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小平
摘 要:作文是語文教學的重頭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離不開作文能力的提升。誠然,提升學生的作文能力,引領學生進行廣泛的閱讀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僅僅依靠廣泛的閱讀去提升學生的作文能力是遠遠不夠的,教師還需要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想方設法培養學生的幾種意識,因為意識是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無形推手。在借鑒相關理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淺顯論述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應該培養的幾種意識。
關鍵詞:高中語文;作文教學;意識培養
近年來,隨著語文在高考中所占分值的加重,提升語文綜合素養不僅成為莘莘學子的共同心聲,更成為蕓蕓師者關注的焦點。寫作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離不開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毋庸置疑,寫作與閱讀是密不可分的,閱讀能力的提升必然會促進寫作能力的提升。在閱讀中潛移默化積累的豐富詞匯在寫作時才會隨心所欲地信手拈來。然而,如果僅僅讓學生依靠閱讀去提升寫作能力是遠遠不夠的。為了切實提升學生的作文能力,教師還必須在高中語文作文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幾種意識。下面筆者將在借鑒相關理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淺顯論述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幾種意識的培養。
一、目標意識——解決“寫什么”的問題
目標意識,即要解決“寫什么”的問題,也就是立意的問題。在下筆之前,學生必須先要解決“自己想要寫什么”的問題。只有讓學生具備了目標意識,學生才能夠很好地解決“寫什么”的問題,學生寫出的作文才能夠主旨明確。因此,在高中語文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在緊緊圍繞教學內容的基礎上,逐步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目標意識,借此讓學生有效解決“寫什么”的問題。
《小狗包弟》是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中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一篇敘事性散文。在學習這篇課文的時候,筆者通過引領學生剖析課文內容幫助學生樹立了清晰的目標意識。《小狗包弟》這篇散文旨在通過敘寫一個凄婉的悲情故事,流瀉一段復雜的心路歷程,具體如下:“傷感(藝術家與狗的故事)—歡快(與包弟親密接觸)─憂慮(不知如何安排包弟)─輕松(送走了包弟)─沉重(送走之后心不得安)─歉意(至今心不得安)。”正是因為作者明確的目標意識,才能將悲情故事敘寫得脈絡清晰,將心路歷程流瀉的一覽無余。
在教師的巧妙引導下,學生逐步具備了良好的目標意識。在寫作過程中,學生能夠在良好目標意識的驅動下迅速確定文章的主旨。
二、讀者意識——解決“為誰寫”的問題
作文也好,文章也罷,最終是要寫給讀者閱讀的。因此,寫作中必須要有良好的讀者意識。何謂讀者意識?事實上,讀者意識就是要解決文章“為誰寫”的問題,也就是文章的立意角度。只有讓學生具備了良好的讀者意識,學生才能夠從讀者的角度新穎立意,才能夠寫出讓讀者百讀不厭的好文章。基于此,在高中語文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在緊緊圍繞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良好的讀者意識,以此讓學生有效解決“為誰寫”的問題。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短新聞兩篇》中的《別了,“不列顛尼亞”》這篇課文是一篇新聞稿。因為是一篇新聞稿,所以它所面對的讀者應該是千千萬萬的大眾。為此,從大眾的角度去看待“香港回歸”這件具有歷史意義的重大事件自然也就成為作者的立意之處。
在教師的循循善誘下,學生在寫作中逐漸具備了讀者意識。如此一來,學生也就學會了從讀者的視角去立意,進而寫就符合讀者口味的好文章。
三、生活意識——解決“從哪寫”的問題
陶行知說:“生活即教育。”毫不例外,作文也與生活有著不可割裂的聯系。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千方百計地樹立學生良好的生活意識。何謂生活意識?簡單來說,就是解決“從哪寫”的問題。具體來講,就是要讓學生善于從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外部生活以及內部生活等豐富多彩的生活中導出好文章。
比如,在每次寫作教學的時候,筆者總會立足寫作教學內容讓學生結合自己豐富多彩的實際生活展開自由談話。通過這樣的自由談話,學生就能夠迅速從自己的生活經歷中挖掘出真實的素材。學生以這些真實的生活經歷作為自己的寫作素材,自然會寫就飽含真情實感的好文章。
在教師的層層點撥下,學生逐漸樹立了生活意識,學會了從現實生活中提煉各種寫作素材,使文章的真情實感自然流露。
當然,在高中語文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培養學生的目標意識、讀者意識以及生活意識,教師還要多措并舉地培養學生的文體意識、過程意識以及下水意識等。文體意識既要在寫作之前搞清楚文章的體裁;過程意識,包括修改環節和評價環節等;下水意識則是指師生同寫,即教師要為學生做好示范。總而言之,教師要讓學生在大量閱讀、厚積薄發的基礎上,想方設法培養學生的各種寫作意識,讓各種寫作意識成為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無形推手。
參考文獻:
[1]方有發.高考作文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的五種意識[J].中學語文(大語文論壇旬刊),2016(4):105-107.
[2]張召磊.淺談高中作文教學中的八種意識[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3(16):58.endprint