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嬌娟
摘 要: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新課程的需要,學習方式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一種手段,高效的學習方式有利于學生在探究當中了解知識、掌握知識。而高中物理是一門探究性較強的學科,傳統的教學方式以老師教、學生聽為主,深深扼殺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難以做到同學之間的多級互動。而據國外研究者對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分析表明,在諾貝爾獎的獲得者當中合作研究者的比例越來越高,截至當今這個比例已經高達75%,充分說明了合作學習有助于科學研究。如果能借鑒國內外先進的教學經驗,把小組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運用于高中物理課堂之上,一定能顯著提高教學質量。對合作探究教學的優勢在哪,高中物理課堂當中又該如何進行合作探究教學等問題進行闡述。
關鍵詞:高中物理;合作探究;課堂優化
一、傳統高中物理課堂存在的不足
1.學生主體存在性不強
傳統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方式主要有傳授法、講述法、對話法等等,但這些教學方式往往都是以老師灌輸內容為主。學生只顧跟隨老師的腳步被動地學習知識,難以自己思考、有所進步。雖然這種教學方法能夠短時間內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但是這種教學方法學生所能上升的空間有限,不利于學生的自身發展。例如,當面對“一平直的傳送帶以速率v=4m/v勻速運行,在A處把物體輕輕地放到傳送帶上,經過時間t=4s,物體到達B處.A、B相距L=8m.則物體在傳送帶上勻加速花費了多長時間?”這樣一道物理題目,教師利用講述法把這道例題剖析在學生眼前,學生短時間內可能會明白遇到這種類型的題目應當如何破解,但是當題目略微變化時,學生便可能會因為思考的不足而陷入誤區。像這一類題目,涉及對問題的分析,需要從多角度考慮問題,教師在教學中可能“就題論題”,而忽略了對知識內容的擴展。如果學生過分依賴老師,不注重過程的理解,那么當問題從“物體在傳送帶上勻加速花費了多長時間”變為“物體在第幾秒與傳送帶保持相對靜止”時,學生便會出現理解困難,無法理解整個過程,解題更無從下手。解題的方法千變萬化,思考問題的方式也千差萬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定要自己去理解整個過程,傳統高中物理課堂的教學方式太依賴老師,需要做出合理的改進。
2.學生之間缺乏必要的交流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要求,許多高中物理課堂的教學方式也相應地進行了轉變,致力于實現積極的課堂互動。但是從目前的教學質量來看,收效甚微。物理課堂之間的交流也僅限于師生之間的互動,而學生之間的互動則近乎沒有。高中物理是一門深奧難懂的課程,學生學習高中物理,必然會產生諸多疑問,但是受情感和時間的限制,有些學生存在疑惑既不向老師提問,也不會與同學交流,物理成績當然難以提升。而學生之間由于個人資質與學習習慣的不同,也或多或少地會出現學習成績上的差異。有些同學雖然對物理理論的認識有所欠缺,但是動手能力極強,善于利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來進行物理實驗,而有的同學資質極佳,有著物理難題的解題思路,但是卻不善于利用數學學科的知識來解決物理問題。例如“以6m/s勻速行駛的汽車即將通過十字路口,汽車先以5m/s2加速度向前行駛了18m,接著勻速行駛了2s,最后以6M/S2的加速度減速行駛直至靜止,那么汽車一共行駛了多少時間與距離?”這道題,需要利用數學當中的圖像研究方法。而如果對物理基礎知識掌握較好的學生能與數學知識較好的學生聯手合作研究此題,將會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兩者共同有所進步。現在社會缺乏的是擁有團隊意識的合作型人才,社會的進步與發展離不開各部門之間的協調運作。學生在往后的研究與生活當中,也需要與不同階層的人進行交流與合作。由此可見,在高中物理課堂當中給予他們交流與合作的空間,才能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但是傳統的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方式難以做到這點,因此需要有所改變。
二、小組合作探究模式在物理課堂當中存在的優勢
1.提高學生動手能力
合作探究教學模式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每位學生都是自主探究的主體。在整個小組當中,每位學員都需要親自動手,共同參與到對問題的研究當中,才能得出正確的結果,使每位學生在探究的過程當中能力有所提高,對物理知識的了解更加深刻。例如,教師拋出“驗證力的合成法則”這一課題時,小組中的每位成員需要分工合作,有的成員負責通過查閱資料上網等方式尋找可行方案,而有的同學則需要精心設置實驗環節,有的同學則對該過程進行反思、總結。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了群策群力的特點,讓每位學生參與到課程研究當中來,無形之中提升了自身的動手能力。
2.提高學生的團隊意識
小組合作探究教學的模式讓教師與學生之間更加緊密互動,學生與學生之間由最初的競爭關系轉變為互助的關系,有利于實現學習成績上升與團隊意識提高的雙贏。在整個小組互動的過程當中,學生的團隊默契感及集體榮譽感得到提高。教師可以以舉辦小組競賽活動的形式,讓各小組之間進行競爭,以團隊的最終成績來評價學習成果。這種方法一方面有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另一方面也給他們一個更為廣闊的學習空間,使學習不再拘泥于課堂之上。研究物理知識是有些枯燥乏味的,但是當經過不懈的努力取得傲人的成果之后,學生必當會感到驕傲與自豪,也能明白團隊合作的不易與科學研究的艱辛,這些都有利于培養他們的團隊意識,對他們將來自身的發展大有裨益。
3.有利于學生自身的發展
將小組合作探究教學模式運用于高中物理課堂之上,將有利于開發學生的潛力,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物理作為一門探究性較強的學科,研究的各類方法定然有所不同,而傳統的教學方式并不注重啟發學生進行研究,而是教師直截了當地闡述研究方法,學生便喪失了探究的興趣。而小組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要求學生通過合作進行物理研究,就必然要求他們進行自主思考,在這個過程當中充分發揮自身的潛能。例如,在研究“平拋運動”這個物理課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行成立探究小組,通過設計實驗過程得出結論,在這個過程當中,無論學生資質優劣,都需要親自參與到動手實驗之中。即使是學生思維能力不強,也可以通過對小組其他成員的學習了解他人的學習經驗,從而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這樣的探究模式,能夠讓學生之間相互取長補短,有利于學生自身的發展。endprint
三、如何開展高中物理合作探究教學模式
1.科學合理劃分學習小組
學習小組是合作探究模式能否進行的關鍵,在劃分學習小組的問題上,必須本著尊重學生意愿的原則,均衡分配學習小組。如何劃分學習小組,教師首先要考慮到各個學生的學習成績、基本素質、實踐能力等情況,在小組人員的配置上力求均衡分配,使每個小組的水平盡量保持持平。只有在均衡分配的情況下,學生之間才能夠平等競爭。但要做到這點,也需要在滿足尊重學生意愿的前提下。教師不能忽略學生的心理感受而胡亂分配小組,應盡量把興趣相投、性格相合的學生分在一塊,否則他們可能會因為存在排斥心理而產生矛盾,從而不能積極進行交流與合作,合作探究模式的效率便極其低下。小組合作學習能夠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但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夠自覺進行主動的學習。教師應該考慮學生的性格特點及能力高低,盡量綜合每位學員的優勢,讓每位學員在探究的過程當中都能夠提高物理學習能力。否則弱勢的學員依附于比較強勢的學員,容易產生依賴心理,不能夠主動進行探究,而弱勢的學生全部分在一組,沒有特長,物理探究也無從開展。劃分學習小組作為開展合作探究教學模式的前提,必須得科學化與合理化,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優勢。
2.明確教學內容與設定教學目標
探究不是毫無頭緒的隨意想象,高中物理的課堂時間有限,因此開展探究合作教學模式需要明確教學目標,這樣才能在有限的時間之內讓學生迅速地掌握課程內容。如果任其自然,那么學生往往一節課下來,并不知道所要探究的主體究竟是何,便達不到探究學習的目的。因此教師需要明確教學內容,并設定教學目標,需要理清高中物理課程當中的一些探究內容究竟需要培養學生的哪種能力。例如“用單擺測重力加速度”這項物理探究實驗,需要學生在探究之中掌握理清周長和擺長與重力加速度的關系,而“電流表改裝電壓表”則考查學生對電流與電壓的認識,并且考驗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一些不適合學生進行探究的課題,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們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讓他們全面發展,以防陷入盲目開展探究的誤區。教師只有明確了教學內容,合理地設定教學目標,才能在實際開展的過程之中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替學生做出正確的指導,那么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才能在高中物理課堂當中看出成效。
3.完善合理的教學評價體系
評價是教學活動之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促進著教學活動的改進,也反映著教學活動所取得的成效。而評價能夠讓學生明白自身在這個合作的過程當中客觀地認識到自己存在的不足,從而進行改進,合作探究教學模式才能更為有利地開展。因此教師必須完善合理的教學評價體系,必要時可以讓學生進行匿名評價。評價組內每名成員的表現情況以及是否具有積極性,堅持采用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讓整個評價體系透明化,以此來激勵學生改進自己身上的不良習慣,更為主動地參與到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當中。當然,成績并不是評價學生是否優秀的唯一標準,學生的思想素質教育也占據了教學評價中的重要一環,因此應該把學生是否樂于助人、是否具有創新精神也作為考查學生能力的標準。只有完善合理的教學體系,更加客觀地認識到每位學生身上的優缺點,才能鼓勵他們積極學習,樹立起團隊合作的信心,合作探究教學模式的優勢才能得以體現。
在高中物理教學活動之中,值得重視的問題便是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而合作探究教學模式有利于發揮每位學生身上的優勢,幫助學生互相彌補自身的不足,從而更加合理地進行科學探究,高效地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促進高中物理教學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榮華.高中物理教學中合作小組的運用[J].新課程(中旬),2014(8).
[2]王登容.關于高中物理教學的淺議[J].新課程學習(上旬),2014(2).
[3]靖海超.合作探究教學模式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5(9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