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雨
我是2013年那屆的理科考生,屬于出分再填志愿。我的父母是上世紀80年代前的考生,成績發榜前,可以根據平時成績和模擬成績來定位自己喜歡的學校和專業,雖然有點瞎貓碰死耗子,卻可以憑借平時判斷和自信,干凈利索地完成志愿填報。所以在他們的思維里,從來都是考什么分上什么大學,哪里用得著仔細琢磨。即使每年填報高考志愿的信息到處都是,但是他們很少去關注,因此我的考試成績一出,全家傻了眼。
從班主任老師手里接過我的成績單,與我預估的成績相差不大,超出一本線20分,但是還沒來得及歡呼,班主任就對我說:“這個成績不上不下,一定要慎重填報志愿?!被丶液?,我把老師的話傳達給父母,全家都慌了。打開學校發的志愿書,那么多學校和專業讓我們看得眼花繚亂。爸爸說,還是去學校問問老師吧。
可是不問老師還好,一問老師,心里更沒有底了。班主任說省外好,出去歷練歷練開闊眼界很有必要;數學老師說省內好,回家方便花銷小,還能報個好專業;英語老師說,甭管上什么學校,專業最重要,選個好專業,到哪都有人要。后來去問幾個與我相同分數的考生,他們也是舉棋不定,有些說學校重要,先占個211大學,有些說熱門專業哪個好就選哪個,將來能有個好工作才是最重要的……然而對于我來說,到底什么是好專業呢?我的小姑從事會計行業,有20年的就業經驗,在行業里可謂做得風生水起,打電話三句不離財會,說得爸媽很是心動。意見還沒有達成,舅舅就打來了電話推薦醫科,依他多年的經驗來看,醫科工作雖然累點,但是穩定有保障,非常適合女孩子就業,這時,正在上大學的表姐卻拍著胸脯保證說:“新聞傳媒專業才是行業里的常青樹?!?/p>
填報志愿總共三天,一天半都耗在意見分歧上,那個時候,鋪天蓋地都是高考信息,電視上專家在講,手機里大家在發,出門到處都是填報志愿的傳單,就連來家里串門的鄰居都能發表出幾個很有說服力的報考意見,可是每個人說到最后,就會來一句:“你們自己決定吧?!毖劭粗刂沟臅r間越來越近,全家人卻一點最終意見都沒有。媽說:“這簡直就是第二次高考。”我覺得這話說得一點沒錯,短短兩天,我就像經歷了兩次高考,無數次看到大學的影子,可瞬間又變成了泡沫,我在心里抱怨:報個志愿怎么這么難?
就在我不知所措時,班主任打電話來說學校為了給學生和家長指導填寫志愿,專門請了專家來講解,讓我去聽聽看。掛掉電話,我和父母迅速去了學校。進門的時候,我看到講臺大屏幕上的四個大字:“你的初心?”專家說:“不同于上世紀80年代前先填志愿再高考,現在的報考信息多了,選擇的學校廣了,大學更是綜合性大學,專業應有盡有,但你們一定得記得自己的初心。你最想做什么?就去選什么?專業沒有優劣之分,只在乎你有沒有興趣去做……”如夢初醒,我突然想起一直以來向往的職業——教師,讀書學習了十八個青秋,我就是想讓自己成為一位站在講臺上傳播知識的老師,現在終于有機會實現了,怎么會在眾人的意見中迷失自己呢?
回到家后,我把自己的想法和父母說了,按照我的分數父母幫我從志愿書上找到一些與我高考分數匹配又心儀的大學。根據專家說的彩票論:“第一批志愿就當是買彩票,第二批志愿是買門票,門票是一定要買的,可彩票不填怎么知道能不能中獎?”于是,第一志愿我大膽地填報了錄取分比我高考分數稍高的南京師范大學,為了保底,第二志愿填寫了我分數高出錄取線的省內重點師范院校。
2013年9月,湛藍的天上飄著朵朵白云,我攜著秋的成熟,坐上了去往南京的列車。而現在,我已經成了一位站在講臺上的人民教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