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岳
摘 要:依據新課標,通過轉變教學理念,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式來激發課堂活力,提高課堂效率。讓學生真正主導學習,培養他們探究、學習、合作、創造的能力。
關鍵詞:新課標;創新;效率;實踐能力
如何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創設積極高效的課堂氛圍,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課題。為此,我注重教育教學理論的積累,研究教學方法,認真、細致、全面地搜集相關資料,致力于創新備課,并在課堂上積極實踐創新的教學方式。具體來說,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轉變教學理念,改革教學方式
實施課改以來,我深刻領會新課標精神,認真總結并反思自身教學的實際,進一步研究學生的學習,研究教學的方式,逐步樹立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在課堂教學中,通過積極探索和實踐,煥發了課堂的活力,收到了較為滿意的教學效果。
比如,在高一年級的第一堂語文課上,我沒有像以往一樣開門見山,直接入題教學,而是有意設計了一個環節——讓學生重新認識語文之美。然后通過豐富而有趣的實例,調動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讓他們懂得生活處處有語文,學習語文應該深入到生活的每一個細節,從而進一步樹立“大語文”的觀念。
又如,開學之初,我設計了一堂別開生面的作文課。在備課之時,我制作了多媒體課件,搜集了豐富多彩的圖片,并設計了一些能激發學生想象力的趣味性問題。在課堂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了積極的觸動,他們爭先恐后地回答問題,有的答案甚至別具一格,令人驚喜。最后,我以故事總結的形式作了課堂總結。學生在這堂作文課上,不僅學到了寫作方法,更進一步體會到作文也要樹立“大語文”的觀念,與生活實際相結合,要脫離以往寫作的桎梏,放飛想象的翅膀。
二、探索教學方式,激發課堂活力
新課標指出,教師要培養學生參與、探究、體驗、創新、合作、自主等學習方式,從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導他們主動地思考、質疑和求索。為此,我認真研究教育心理學,進一步把握高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維特點,致力于探索激發興趣、激活思維和激勵探討的教學方法。
如,教《祝福》這篇課文,導入新課時,我就發揮所長,先唱了段《夫妻相依度時光》(秦腔現代藝術片《祝福》主要唱段)。接著圍繞該唱段給學生提出以下問題:(1)該唱段體現出祥林嫂怎樣的心情?(2)眾所周知,祥林嫂是個悲劇形象,大家知道她后來的生活經歷是怎樣的嗎?(3)阿毛是祥林嫂和賀老六的孩子,可為什么大家不叫她賀六嫂而是叫她祥林嫂呢?帶著這幾個問題,學生饒有興趣地閱讀課文,針對性地解決問題,收到了很好的學習效果。
通過以上的教學方式,形成一種親切、活躍、和諧的課堂氛圍。由此,作為教師的我,與學生成為親密無間的朋友。在我的課堂上,學生不再是默默思考、呆板僵化的聽眾,而成為課堂的主人,他們或積極交流,或質疑問難,或馳騁想象,或挑戰權威……他們的個性得到了有效的培養和充分的展現。課堂上充滿著積極的氣氛,流動著活躍的空氣,閃現著求知的火花。
三、創新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效率
我在教學時,以更新教學手段為重點,借助多媒體手段和教學資源,與學生分享經驗,共同探索知識,讓學生自主體驗學習的樂趣。我覺得,無所不在的網絡以及信息時代多樣化的媒體,能夠拓展教學領域,拓寬知識渠道,為學生探究、學習、合作、創造能力的培養提供一個便捷的平臺。因而,在具體教學中,我認真研讀教材,精心設計教學方案,調動學生利用信息時代便捷的資源,在自主學習和交流中不斷地質疑、探索,進而解決問題。
如,在教學《神奇的極光》時,我在課前安排學生通過網絡搜集有關“極光”的資料,并將這些資料歸納整理,然后課堂上進行展示和分享,這樣既調動了學生主動探索的能力,又讓他們提前對課堂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課堂教學因此事半功倍。又如,在一堂作文講評課上,我通過當下熱門的網絡游戲導入,引導學生談談該游戲帶給自己的人生啟示,并在作文中發表自我的看法。由此可見,網絡這一資源,能成為課堂教學很好的工具。如能有效利用,它定能為我們創新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效率助力。
四、改進訓練方法,培養實踐能力
在課改的教學模式下,教師的身份發生了改變,由知識的“占有者”轉變為知識的“組織者”,由知識的“傳遞者”轉變為學習的“促進者”,從而實現由“授之以魚”到“授之以漁”的根本性轉變,正所謂“授之以魚,僅供一飯之需;授之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在課堂上,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可以說是教學之重,也是教學之根本。
具體而言,高一的學生能否有效掌握并靈活運用教師教授的方法,則需要一個反復訓練的過程。
為此,我通過研究教學資料,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不同的訓練方法。例如,針對一些書寫不過關的學生,通過每周一頁硬筆書法來夯實基礎,將字詞聽寫滲透到課堂;通過定期布置名著閱讀、寫讀書摘記來擴大積累;通過階段性閱讀理解,傳授閱讀技巧,訓練解題方法,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通過課文內容布置練筆,讓學生借“題”發揮,從而循序漸進地進行作文訓練,提升寫作能力。
綜上所述,教學有法,但教無定法。我從夯實基礎到提升能力,讓學生進行扎實、系統、有序、有恒的訓練,學以致用,從而不斷地開闊視野,提升學習效率,取得了行之有效的教學效果。我會在教學方式方法上進一步探索,讓開放式的教學滲透到語文課堂的每個角落。
參考文獻:
錢金濤.語文研究性學習主體課堂設計[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3(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