封建專制主義研究的新視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