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莉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51-0038-02
小組合作學習,已成為當下一種重要的教學組織形式,相較于傳統問答式教學,有兩方面的轉變:一是教學方式上,從教師由上而下的傳授,學生自下而上的反饋,轉向學生互相之間平行的傳授反饋;二是評價方式上,從教師單方評價轉向師生雙方評價。
然而有些班級氣氛沉悶,學生懶于思考,怯于表達,不屑于討論,小組合作很難有效展開。針對這一難題,筆者自主設定了小組合作的考核方案——積分制,大大提高了課堂生成的效率。
課堂展示依據課堂內容分三種形式:一是自薦,即主動展示,適合難度較大的學習內容;二是推薦,即推薦組內或組外的同學展示,可以培養學生善于發現別人優點的思維,比如推薦朗誦者、板書者、優作者;三是隨機抽取,即教師隨機抽取各小組的任一學生展示,用來激發小組互助、討論,并督促每個成員都能參與。為了保證機會平均,展示時需要每組都參加,或在一定階段每組參加。師生當堂評價得失,得分情況明確化。
具體實行過程中,主動展示即自薦,滿分6分。展示特別好得6分,比較好得4分,有待改進得2分,錯誤得0分。隨機抽取展示,滿分4分。展示特別好得4分,比較好得2分,有待改進得1分,錯誤得0分。同時實行扣分,因小組合作氛圍較差以及犯錯誤(如作業不完成、遲到、上課睡覺等影響到學習的事情)則進行扣分。一次扣2分,老師明確。每天記錄,每周評比。
實施這樣的考核方案后,筆者收獲了很多驚喜。
一、學生的積極性明顯提高,課堂參與互動明顯增加。
以前的課堂,學生的學習效率值得商榷,教師口若懸河,學生暈頭轉向。課堂變成了教師的一張嘴學生一支筆的簡單組合。小組合作解放了教師,課堂的問題成了學生的問題,學生認識到課堂不是教師一個人的,而是大家的,是“我”的。比如習題課,過去,學生常常只是記記答案不用心思考,所以常常出現講過多次卻常常錯誤的情況。現在,小組合作講題時,學生就必須自己講,就會更加認真思考,從而理解透徹。在學生主講過程中,其他學生的質疑精神得到激發,如有錯誤,其他學生予以糾正,從而達到會互相促進的效果。
二、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提高,表達能力加強。
每次考完試,教師常常會發現,很多知識課堂講過,但學生還是做錯。究其原因,原來是那些知識只是老師自言自語,沒有能夠和學生的思維聯系起來,學生的思維依然是斷裂的零散的,他們沒有建成真正的知識體系,時間長了,遺忘是不可避免的事情。而小組合作后,學生往往在積極參與中真正地吸納知識,并且將所學融入自己的思維體系。合作時的交流,小組合作后的展示,給予學生充分的表達機會,口頭表達能力的提高自然水到渠成。課堂上,富有創建性的思想層出不窮。
三、學生團結合作精神強化。
現在的學生多是零零后,特殊時代造就了他們“獨立”“自我”的性格,他們偏執地彰顯個性,造成了他們的自我封閉。而小組合作和展示,給他們一個發表看法的平臺,他們必須學會表達學會傾聽。在一次又一次的交鋒中,他們更加懂得合作。他們尊重彼此,勇于表達,善于聆聽。不合群、不愿交往的同學也漸漸自信,從而達到較好的育人效果。
當然,筆者也注意到這樣的活動還有一些不足。
有時并非全員參與,有時沒有分工合作,有時秩序紊亂,有時沒有充分地表達、聆聽,有時沒有用思想碰撞思想,沒有產生智慧的火花,沒有產生感悟,沒有收獲。代表發言總是一兩個人,有的學生發言時推推搡搡、拖拖拉拉,不愿展示。
有時自薦變成了少數同學輕浮的爭先恐后,其他學生則看笑話,出現沒有價值的答案和解讀,沒有了思維的深度,課堂吵吵鬧鬧起來。他們爭取著機會,然后浪費,機會的嚴重浪費干擾了課堂。因而教師既要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回答,還要提醒學生回答要有價值,從而能夠有助于其他同學加深理解,引發思考,產生共鳴。很多評價都是在短時間內做出,不能做到公平公正,很多展示介于兩個等級之間,打分時容易產生爭議。語文的很多思想表達傾向于百家齊放,很多問題的答案不是單一的,而是多樣的有彈性的,不能用對錯評價,積分制顯得有些粗暴。
盡管如此,小組合作學習是班級教學形式的補充和改進。在民主、開放的教育環境中,越是班級規模大、人數多的課堂越需要小組合作學習。
實踐證明,小組合作學習是課堂生成的好方式,不僅有利發揮集體的智慧、解決學生個體不能解決的問題,而且培養了學生之間合作交住的能力,促進學生主動性的發展,由學會共同學習向更多合作領域發展。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也作為一個新的課題呈現在我們面前,這就需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摸索、總結和創新,以達到小組合作學習形式與效果的統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