隗璐
【摘要】教育教學的重點應該是秉持著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則,最終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能力。對于師范院校來說,教師的口語教學模式不同于以往,要進行創新和改進。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來全方位地達到教學效果。不僅如此,還要將學生的專業知識與實踐技能進行有機結合,努力形成一個高效率、優秀的示范課堂。
【關鍵詞】師范院校 教師口語 教學模式 設計與實踐
【中圖分類號】G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51-0019-01
在師范院校的課程組成中,教師口語是必修的重要的課程。該課程的主要設置目的,就是要培養師范生的口語能力,將專業的訓練,包括口語應用技巧、言語識別與判斷能力等提供給學生。但是,與一般高校的教學相類似的是,很多教師將過多的精力放在了如何“教”上,也就是如何傳授理論知識,而恰恰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 “學”對于學生的重要性。所謂教學相長,教師只是一味地根據自己的教學計劃進行理論知識的講授,而沒有對學生的個體差異有一個全面的了解與重視,這就會導致教與學的嚴重不平衡,也就無法達到一定的教學效果。以下是筆者從事教學工作的多年經驗的總結,對于如何設計教師口語課以及一些教學的新模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1.對于學習情況進行全方位的掌控,合理分析和編排授課班級
(1)從傳統模式上來說,班級編排的統一模式就是將一個專業的學生統一編排到一起,最終以一個大的班級的形式來進行授課。對于高校來說,這種班級的形式帶來最大的弊端就是聽課的學生會有上百人,教師只能通過多媒體進行理論知識的教學。而限于教學時間的限制,專業性、針對性的實踐活動與訓練并不能切實地展開。學生只是在被動地聽,而根本就喪失了實踐訓練的機會。更為重要的是,這種人數超多的班級授課形式,完全沒有將中國的地域語言差距考慮進去,特別是各個地區的學生普通話的差異程度,這都嚴重阻礙了學生的個體訓練和發展機會。由此可見,小班授課的方式對于課程的教學設計來說有著重要的意義。教師可以綜合性地對學生的普通話、口語以及語音基礎等水平劑型綜合性的測試,對于學生的基本情況有一個綜合的了解。測試結束后,教師就可以根據所掌握的學生情況、測試結果和相關專業來合理的編排授課班級。小班分層次的授課形式不僅有助于講授知識和訓練學生發展的相關技能,還可以促進學生的個體發展和專業技能的提升。
(2)同時,耗時還可以建立針對學生個人學習情況的學習檔案。教師在小班授課的過程中,了解了學生的具體情況,并為此建立了學習檔案。教師將學生的共同語音特征與學生之間的個性差異在教學之前進行綜合分析。以學情和學生檔案的基礎來培養和講授相關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
2.以學生為主體來進行多元化的教學模式
(1)綜合分析學生的個體情況,講求因材施教。首先是在訓練普通話階段,教師就要全面地掌握學生的基本情況,根據每個學生的語言特點來制定個性的學習和訓練方法。由于這些師范生來自于全國各地,這種方言累積所形成的鄉音是很難通過幾個月的時間就能夠更改的。想要在一個學期就達到全體普通話就標準的要求的確是強人所難了。因此,教師就要采取科學的策略,在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在學習的時候能夠自我調節、自我評價、自我反饋和自我完善,培養其綜合方面的能力。另外,學生的基本情況、心理因素、方言習慣和所掌握的相關技能等也需要教師加深了解。這才能夠使得教師在教學的時候能夠因材施教,設計出一套符合每個學生個性發展的學習計劃。
(2)高效的課堂教學方式之一就是互動性學習模式。口語訓練是“教師口語”中頻率很高的教學過程,這其中就包含大量的實踐性語言學習。因此,教師要對學生加以正確的引導,使得學生之間可以互動性地進行交流。教師可以在這個過程中為學生創造自然語境,學生進行模擬練習。創設教學情境的方式可以有懸念,也可以是假設,這就要靠教師自己的能力快速地將學生引領到學習氛圍中。當然,在互動教學中,教師也要注意以下幾點:選取教學內容的時候要格外注意,一定要與實際和社會生活發展相關聯;教師要經常地對教學環境加以總結和分析,根據理論和實踐的相關要求來對教學策略進行調整。
(3)教師還要有針對性地設置一些專題訓練。在“教師口語”中,語法和口語是主要的教學內容,這里面的語法和口語都與語言學中的有所區別,畢竟它帶有職業性特點。因此,在設計教學方案時,“學”是要處于核心位置的。具體的學習內容可以循序漸進,專題分類。最重要的是,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將課堂的更多時間讓學生來親自實踐,教與學實行互動。教師在其中擔任引導者的角色,學生親自在實踐中掌握了理論的運用技巧,將理論轉化成了應用技能。
3.多元化的教學評價是教學成果的保證
傳統的教學方式只是針對學生的學習方式進行評價,主要就是考試,這種機械性的評價方式完全沒有辦法檢驗出學生的階段性學習成果,而且教師教學技能的評價也沒有體現。所謂多元化分為兩種:即教師教學方面的評價以及學生學習方面的評價。教學方面的評價主要是針對具體教學環節來說的,并在其中提出一些有用的建議。主要是全方面地對整個“教師口語”課程進行回顧與評價,對一些不足提出改善的意見。另外,還可以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多樣性,將學生的建議通過網絡進行匯總,并及時反饋。學生的評價是改善教師教學策略最有用的手段。教師還要開展自我批評和自我審視,從自身的整個教學環節上找到不足之處,繼而完善與改進。至于學生方面的評價,則主要包括:在“教師口語”課程中,學生針對每個學習階段進行評價;學生對于學習團隊來進行評價;對于學習結果進行綜合性的評價。
對于師范生來說,基本的職業技能之一就是教師口語。雖然教師的教學側重點不同,但一定要在實際的教學中根據具體情況來對教學方案和策略進行設計和調整。以期最終將師范生的教師口語進行提高。
參考文獻:
[1]王梅.師范院校教師口語教學模式設計與實踐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6(6).
[2]張春梅.關于“教師口語”教學的思考和構想[J].沈陽教育學院學報,2005(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