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文平
摘 要:素質教育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強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拓寬學生的發散思維,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自主發現和學習,這樣不僅有利于課堂的高效性,還能夠加深學生對醫學知識的深刻印象。從探究式教學的內涵和意義、探究式教學在高中化學中的應用等幾方面對新課改形勢下的高中化學課堂探究式教學進行了簡單論述。
關鍵詞:高中化學;探究教學;自主學習
一、探究式教學的內涵和意義
所謂探究式教學就是以學生自主探究活動為主的探究式教學方式,強調了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中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的方式構建自己的知識框架,從而進行知識的學習。具體地說,就是老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學生自主學習互動,讓學生從觀察留意生活的化學現象以及貼近生活的化學活動中去探索,根據學生學習的客觀規律,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同時也可以通過個人、小組、集團等進行探究活動,利用所學理論知識去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實際問題的一種新型高效的教學方式。
愛因斯坦說:“我沒有什么特別的才能,不過喜歡刨根問底地探究問題罷了。”這種教學方法讓學生自己動手去發現,跟之前的灌輸式教學相比,更有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發散學生的學習思維,同時培養了學生的智力以及創新能力。學生可以通過自主探究學到更多知識,教師也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探究式教學在高中化學中的應用
1.高中化學探究性教學的最佳路徑
構建和諧環境,引發探究欲望。教師應該在課堂上為學生構建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能夠在合適的情境中積極主動地進行自我探究和學習。教師應該多鼓勵學生,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培養他們對化學學科的濃厚興趣。還可以適當設置教學疑點,讓學生對知識充滿好奇心,從而更能激發他們進行自主探究的欲望。教師可以根據所講內容進行適當的問題設置,比如說,(1)實驗室中進行稀鹽酸與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的過程中,應該采用的是制取氫氣還是制取氧氣的裝置?(2)制取過程中,應該怎樣有效檢驗裝置的氣密性,怎樣有效收集氣體等?教師可以通過提出問題,讓學生通過動手做實驗的方式進行自主探究,從而找到問題的答案,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使學生學習的興趣滿滿,也避免了教師純講理論知識導致學生聽得一頭霧水的現象發生。
2.制造認知沖突,激發探究意識
教學的過程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學生學習的過程也不會一直平坦。因此,適當地給學生制造一些“問題和麻煩”,讓他們通過自己的探究和學習去主動解決問題,更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牢固記憶。當學生面臨“口欲言而未能,心求通而未得”的狀況時,教師再適時地進行調撥和引導,學生就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對知識的記憶也就會更加深刻。這樣的教學方式打破了傳統教學的平鋪直敘、機械片面,讓學生在“有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模式下真正地領悟知識。
3.提升教材品位,誘發探索熱情
葉圣陶先生之前說過:“教師不但要教,而尤致力于導,導者,想方設法使學生逐漸自主得之。”在進行探究性實驗的過程中,要想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和發散思維能力,就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為學生營造積極主動的學習氛圍。比如學生在進行《有機化學》學習的時候,首先應該學完有機化學的性質和結構。然后再根據所學的理論知識進行實踐探究。并且教師可以在實驗的過程中提出類似的問題:(1)根據苯的分子式對其結構進行大膽的猜測;(2)能否像不飽和物那樣發生氧化或者加成反應?在學生進行探索研究后,可以引領學生對答案進行講解并得出結論:苯分子中不含有不飽和鍵,同時讓學生了解到,苯的鄰二氯化物只有一種,從而再帶領學生探究出苯的分子結構。這樣的探究實驗,提升了學生在學習中的發散思維能力,取得了顯著的學習效果,同時也提高了教學課堂的高效性。
4.參與社會實踐,升華探究智慧
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將教學從學校的小課堂轉變為社會的大課堂,將學生帶入更廣闊的學習空間,領略大自然的神奇,從自然教學中學到課本之外的豐富的化學知識。化學現象無時無刻不在生活中發生著,使學生感悟自然界的美好,拓展思維寬度,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身邊學,從生活學,從小事學。
提高化學課堂的有效性是新課改以來對化學教學提出的新要求。高效課堂的營造,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的努力。教師要轉變多樣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而學生更應該在不斷的自主探究下對知識進行拓展式的學習,只有通過師生共同的努力,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達到化學課的高效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