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宏斌
【摘要】隨著新課改進程不斷深入,當前階段高校合唱指揮教學模式已難以滿足社會對合唱指揮專業人才的高要求。本文通過提高教師合唱指揮專業教學水平、建立多元化合唱指揮教學評價體系等策略,進而將高校合唱指揮教學模式基于新課程標準視域下進行革新。
【關鍵詞】高校合唱指揮 教學模式 革新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51-0214-01
一、高校合唱指揮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一)高校合唱指揮專業教師人才匱乏
當前階段,高校合唱指揮較為缺乏專業性教師人才,嚴重制約著合唱指揮教學效率的發展。隨著人們對于合唱指揮專業的日益重視,我國現階段合唱指揮專業學員隨之增加,導致高校合唱指揮專業教師人才更為匱乏。由于高校合唱指揮專業性教師人才的缺乏,大部分高校都采用其他音樂教師兼職進行教學,甚至對教師簡單培訓過后就對學生展開合唱指揮教學,嚴重阻礙了學生對于合唱指揮的正確認知。同時,導致合唱指揮教學內容缺乏專業知識并且過于隨意,無法激發學生對于合唱指揮學習興趣。缺乏專業化合唱指揮教師人才,導致教學模式過于隨意以及落后,缺乏對于學生專業性學習的正確引導,使學生對于教師所講述的理論概念難以產生深刻理解。學生對于合唱指揮學習產生迷茫的學習狀態,導致學生失去學習興趣。
(二)高校合唱指揮教學教材的局限性
教學教材是高校所有教學學科的重要基礎,是專業教學的核心素材。但是當前高校合唱指揮教材教學內容較為枯燥單一,難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合唱指揮課程知識的積極性。由于高校合唱指揮教學教材多數由專業教師依據自身教學經驗以及教學素材自己編寫而成,較為缺乏專業知識并且具有一定局限性。因教師個人教學經驗、教學能力以及主觀教學理念等因素具有一定差異性,導致教學教材缺乏完整統一標準知識內容。同時教學模式受傳統教學模式束縛,難以適應新課程標準的高要求。在教師教學內容、學生學習成果考核形式、教學評價方式等具有一定不足,影響學生合唱指揮專業能力的提高。
二、新課程標準視域下革新高校合唱指揮教學模式的有效策略
(一)提升高校合唱指揮教師專業水平
新課程標準視域下,革新高校合唱指揮教學模式工作是當前階段教育部門首要工作。高校應積極形成獨具自身魅力的合唱指揮教學模式,將合唱指揮理論知識以及教學實踐有機結合,使學生能夠在學習中深入理解并對所學內容能夠加以運用。首先,教師應積極汲取對學生自主創新思維能力有所幫助的教學方式,依據合唱指揮教學知識以及學生學習能力差異制定相應教學計劃,確保學生能夠學習正確且專業的合唱指揮理論知識以及運用技巧,充分體現出合唱指揮教學實際運用的有效作用,進而開展高效合唱指揮教學活動。其次,教師應科學合理的運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增加與合唱指揮教學內容相關的音樂欣賞,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可以引導學生在音樂歌詞中體會其中重要內涵,在優美的音律中感受強烈的藝術情感,使學生能夠在音樂欣賞的熏陶下深刻體會到合唱指揮專業的重要技巧。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不斷加強自身語言溝通能力,使學生能夠充分理解教師所講內容,實現合唱指揮理論知識以及實踐教學的融合,增強學生學習合唱指揮專業能力,并且建立良好師生關系。
(二)建立多元化合唱指揮課程教學評價體系
在新課程標準視域下,其教學基本理念由教師為教學主導者轉變為教學引導者,將學生被動學習地位轉變為學習主體地位。高校合唱指揮專業知識并不是一門簡單的理論課程,而是在培養學生音樂素質能力過程中起著至關重的作用。因此,建立完善的教學評價體系應以學生學習主體地位、高校生音樂素養為依據。高校應打破傳統教學中以學生學習成績為評定標準的局限性,建立有助于高校生積極參與合唱指揮學習的科學合理評價體系,促進教學評價體系向新課程標準方向發展。例如,在合唱指揮課堂教學過程中,展開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景教學互換活動,在活動結束后,教師針對學生的演出過程給予積極、鼓勵的教學評價。也可使學生自我評價或同學間相互評價,使學生在評價過程中能夠更加充分的對于所學知識起到鞏固作用,加深合唱指揮理論知識的記憶。合唱指揮教學不僅要在學生課堂表現及時作出相應評價,而且應充分了解學生的音樂素養、理論素養,對其實踐能力及時給予正確評價。在合唱指揮教學評價過程中,為學生營造一個互相學習、相互交流溝通的學習平臺,使學生在相互學習的過程中,充分感受合唱指揮專業的藝術魅力。
參考文獻:
[1]谷露.淺談高校合唱指揮教學方法改革與創新發展[J].音樂時空,2016,(04):157-158.
[2]陳偉,朱艷.創新視域下的高校合唱指揮教學改革探析[J].戲劇之家,2016,(21):179-18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