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黎明


威尼斯市位于意大利東北部,是一座因水而生、因水而興、因水而美、因水聞名于世的城市,有“水上都市”、“水城”等美譽。
拿破侖盛贊的圣馬可廣場
未到威尼斯之前,就聽說城中有一座圣馬可廣場,被譽為“世界上最美的廣場”。于是一到威尼斯,我便在當地朋友陪同下來到圣馬可廣場。
步入廣場,一股恢弘大氣的感覺撲面而來。長方形的廣場,灰色石磚鋪地,四周環繞著如同宮殿般的精美建筑,座座古色古香,給人雍容華貴之感。
圣馬可廣場所有建筑中,最宏偉的要數圣馬可大教堂。它始建于公元829年,曾是中世紀歐洲最大的教堂。教堂正面有5座拱門,拱門上方是5幅鑲嵌畫,中間一座拱門上方塔尖之上佇立著一尊手持《馬可福音》的圣馬可雕像,雕像下簇擁著6尊飛翔的天使。入口上方立有4座青銅奔馬雕像,個個昂首揚蹄,神采奕奕。教堂最顯眼之處是約百米高的四方鐘樓,它是威尼斯最高的地標性建筑。鐘樓下半部鑲嵌著展現正義女神、維納斯和丘比特神話故事的浮雕,鐘樓塔尖直指蒼穹,尖端是一尊金色天使雕塑。
朋友告訴我,圣馬可大教堂不僅僅是一座單純宗教意義上的教堂,還是杰出的建筑精品,匯聚了東西方建筑藝術的精華。這海納百川為一體形成的建筑風貌,使它成為建筑藝術上的典范,贏得了“世界上最美教堂之一”的美譽。
見我被這些建筑吸引住,朋友告訴我:“1797年拿破侖率軍占領威尼斯后,目睹這里美輪美奐的建筑和古韻悠悠的景色,十分喜歡,贊譽這里是‘世界上最美的廣場。”
拿破侖的贊美毫不為過!
乘坐“剛朵拉”走大街小巷
作為一座水上都市,威尼斯是世界上唯一沒有汽車的城市,大街小巷皆為水路,人們出行除了在有限的陸地上步行,全靠船。各類船舶中,有一種當地特有的小船,名日“剛朵拉”。名字來自7世紀第一任總督。它船身纖細彎彎,兩頭高高翹起,形狀模仿的是當年總督所戴官帽,沒有動力裝置,完全靠人工劃行。在威尼斯有一種說法:到了“水城”如果不坐“剛朵拉”在水中小巷里穿行一番,就好像到了中國沒登長城一樣。為了不留遺憾,游覽完圣馬可廣場,我便在朋友陪同下就近登上了一艘“剛朵拉”。
登上這單人搖櫓的小船,劃船的船夫一下吸引了我的眼球。他是位年輕男子,金發碧眼,鼻梁高聳、體態健碩、線條優美,上身穿藍白條相間的T恤衫,下身著藏藍色牛仔褲,渾身散發著陽剛之氣,十分帥氣,看著非常養眼。額定載客6人的“剛朵拉”滿員后,輕盈地離開碼頭,開始穿行于小巷之中。小船經過的小巷寬的十幾米,窄的僅有幾米,巷中房屋一幢挨一幢,高低錯落,排列得非常密集。我們通常形容房屋建造,常用“拔地而起”形容,但這個詞對威尼斯的房屋建造卻不適用,似乎用“躍水而出”更恰當。“這泡在水里的房子能結實嗎?它是怎么建造的?”我滿腦子疑惑地輕聲問陪同我的當地朋友,朋友微微一笑告訴我:這些房子的建造,首先是在水底泥土上打下一排排粗壯的木樁做地基,就像我們在水中建橋打地基一樣。地基打牢后,鋪上厚實的木板,然后便在上面用磚石等材料蓋起房屋。由于木樁在水下,與空氣隔絕,不但不會腐爛,還會變得越來越堅硬。意大利考古學家發掘當地的馬可·波羅故居時就發現,從水下挖出的木樁如鐵一般堅硬,而離水暴露在空氣中后很快便開始腐爛。所以威尼斯有一種說法,“水上是石頭城,水下是大森林”。原來如此!
“剛朵拉”在吱吱的搖櫓聲中款款前行,一路上映入我眼簾的很多房屋外墻斑駁陸離,有些甚至脫落得露出了紅磚,像一個個飽經風霜的老人,給人一種滄桑感,但房屋的小露臺上卻蓊郁蒼翠、姹紫嫣紅、生機勃勃。主人栽種的綠植,枝蔓低垂,宛如身姿婀娜的少女,以水為鏡在默默梳妝;各色花卉,則好似美麗的少婦,競相綻放著笑臉,展示著自己的雍容華麗。這古老的房屋與生機盎然的現代生活氣息融合在一起,沖擊著人的視覺,給人一種難以用語言形容的美感。
駛過幾條小巷,“剛朵拉”進入威尼斯的“主干道”——大運河。眼前頓覺開闊起來,“水道”兩側是威尼斯的精華所在,云集了近兩百座宮殿般的建筑與七座教堂,有黃金宮、鳳凰歌劇院、阿卡得米亞美術館等等。這些建筑大多建于14至16世紀,造型匯聚了拜占庭、哥特、巴洛克等經典建筑風格,看著就像一條坐落在水中的藝術長廊,這些歷經風霜洗禮的建筑折射著“水城”昔日的風華。隨著“剛朵拉”從一個個古老建筑的倒影中劃過,我腦海中不時浮現出中世紀威尼斯的身影,仿佛自己穿越時空,正置身于那久遠的年代。
慢嘗威尼斯咖啡
在威尼斯逗留期間,令我驚嘆的,除了精美建筑和水上之都那獨有的風情外,還有當地人怡然自得的生活狀態。
喝咖啡是威尼斯人最普遍的生活習慣。城里大街小巷中,街道邊、廣場一角、海岸旁,到處都有喝咖啡的地方。朋友告訴我,咖啡在威尼斯人生活中的地位就像中國人生活中離不開茶一樣,是日常必需品。
為了體驗一下威尼斯咖啡的味道和當地人喝咖啡的情趣,到威尼斯的第四天,參觀完美術館,我和朋友來到運河邊一家露天咖啡店,選了一個靠河邊的座位坐下,服務生熱情招呼著我們,朋友建議我既然來到威尼斯,就品嘗一下威尼斯咖啡吧!這正合我意,因為我曾在有關資料上看到,威尼斯咖啡在歐洲咖啡史上有著極高的地位,大約是17世紀,奔走于各地的威尼斯商人將威尼斯咖啡帶到了歐洲各國,此后歐洲人才逐漸養成了喝咖啡的習慣,并在此基礎上不斷發展。很快,服務生將咖啡送到我們面前,我拿起咖啡勺輕輕攪拌幾下,慢慢品嘗了一口,一種厚重甘苦的感覺頓時沁入心脾,“這味道好特別啊!”“這正是威尼斯咖啡的獨特之處,它是按一定比例,用深焙的咖啡加奶油、白蘭地、砂糖、朱古力糖汁、桂皮粉混合制成的。”朋友如是介紹,我一邊聽,一邊仔細品嘗回味著咖啡的味道。
在這個露天咖啡店中,我也深刻感受到了當地人喝咖啡的風采。我和朋友落座不久,鄰桌來了一位中年男子,他點了一杯咖啡,然后拿出本雜志,邊看邊飲,不時還抬頭看看運河中大小船只往來穿梭的風景。我與朋友喝咖啡聊天、休息,坐了一個多小時起身離開時,我看到這位先生的咖啡才喝了一半。離開咖啡店,我不由發出感嘆——威尼斯人喝的好像不是咖啡,而是流淌的時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